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李零 Li Ling

  孔子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是古代的聰明人早就想到的,現在的聰明人也一樣想得到。咱們設身處地替他考慮一下,他的想法倒也簡單,主要是怕吃虧受纍。現在的星呀腕呀,都特需要崇拜者,粉絲越多越好,港臺說法,是人氣旺。但每手必握,噓寒問暖,每信必回,耐心解答,纍不纍?名人也有名人的苦惱。孔子的時代,倒沒這麽纍,但吃虧是肯定的。和不如己者交朋友,光讓人傢跟你學,自己什麽也學不到,時間長了,肯定退步。這就像職業棋手陪業餘棋手下棋,下着下着,自己都業餘了。我的經驗之談是,千萬別把自己當名人,群衆來信,一律不回(回是例外)。
  可是這話,我講可以,孔子講不行。孔子的錯誤,是他把這種話都講出來了。因為你要這麽講,人傢就要問了,如果大學校長衹跟教育部長交朋友,教育部長也這麽想,你不是也交不成朋友嗎?比如南懷瑾就是這麽打比方。當然,他是絶不相信孔子有這種壞思想,他認為,這是理解歪了
  其實,對孔子的說法,蘇東坡正是這樣提問題。他說,“如必勝己而後友,則勝己者亦不與吾友矣”。這種問題,挺刁,但有合理性。我在一篇雜文中說,“同‘不如己者’交朋友,壞處多,一是吃虧,朱熹說‘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二是丟面子,古人說,‘禮聞來學,不聞往交’。楊伯峻先生覺得孔子不會這麽牛,故將此句譯為‘不要〔主動地〕嚮不及自己的人去交朋友’(《論語譯註》,中華書局,1958年),不交也罷。但衹同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恐怕也有問題,因為如果那強者也像他一樣拿糖和端譜,他的做不成‘友’也是明擺着的事。更何況聖人是‘絶頂聰明’的人,在他上面已經沒有人了”。
  我的玩笑就是來源於蘇東坡的疑問。
  這裏,我提到楊伯峻先生的譯文。他的翻譯,見於他的《論語譯註》舊版(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6月第一版)。在這個版本中,他有意調停舊說。他說,“古今人對這一句發生不少懷疑,因而有一些解釋。譯文加‘主動地’三字來說明它”。我猜,楊先生的意思是說,古人特自尊,好面子,不如己者如果找上門,還可以交朋友,但决不能主動去交(6頁)。可是,後來的本子(1980年12月第二版)改了,譯文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6頁)。楊先生說,“譯文衹就字面譯出”,“主動地”三字沒有了。看來,楊先生也覺得加字不妥。
  元陳天祥有一種解釋,說“如”乃“似”義,而不是“勝”,“不如己”是說對方和我不對等,人分不如己、如己、勝己三等,勝己者當師之,如己者當友之,不如己者既不是師也不是友,所以無法交朋友(《四書辨疑》)。這也是保護孔老夫子。他說孔子分不清師、友和不可交者,他替孔子分。
  這句話很簡單,但解釋起來,卻一套一套,真讓我們其樂無窮。(交友也講經濟學)
  註:〔1〕魯迅《雜憶》:“孔老先生說過:‘毋友不如己者。’這樣的勢利眼睛,現在的世界上還多得很。”收入《墳》,《魯迅全集》第1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321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李零簡介及自序(1)自序(2)自序(3)自序(4)
自序(5)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孔子獲罪的原因(1)
孔子獲罪的原因(2)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禮之用,和為貴(1)禮之用,和為貴(2)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怎麽消滅無恥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