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刘心武揭密《红楼梦》   》 第十四讲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Liu Xinwu

  在上一讲最后,我把自己探究的结论告诉了大家,就是《红楼梦》里面秦可卿这个艺术形象,她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的一个女儿。那么这个结论出来以后,我就碰到了一位红迷朋友,他不太服气,跟我来讨论。当然,我自己的一些结论,并不要求别人都来认同,本来红学就是一个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大家都可以活跃起来,各自发表看法。我就问他,你怎么想不通呢?他说,依他想来,如果曹家藏匿了废太子的一个女儿,而且被人告密了,事情败露了,皇帝不会仅仅是让这个废太子的女儿自尽,一定会立即打击曹家。可是他说,你看看书里面怎么写的呀?书里面写的是,秦可卿在天香楼上自尽以后,贾家不但没有马上遭到打击,反而进入了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新局面。这家的富贵荣华,还上了一个新台阶了!因此,他就跟我讨论,问我说,如果生活当中,确实发生了您说的那样的事情,而您又说,它是一个自叙性、自传性的小说,反映到小说里边,作者却又是这样来写,秦可卿的死亡,没有马上给贾家带来打击,更不要说毁灭性的打击了,不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贾家情况更好了!这多奇怪呀!
  
  我觉得他这个思路挺有意思的。我估计,观看我这些讲座节目的观众里,也会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就是说,小说里这么写了,究竟是现实生活当中,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状况呢?还是曹雪芹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他完全离开了生活的真实,去进行凭空的艺术想像呢?
  
  现在我可以很明快地回答大家这个问题,跟我讨论的这位朋友,我也是很明快地回答了他。我说呢,在现实当中,恰恰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曹雪芹写入小说的时候,当然对原始的生活形态,有改变,有挪移,有夸张,有渲染,有回避,有遮掩,但是总的来说,现实当中基本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我说完以后,那位红迷朋友就觉得,有一个新的问题,要跟我讨论。我说,你先别着急,因为我在上一讲里面,最后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得先把我那个问题回答了,咱们再来讨论你这个新问题。他也觉得挺逗的,怎么研究《红楼梦》,跟套罐娃娃似的,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我说,这样研究《红楼梦》,才兴味盎然。
  
  大家记得吗?在上一回最后,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说在书里面——咱们先说小说,秦可卿这个事情暴露了,是有人告密,那么,这个告密者是谁呢?是谁把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告诉了皇帝呢?那么这个问题,我现在不绕很多的弯子,我也可以很明快地告诉你:你读《红楼梦》,读完秦可卿之死,很快就会读到另外一个人的升腾,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贾元春。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对不对?第十四回、十五回,基本都是写秦可卿的丧事,到第十六回,就写了一件跟丧事反差很大的喜事。什么喜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因此从小说里面内在的情节逻辑来看的话,向皇帝告发秦可卿真实身份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贾元春。
  
  你现在仔细想一想,贾家的命运,如果把贾家比喻为一只鸟的身子,他们家的命运,就是靠两只翅膀的扇动,来决定家族的提升。一只翅膀,就是秦可卿。贾家藏匿、收养了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骨血,一个女儿,这就是秦可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义忠亲王老千岁虽然“坏了事”,但是“坏了事”,并不等于说这支力量就彻底地毁灭掉了,它还存在,还可能从“坏了事”的状态,转化为“好了事”。所以从小说来看的话,宁国府隐藏了这样一个人物,一直把她作为贾蓉的媳妇养起来,把她调理成一个气象万千的杰出女性,就是在进行政治投资。这是往义忠亲王老千岁这股政治力量方面来投资。
  
