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藝術人生   》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絶對幕後
  趙本山不常在電視節目中露面,儘管連着十年都是春節晚會必到的人物,但是,除了春節前後各個媒體對他小品的一輪炒作之外,剩下的時間幾乎就都是他的“淡季”,也許他會很長時間待在他的“大城市”鐵嶺炮製新的笑話,而下一次露面又是“大約在鼕季”。
  趙本山和我認識的所有四十多歲的男人都不一樣,明顯的老,甚至不屬於滄桑,一個巨大的啤酒肚並不顯得富態,而是充滿了操勞和疲憊。有時想想,當屬於自己的快樂成為一種職業行為的時候,人是沉重而不快樂的,而當負載快樂的能力成為壓力的時候,人是力不從心的。趙本山臺下的遊刃有餘遠遠勝於他臺上的幽默水平。在化妝間裏,趙本山與熟識的朱軍並不見外,插科打諢地對點着煙,對於我這樣年輕的女導演也帶着慣有的禮貌和微笑,對我說的每一個要求都認真地微笑着聆聽,然而一旦我的目光離開,趙本山就恢復了懈怠的表情。我纔發現他的眼睛通紅,充滿血絲,些許的平靜是一種短暫的休息,這種休息是趙本山最寶貴的時刻。
  每年的春節前後他都會“出沒”在中央電視臺的候播廳中,因此與他聯繫的方式也比較原始,既不是手機電話,也不是傳真電子郵件,而是直接上排練現場找他,一找一個準。他會和夥伴們在候播廳的角落裏練習小品,不論周圍多麽嘈雜,都會突然冒出一句東北的嘎話,花花緑緑的排練廳中一定還有不少的“哏”可以現挂。趙本山在《藝術人生》一共出現了兩次,每次都帶來了收視率的新高。人民是需要趙本山的,儘管有很多理由可以對他不屑一顧,我也知道相比不屑,這種需要帶給了他更大的壓力。
  趙本山在他的許多小品中都不經意地提到鐵嶺,這是他心目中的“大城市”,直到今天遇見大事他還是要回“大城市”纔會心裏塌實。我到鐵嶺的時候聽說趙本山正在鐵嶺邊上的一個水庫開《劉老根》的研討會。我去了鐵嶺民間藝術團,看到了那個早已生銹的牌子。工作人員告訴我,趙本山的人事檔案關係一直在那裏。在滿是灰塵的相框裏粘貼着趙本山當年的照片。我在一盤傢用錄像帶中找到了當年趙本山和潘長江合演的《瞎子觀燈》,典型的東北幽默在我這樣一個非東北人看來卻有了一點心酸的感覺。濃重的油彩,劣質的錄像效果,看客們吃着糖果聊天,那是一段離“藝術”很遠的經歷,儘管我們可以把這些珍貴的影像歌頌成藝術傢的前史,但是在我看來,這記錄的衹是一段人生的艱辛歷程。這段資料在播出的時候加上了一點音樂和解說,我發現它帶給觀衆的果然不僅僅是笑聲……
  趙本山的家乡是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鄉蓮花村石嘴溝,從瀋陽乘三個多小時的汽車就可以到,路非常的好走。這是個在山裏的小村子,衹有二十幾戶人傢,一百來口人,隨便一擡頭就可以看到連綿的山腳。我去的時候是農閑,纔過了正月十五,大傢都不是很忙,聽說有人來打聽趙本山的事情,大傢都張羅着說。村子裏的人都知道趙本山,幾乎每傢的相框裏都有和趙本山的合影。鄉親們說,幾乎每年春節趙本山都會拉着一車酒回村,他回來的時候就是村子裏最熱鬧的時候。記得在節目中趙本山目不轉睛地看這段家乡的素材,那裏的山和地是他為人處世的一種標準。“說實在的,我不是在城裏生的,也不是哪個領導的兒子,就是一個農民,而且是最底層的。 能混到今天這一步, 還不珍惜生活,不珍惜你周圍的朋友和一切,那我就白活了。我就怕自己出事,掌握不住自己的時候,我就趕緊開車回去了。到那兒一看啥都清楚了,我是哪個小房出來的,在哪兒砍過柴,心裏有足夠的滿足。我痛苦的童年恰恰是我最大的財富,我能夠對照,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是個啥樣。我也不會一說話就是成語,或者老裝教授,說實話,咱念那點書真是不夠,衹是生活教懂了我怎麽做人。我已經40多歲了,別出事了,好好活吧。……”我知道這裏面一定有他的客套話,但聽起來還是有一種不加掩飾的實在。
  在蓮花鄉的敬老院裏我們見到了趙本山的盲二叔。早就聽說趙本山的舉手投足都是源於對這位老人的模仿,見了纔知道,老人傢也把不少幽默細胞傳給了趙本山。老人說,他從四歲的時候就看不見,一直就是本山領着他在山上轉悠。今天他最的大的樂趣就是“聽”趙本山演的小品,好多段子他都能背下來。用二叔的話講,“趙本山演個小品就把你們樂成這樣,要是唱唱我們的二人轉,還不把大傢樂瘋了…… ”
