|
文化思考 》 從狼性到羊性: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
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張宏傑 Zhang Hongjie
直到今天,普通韓國人提起日本人當年的暴行依然咬牙切齒,日據時期恥辱的痛苦記憶滲透在韓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浸透了韓國社會肌體的每一個細胞。恥辱感幾十年來時時刻刻像烈火一樣燒灼着每個韓國人。現代韓國人建設韓國的成功努力背後,隱藏着這樣一個集體潛意識:為了證明韓國人絶不是劣等民族。舉一個例子,在東亞足球圈裏,韓國隊和日本隊每一次相遇,都必定是一次針尖對麥芒的劇烈碰撞,非要撞個你死我活。韓國隊可以輸給世界上任何一支球隊,就是不能輸給日本隊,輸給日本隊,全國人都不答應。過去,他們沒能在戰場上擋住日本人,現在,他們把球場當作戰場的延續,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嚮日本人證明自己决不是懦夫!
上一次東亞十強賽日韓之戰前,在韓國國內電腦網"千裏眼"中的《大傢談》欄目中,韓國球迷紛紛發表意見:
"韓國隊一定要取勝,才能對得起祖先。可惡的日本人奪去了我爺爺的命。"
"日本人到現在還沒有就侵略朝鮮一事進行過正式道歉,我們應該在球場上好好教訓一下日本人。"
這真是一個睚眥必報血性十足的民族。他們沒有那麽多的寬容,那麽多的大度,那麽多復雜的智慧。他們的國旗雖然用的是老子的八卦圖案,但他們的性格卻一點也不像水,而是像岩石,寸步不讓。
在中國東北的許多城市裏,都矗立着一些日式建築,這是1945年前日本人的遺物。由於施工精良,大多數到現在還保存完好,還在繼續發揮着餘熱,給城市的街頭平添一些異國情調,有時甚至構成了城市一景。
而在韓國,這個做了三十多年日本殖民地的國傢裏,你卻很少看到這樣尖頂修身的日式建築,不是沒有過,而是都被韓國人拆了,就像為了抹去身體上的疤痕。有選擇再留下幾座,是作為國恥紀念館。
意外的韓國
(一)
韓國原是東亞各國中的小兄弟。幾千年來它就默默無聞地依偎在亞洲大陸的東北角,不聲不響,很容易被人忽略。
是啊,乍一看去,這個小國沒什麽特點,平庸而不顯眼。由於漢文化的巨大輻射力,這個小國被熏染得和中國那樣相似,它的獨特之處被相似淹沒了。清代結束以前,中國官員到朝鮮,不用帶翻譯,因為漢字是朝鮮的官方語言。就是在今天,韓國已廢除漢字,但是韓國最大的報紙《朝鮮日報》和著名的大企業集團"現代"集團等的正式名稱,都是用漢字書寫的。韓國的民族服裝,有着明顯的唐宋遺風。韓國人的姓名也完全因襲中國。在世界各國中,中國人在韓國感受到的文化差異是最小的。
可是這些表面上的相似,卻掩蓋了中韓民族性格的巨大差異。
在漫長的過去,山高水長交通不便阻礙了人們發現這一差異。中國典籍中對朝鮮的記載不多,歷代為數不多的造訪過朝鮮的中國人衹是註意到了這個小國的貧弱。
清光緒年間,聶士成在他訪朝後的筆記中記敘了這樣的情景:
"朝鮮民居,大都四合房屋,進門即席地坐。男子性惰,女子服役極苦。"
"朝鮮人尚知求地利,但官民性習偷惰,恐難勤奮,可憂也。"(清:聶士成《東遊紀程》)
清朝末年,天朝大國的屬國一個接一個地喪失,最後剩下一個朝鮮又被日本虎視眈眈,必欲吞之而後快。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居然提出這樣一個設想:把朝鮮收為中國的一個省,置於中國的完全保護之下,以絶日人之念。他認為衹有這樣才能保護這個孱弱的民族。
且不說這樣的設想是多麽缺乏現代外交常識,多麽缺乏戰略可行性。通過這個想法,就可以看出,人們對韓族是多麽缺乏瞭解,對他們的性格是多麽缺乏深刻的認識。在歷史上,中國曾數次想吞併朝鮮。在中華帝國最為強大的隋唐盛世,隋煬帝和唐太宗這兩個雄心勃勃的皇帝都曾提舉國之兵東徵朝鮮,結果都在這個海東小國的邊城之下慘敗而歸。李鴻章好像忘了這一點,日本人也忘了這一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一言難盡的日本(1) | 第2節:一言難盡的日本(2) | 第3節:一言難盡的日本(3) | 第4節:一言難盡的日本(4) | 第5節:一言難盡的日本(5) | 第6節:一言難盡的日本(6) | 第7節:一言難盡的日本(7) | 第8節:一言難盡的日本(8) |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 | 第1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 | 第1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2) | 第1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3) | 第1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4) | 第1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5) | 第15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6) | 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 第17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8) | 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 第19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0) | 第2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1) | 第2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2) | 第2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3) | 第2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4) | 第2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