  在上几讲里边,我已经给大家讲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原型,应该就是康熙朝被两立两废的太子。他虽然被两立又被两废了,但是在康熙朝,这个人并没有死去,这个人是在雍正二年才去世的。康熙到了晚年,大家觉得,这位老皇帝的脾气,越来越让人觉得反复无常。不少人就想,他既然可以把胤废了又立,立了又废,那么有没有可能,就在他还在世的时候,第三次把胤立起来呢?因为这是他的亲骨肉,他从小把他培养成一个太子,费了多少心血啊。当时一些官僚集团的人,都有这种揣测,尤其是康熙认为“皇长孙颇贤”的传言,流传得特别广泛。“皇长孙”就是废太子的嫡子弘皙,而且弘皙那时候又为康熙生下了嫡重孙永琛,人们普遍觉得,即使康熙彻底废了胤,不让他继承皇位了,把帝位传给弘皙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这些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化为小说里面的故事以后,贾家藏匿秦可卿,视她为政治投资的“绩优股”,你也就应该能够理解了,是不是?虽然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但是他的那些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像冯紫英什么的都是,小说里面这些人物,都是属于这一派。所以贾家觉得,可以通过收养、藏匿秦可卿,进行这边的政治投资,一旦政局发生变化,义忠亲王老千岁本人,或者他的儿子,在小说里以模糊的光亮笼罩全局的“月”,在新的政治局面下成了皇帝,那么贾家就立大功了。你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毅然决然地去藏匿人家的骨血,让其免于跟父母一起被圈禁,那么,人家成了新皇帝,肯定要大大地褒奖你。
  
  我在上几讲里面,已经大体上提到了,你现在应该懂得这一点,就是为什么“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会把一个女儿寄顿到贾家呢?就是因为在真实生活当中,太子一废的时候,可能他还没有什么思想准备,有关情况我就不重复了,我前几讲讲过这个内容了;但是在二废之前,这个人会不会已有了思想准备?他经历过一次了啊!他有思想准备。他的家属,一大群人,除了他本身的正室以外,他有很多个小老婆,他的正室给他生了孩子,他的小老婆也给他生了孩子,太子也是子女满堂的。另外,还有伺候他们的很多人,是不是啊?而且在前一讲已经讲过了,那就不是小说了,是史料记载,说那时就有一个叫得麟的人,他发现太子又不行了,又要被废掉了,废掉了就要被圈禁起来啊,谁愿意被圈禁起来呢?就算是对太子的生活供应标准还不太降低的话,也没有自由啊——人总是向往自由的,高级监狱毕竟也是监狱,对不对?废太子他没有自由了,所有那些跟他有关的人,包括伺候他的人,也都没有自由了,所以这个叫得麟的人,就无论如何不想跟着被圈禁,就设法逃出去。他就诈死,把自己装成死人,想办法让人把他当尸体运出去,然后还真那么运出去了,还有一个大官僚就把他给收养了。当然,最后是被人揭发了,这个得麟处死了,藏匿他的官僚被整治了。
  
  因此,你应该能够理解,在第二次大风暴要来临的时候,很可能这个时候,太子的一个妻妾就要临盆了,这时候,他或他的那个妻妾就想,风声传来了,又要被废了,又要被圈禁起来了,这个有命无运的孩子,为什么让她从一个婴儿起,就做囚徒呢?还是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把她偷渡出宫吧!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偷渡出来,或者谎称是养生堂的孩子,或者谎称是被一个小官僚收养,或者就直接地,干脆藏匿到曹家,由曹家造出一些谣言,把她保护起来,养起来。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当中也好,是小说当中也好,你就都应该能够理解,一家人之所以能够去藏匿、收留暂时政治上失利的一派政治力量的一个骨肉,一是因为他们之间毕竟交往多年,有感情,“宿孽总因情”,二是因为这样做也是政治投资,将来还很难说,像押宝一样,还有一本万利的可能。这就是贾家的一只翅膀,秦可卿。
  
  但是和当时清朝的其他官僚一样,曹家进行政治投资,不能光是一面投资——一面投资你就不保险,得“双保险”!于是就有另外一只翅膀,那翅膀也使劲扇动,就是把自己家族的一个女儿,送到宫里面去,想办法让她逐步晋升,使她最后能够到皇帝的身边,成为皇帝所宠爱的一个女子。在小说里面,这个人就是贾元春。这当然是一个很现实的投资了,因为投资对象是现在的皇帝,所谓的“当今”啊!
  
  就这样,两只翅膀飞。如果这边这个投资失败了,不成功,那么只要这个翅膀没有完全折断,还勉强能够扇动,那边的翅膀又还强劲的话,这个鸟还能飞起来。所以他们两面进行政治投资。在现实生活里,曹家是这样的,小说里面,曹雪芹的艺术构思是设计了一个贾家,告诉你贾家一些故事。那么在小说的前半部,他就重点给你讲了,一个是秦可卿,一个是贾元春,她们两个的故事。
  