  趙本山幹娘傢還要往山裏走四五公裏。老人的傢很幹淨,最顯眼的位置放的是與趙本山在《綜藝大觀》的合影。老人見到我們就像見到了親人,不住地誇幹兒子孝順,說每年都給她拿錢,都拿來好幾萬了……當年這位善良的老人見到從小沒娘、爹又不在身邊的趙本山,就把他排在了自己傢的六個孩子當中。幼年的趙本山就是在這位老人的傢中感受到了慈祥的母愛,老人今天還是管趙本山叫“三兒子”。老人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咧着嘴露出已經掉了一半的牙。她已經接受了很多次電視臺的采訪,但還是學不會擺姿勢。老人最讓我感動的那句話就是:“沒有本山,我這輩子都不知道火車是咋開的。”趙本山可以說是這個小村子瞭解外面最直接的途徑,儘管他們和我們一樣都看中央電視臺,但是也許衹有趙本山的經歷纔是真實的……
  第二次來《藝術人生》的時候,趙本山戲稱本期的嘉賓是“趙本山的扮演者——劉老根”。儘管我們還是習慣把他看做一個笑星,還是不能將製片人、導演這樣的稱謂與他直接畫上等號,但是我們發現,趙本山已經開始談論他的老觀衆似懂非懂的話題。我們在節目的現場製作了一個大題板,將趙本山在人生中飾演的“角色”設計成一個坐標係。每當一個話題談論結束,朱軍就要求趙本山在對應的坐標軸上畫一個點。最後,朱軍將所有坐標點連接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圓”。他一語道破天機,“事業有成,嬌妻貴子,人生卻難得圓滿。”這個簡單的類似心理遊戲的環節是製片人王崢在一本時尚類的雜志上學到的,沒有想到用在節目中竟然點醒了很多人。據說很多觀衆看完以後都畫了自己的坐標係,發現了很多人生尚未圓滿的遺憾。
  趙本山又吸引了超額的觀衆,觀衆導演聲嘶力竭地組織大傢進場。當幾乎一天一宿沒有合眼的趙本山在臺上又說又唱的時候,當所有的人再次被他弄得前仰後合的時候,我覺得他有些可憐。在掌聲混着笑聲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趙本山那個恍如隔世的蓮花村。一個歷經苦難的人此時經受的是另一種辛苦,錦衣玉食、功成名就卻疲憊不堪,想想應對媒體的滔滔不絶,想想臺上如雷的掌聲,所謂成就便在瞬間消解成滄桑了……
  (本期導演 馬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解讀《藝術人生》(1)第3節:解讀《藝術人生》(2)
第4節:解讀《藝術人生》(3)第5節:解讀《藝術人生》(4)第6節:解讀《藝術人生》(5)
第7節:朱軍訪談錄(1)第8節:朱軍訪談錄(2)第9節:朱軍訪談錄(3)
第10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1)第11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2)第12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3)
第13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4)第14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5)第15節:激情現場之趙本山(6)
第16節:絶對幕後之趙本山第17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1)第18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2)
第19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3)第20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4)第21節:激情現場之陳凱歌(5)
第22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1)第23節:絶對幕後之陳凱歌(2)第24節:激情現場之陳坤(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