  当然,前面也写到了一些其他的女性,写到刘姥姥,有很多的故事,但是可以说,从第一回到第十六回,“金陵十二钗”中亮相得比较充分的,应该就是秦可卿,然后在第十六回的时候,就像海面上浮出来一角冰山一样,贾元春就浮出海面了。这是关系到贾家命运的两个女子,她们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小说的描写,我们就发现,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就是秦可卿上吊自杀之后,接着发生的事情,就是贾元春地位得到提升。因此,我刚才之所以能够很明快地告诉你,因为我的判断就是,作者的构思——他没有直截了当写出来,但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后面我还要举很多例证证明,他确实是这样一个构思——就是由于贾元春告诉了皇帝,我们家藏匿了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就是由于她对秦可卿真实身份的告发,才形成了小说里面那样一些情节的流动。其中最关键的情节就是,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她不得不死,因为皇族的骨血,尤其是罪家的骨血,是不可以藏匿起来的。可是皇帝喜欢贾元春,她的告发行为,又体现出了她对皇帝的忠诚,于是皇帝就把这件事划个句号,你秦可卿自尽了就算了,贾家藏匿皇家骨肉的事情就不予追究了。而且,皇族家的这类事情,也属于“家丑不可外扬”,因此,对外还允许贾家大办丧事,宫里还来大太监参与祭奠,就对这个事情进行遮掩,让丧事表面显得很风光,不让社会上一般人知道真相。贾元春告发了秦可卿,体现出了对皇帝的忠诚,当然她也一定会苦苦哀求皇帝,不要追究他们贾氏,皇帝大概觉得她忠孝两全,于是予以褒赏,就提升她的地位,就“才选凤藻宫”了。小说里面,它是这样一个情节逻辑。
  
  说到这里,必须回答那位红迷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了,这恐怕也是很多人都想问我的: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是真有这么一个情况?皇帝难道就那么愿意原谅生活当中的曹家吗?小说里面,写成贾家在秦可卿死了之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有一个大好局面出现,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合理性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红楼梦》叙述文本里的时间顺序问题。
  
  《红楼梦》它是小说,作者在第一回里面,通过石头跟空空道人对话,就故意有一个说法,叫做“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就是他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我写的是哪朝哪代的事,他也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我写的是哪个空间里面的事情。所以红学界一直有争论,究竟它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在《红楼梦》文本里,对男人,避免写他们剃去额发留大辫子,贾宝玉虽然写他梳辫子,但又不像典型的清朝男子的辫子,写北静王的服饰,更接近明代的样式。以至后来许多人画《红楼梦》图画,男人的服装打扮基本上往明朝靠;戏剧影视当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就离清朝更远了。但是清代对女性的服装改变不是很大,一般汉族妇女的服饰跟明代很接近。《红楼梦》里写女性服饰,清朝的味道是有的,但不明显。比如满族妇女有自己很特殊的服饰,如旗袍、两把头、花盆底鞋等等,这些在《红楼梦》里都没写。而且,对于书中诸女子究竟是大脚还是小脚,除了尤三姐直接写到是小脚,傻大姐直接写到是大脚以外,都写得很含混。这当然是曹雪芹的一种艺术处理技巧,他不想直截了当地通过这些描写来坐实小说的具体时代背景,但这里面除了艺术考虑以外,恐怕也有避免惹麻烦的非艺术考虑。时间上有模糊处,空间上也有模糊处,大观园里,南方北方的特有植物全出现,比如红梅花。北方地栽的红梅花非常罕见,甚至根本就种不活,但是故事里出现了很壮观的红梅花。红学界因此争论也很多,大观园是在南京,还是在北京啊?究竟在什么地方?当然,更多的细节证明,书里写的荣国府、大观园,还是在北方,在北京。比如里面多次写到炕,在炕上坐,在炕上吃饭,贾环在炕上抄经,故意把炕桌上的蜡烛推下去,烫伤正躺在炕上的贾宝玉等等,炕这个东西在金陵是没有的。贾宝玉还说“常听人说金陵极大”,可见他懂事后就根本不住在金陵,金陵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常听大人提到的地方。也就是说,自林黛玉进都以后,故事里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就是在北京,甚至连北京西北城的花枝胡同,也写进去了。当然,曹雪芹也借用了某些江南的事物,特别是景物,不过从主要的方面看,是写北京。曹雪芹在文本上,时间、空间方面,都故意让它有一定的模糊性,他使用了烟云模糊的艺术手法。
  
  但是实际上《红楼梦》的文本,它又具有很强烈的自叙性和自传性。它的自叙性和自传性,又是可以勘察清楚的,因为它具有这种素质,所以这个文本很有意思。就在《红楼梦》第一回当中,我上面所引的“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这话旁边,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一语道破天机。
  
  脂砚斋她很厉害,因为她是曹雪芹的合作者。小说里面的石头,不是跟空空道人有段对话吗,这段话你明白吗?为什么叫《石头记》呢?就是石头它后来缩成扇坠大小下凡去,经历一番人世的浮沉,复杂的经历,最后这个石头,又回到原来那个地方,青埂峰,还原成一个大石头。还原成大石头以后,跟原来有什么不同呢?上面就写满了字。写满什么字呢?意思就是写满了现在咱们看到的字,就是《石头记》。所以石头就跟空空道人说,我所写的这个东西“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可是脂砚斋批语,马上跟上一句,叫做“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脂砚斋批的时候很开心,他们两个人互相在调侃,脂砚斋的意思就是,实际上你写这些东西,托言石头所写,其实不就是你曹雪芹写的嘛,其实你所写的这些,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从空间上来说,都是“大有考证”!
  
  我个人的研究方法,属于探佚学当中的考证派,我考证的思路,就是原型研究,所以我现在进行这些考证,我觉得不好笑,因为脂砚斋鼓励了我,脂砚斋就说了,“大有考证”。那么现在我要考证什么问题呢?就是要考证《红楼梦》叙述文本里的年代顺序问题,就是《红楼梦》它究竟写的是什么时代、什么朝代、什么历史事件背景当中的事?
  
  大的方向我们老早就确定了,在前面,我已经讲了很多,比如帐殿夜警事件,曹家在三朝中的浮沉兴衰,等等,通过那些分析,我们就知道,《红楼梦》应该写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写的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发生的事。现在就需要更加细化,比如说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究竟写的是哪一年的事?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后,有什么好处呢?那样的话,不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红楼梦》写作的历史背景,而且可以了解到作家写作的时候,他内心的种种情愫,他的痛苦,他的欢乐。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排一个时间表,了解到《红楼梦》小说文本后面的人物原型、事件原型、物件原型、细节原型,所以这种探究是很有意思的。
  
  为了讨论起来方便,我先把最容易回答的部分,先说出来,比较麻烦的,我放在后头。最容易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我可以很明快地告诉你,《红楼梦》的第十八回的后半回起到第五十三回上半回,写的都是一年里面的事情。这个我想大家不应该有争论的,因为你读时就发现了,它的季节变化的时序非常清晰,可以说是一丝不乱的:“元妃省亲”,当然,除夕我就不算了,转过来就是过年了,然后就是元宵节,然后就是春天了,然后就是初春,仲春,然后是春末,然后是初夏,然后是夏天,然后是秋天,然后是冬天,然后下雪了,然后又到过年的时候了。所以,从第十八回后半部,到第五十三回上半回这三十五回书,很显然,写的就是一年里面的事情,而且它把春、夏、秋、冬四季,把季节背景描绘得是非常地清楚。那么这三十五回书,所写的这一年是哪一年?就是乾隆元年。
  
  为什么我说它是乾隆元年?有很多证据。但是我在这儿要讨论的问题太多,我不一一列举,我只举几例。首先举一个最小的例子,第十八回写到贾元春省亲,省亲就有一些细节描写,写到所谓的銮舆卤簿——卤簿是一个文言词,可能你听起来不太好懂,但是我跟你一说成白话文,你就懂了,就是仪仗。皇帝出行或者是后妃出行,前面都有仪仗队,仪仗队非常地复杂,有非常烦琐的仪仗规定。《红楼梦》写元妃省亲,就写到卤簿,“一对对龙旌凤,雉羽夔头”等等,我就不细致引用原文了,你可以自己去翻。但是里面有一个细节你值得注意,就是书里面提到在贾元春省亲的时候,仪仗队里面有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去的仪仗,你看《红楼梦》的那些图画,或者现在拍成的电影、电视剧,它都会有这样一些道具出现。首先,仪仗里面会有一种伞,当然这个伞,不像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的伞这么小,这么低,它都是很长的柄,上面有很大的伞盖,而且伞盖旁边,有时候有一层,有时候有三层布幔围起来。它主要的作用,还不是来遮阴或者遮雨,它有那个功能,但那是其次的,它主要是表示一种威严,是权力地位的象征。那么曹雪芹笔下,就有一个很具体的名词出现,有一个具体的器物,叫做曲柄七凤黄金伞。
  
  现在我就告诉你,这种曲柄的黄金伞,只有乾隆朝的时候才开始有,在康熙和雍正朝时候,当时在所规定的銮舆卤簿、仪仗里面的伞,都是直柄的,曲柄伞是乾隆朝才开始有的一种创制。就是说在仪仗方面,各朝它不断要有所改进,曲柄伞是乾隆朝的时候才有。因此光是这一句就说明,十八回末尾到五十三回,书中所写的这段故事,它的朝代背景,是乾隆期间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个很小的物件的一个细节,还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因为你可能会说,它也可以把乾隆朝有的东西,借用在这儿。那么好,你现在读十八回到五十三回,读这一年的故事,你就会发现其中有一回,就是其中第二十七回,很明确地提出一个日子。
  
  什么日子呢?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作者就很明确告诉你,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我们都知道,每年的二十四节气,并不都在同一天里交那个节气,有的年还会是闰年,同一个节气,相近的各年日期会差很多天。二十四节气有一个芒种,曹雪芹就在书里告诉你,他所写的这一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那么你去查《万年历》,乾隆元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这不是巧合。再加上有的红学家,比如像周汝昌先生他就考证出来,实际上四月二十六日就是曹雪芹的生日!作者之所以这么郑重地来写这一年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一年他十三岁了,关于那段时间他的记忆是最完整的,而且这一年生活是最美好的,所以他铆足了劲来写这一年的故事。《红楼梦》里多次明写暗表,贾宝玉在那些情节中,是十三岁。例如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住进了大观园怡红院,就写了几首诗,抒发他四季里快乐闲适的生活。在叙述文字里,曹雪芹就这样写道:“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又如第二十五回,写贾宝玉和王熙凤被魇后奄奄一息,一僧一道忽然出现,来解救他,癞头和尚把通灵宝玉擎在手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都是表明书里的这位主人公落生十三年了。
  
  周先生关于曹雪芹年龄和生日的推算,您可以去读他的著作,我这儿借用他的学术成果,我不做铺开的讲述,因为这太复杂。
  
  那么在小说里面,在一个艺术的故事里面,曹雪芹他设定为,这一年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这应该就证明,他写的是乾隆元年的事情。因为整部书它是具有自叙性、自传性的,是有写实的前提的,它的艺术的升华,都是在现实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去渲染完成的。把这点搞清楚,很要紧。而且曹雪芹写得非常有趣,他把四月二十六日这个芒种节说成是饯花节,饯花神的日子。因为到芒种的时候,所有的花就都谢光了。《红楼梦》里引用了一句诗,叫“开到荼縻花事了”——据说,荼縻这种花是开得最晚的,因此也谢得最晚,等它谢了,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开了,植物都开始结果,开始出现另外的局面了。想像有花神,这是很美丽的一个想像,所有花都开完以后,花神就要去休息了,因此,就要跟他饯别。闺中女儿们,小姑娘们,就特别地讲究这个风俗,因此在《红楼梦》里面,出现了那一回的描写,包括黛玉葬花。黛玉为什么要在那一天葬花啊?因为那一天,是一个跟花神告别的日子,她要通过葬花,这样一种礼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花的一种珍惜,对花神辛苦了一年,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开放的情景,表示感谢。当然她也表示哀悼,因为花儿谢落了,还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第二十七回准确地点明芒种节日期,大写饯花神,更证明了第一回到第五十三回,应该就是写乾隆元年的事情。
  
  那么第五十四到第六十九回这十六回,我又可以断定,它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它就是一年一年往下这么写。为什么说它写的是乾隆二年的事?我也有证据。因为在这一部分,刚开始写那一年春天的时候,就写到宫里面有一个太妃,先是病了,后来又说是上一回所表的那一位老太妃薨逝了。记得吧?有这个交代吧?我记得我在前面,已经跟大家点出来过,所谓太妃、老太妃,或者以后我们还要讲的王妃、皇妃,有的时候指的就是一个人。因为你比如说,康熙身边的一个女子,如果是一个妃子的话,在雍正朝她就是一个太妃,是不是啊?大家称呼她太妃,非常符合;但是雍正驾崩以后,到乾隆朝她就成了老太妃了,实际上,小说里面所写到的太妃、老太妃,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有没有原型?这样一个背景人物,其实也是有原型的。恰恰在乾隆二年年初,宫里面就死了一位康熙身边的女子。小说是很忠实地把乾隆二年朝廷里面的一个情况写出来了。在真实的生活里,这个女子姓陈,她的父亲叫陈玉卿,是个汉族人。你现在可以去查康熙的有关资料,康熙这个人,他是一个七情六欲发达的人,他身边有四十位女子,前后都有过封号,没封号的更多;就是他给过封号,或者他去世以后,由雍正或者乾隆再给予封号的女子,就有四十位之多!当然,其中三十多位,都是满族的妇女。在这点上,康熙既是一个会享乐的帝王,又是一个很有政治原则的人。这些妇女到了宫里面,他可能很宠爱,也跟她生孩子,但是给封号,他非常谨慎,他基本上只给满族的妇女封号;一些汉族的女子非常美丽,他也非常宠爱,也给他生儿养女,但在给汉族的女子封号方面,康熙相当吝啬。这就显示他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觉得,满族的这个政权,要把它巩固住的话,必须确立一些原则,包括从细节上来确定满族高于汉族的原则,也是必要的;因为满族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它统治这么一大批人,多数都是汉族人,所以不能够让汉族人觉得,自己好像可以翘尾巴,所以汉族女子到了宫里面以后,康熙是这样的态度。
  
  这个陈氏到了康熙身边以后,很得宠;陈氏给康熙生的儿子,他也很喜欢。但是在康熙朝的时候,给陈氏的封号非常低,陈氏是到了乾隆朝才死,在乾隆二年死后,才由乾隆封她为熙嫔,还没到妃那一级。但是小说把她说成一个妃,这个也是能理解的,毕竟从生活到艺术,它有一个适度夸张、渲染的过程。
  
  我这么说,可能有的朋友,还是要跟我讨论,说,你这样说,还是猜测成分太大吧?你仅仅是因为那一年宫里面,死了这么一个康熙身边的女子,后来封为一个嫔,你现在就说,小说的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就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是不是太武断?我觉得,我再往下讲,你就会感觉到我真不武断,因为如果仅仅是点到这儿,其他就不说了,那么我这个说法,就确实还缺乏充分的根据。但是,大家记得吧?后面书里面有一些具体的交代,这个交代很古怪。前面我已经讲过,现在有必要略加重复,就是书里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她们这些人,根据朝廷的规定,就都要去参加丧葬祭奠活动,守灵期间不能回家。那么晚上在哪儿过呢?就要找一个下处来休息,于是就租用了一个大官的家庙。这本来也不稀奇,过去的贵族他们参与丧礼活动,照例要这样做。在所租的家庙,小说里面就写得很清楚了,东院是贾母她们住。那么谁住西院呢?北静王府的人,北静王府的太妃、少妃住西院。看起来是闲闲的一笔,但是你仔细想的话,咱们先不说生活真实,就以小说来说,这写得不通啊。北静王,小说里面已经说明,他的封号是王爷,是不是啊?贾家你算什么呀?贾政官职相比就低太多了,虽然贾赦有一个头衔,有一个爵位,也无非是个将军,比王爷差很远。而且过去讲究东比西贵,曹雪芹却写贾府住东院,北静王他们住西院,所有的古本,一直到通行本,都这么写的,可见,曹雪芹他不是随意那么一写,他是有生活依据的。在《北静王之谜》那一讲里,我已经讲到这个情况,那是为了说明北静王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现在我又一次讲到这些,是为了告诉你,这前后的文字所描写的,究竟是哪一年的事情。
  
  关于《红楼梦》里的时序问题,我在下一讲里,还会有更详尽的分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百家讲坛
前言说在前头第一讲追寻红学(上)
第二讲追寻红学(下)第三讲贾府婚配之谜第四讲秦可卿抱养之谜
第五讲秦可卿生存之谜第六讲秦可卿出身之谜第七讲帐殿夜警之谜
第八讲曹家浮沉之谜第九讲日月双悬之谜第十讲蒋玉菡之谜
第十一讲北静王之谜第十二讲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第十三讲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第十四讲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第十五讲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第十六讲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十七讲贾元春判词之谜第十八讲贾元春死亡之谜第十九讲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
第二十讲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之谜第二十一讲妙玉身世之谜第二十二讲妙玉情爱之谜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