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君子時代的爭霸——左傳二十講   》 宋襄圖霸(4)      何晉 He Jin

  宋國人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辯解說:“君子打仗,不傷害敵人的傷員,不俘獲年紀大的敵人。古代打仗,也是不靠地勢的險阻去占敵人的便宜。我雖然是被滅亡了的商朝的後人,但我仍然不會去攻擊還沒有布好陣的軍隊。”子魚說:“您真不懂打仗。強敵處於劣勢還沒有布好陣,這正是天賜的好時機啊,這時候不進攻,啥時候纔進攻!敵人年紀再大,那也是我們的敵人;戰爭就是要殺敵,一次沒有殺死,為什麽不能殺第二次?如果像您說的那樣,要愛惜敵人的傷員不再傷害他們,那就應當一開始就別傷害他們纔對;如果要愛護年紀大的敵人,那您幹脆就別打仗臣服別人得了。這樣您既照顧了年紀大的人,也不會有人被殺傷了,又何必打仗呢?”子魚的話確實一針見血,宋襄公的仁義沒有用對地方。
  泓之戰,楚國為救鄭國打敗了宋國,鄭國國君的兩位夫人親自去慰勞楚成王,楚成王得意洋洋,嚮她們展示俘獲和殺死的宋國士兵。《左傳》藉君子之口,批評楚成王的這種做法“非禮”,因為按照當時的禮製,婦女迎送都是不出房門的,和弟兄相見也是不出門檻的,讓婦女到戰場上去慰勞軍隊那更是不合禮的。隨後,楚成王得到了鄭國隆重的款待,收取了鄭國不少禮物,臨走時順手又帶走了兩名鄭國女子。楚成王的這些舉措,使中原的諸侯們認識到:這位楚蠻子雖然強大,但最終是稱不了霸、成不了大器的。不僅如此,有人根據他這些無禮的舉動,還預測這位楚成王沒有善終。後來確實如此,楚成王年老時被他的兒子逼死了。
  由於在泓之戰中受了重傷,一年後宋襄公就死去了,帶着不甘心和遺憾。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宋襄圖霸的前因後果。宋襄公能在齊桓公死後兩次打敗大國齊國,並扶持齊孝公上臺安定齊國,會合諸侯,是和此前宋國長期以來積攢下來的強大國力分不開的。從宋襄公的父親宋桓公參加齊桓公的北杏之會開始,宋國與齊國就形成了親密的關係,長期以來宋國內外無事,平安發展,為宋襄公後來的逞強奠定了基礎。但是,宋襄公又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宋國畢竟不是一個齊、楚那樣的大國,正像他的庶兄子魚所提醒的那樣,小國爭霸,衹會帶來禍患,這是宋襄最終失敗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在霸心未生之前,宋襄公很推崇子魚,但霸心既生之後,頭腦發熱之中,子魚一次次的勸諫就置若罔聞了,可見欲望這種東西對人心有多大的蠱惑!不聽仁人之勸,失去了對局勢的清醒的判斷,這是失敗的第二個原因。
  後世有人認為是宋襄公“蠢豬式”的迂腐的戰爭理念,纔讓宋國在泓之戰中被打敗了。泓之戰的失敗,自然是對宋襄公的一次沉重打擊,也宣告了宋襄圖霸的失敗。但“蠢豬式”的評價,完全是以今律古,用今天的標準去評判古人的是非。我們要清楚,春秋時代的戰爭理念,和我們今天對戰爭的看法是很不一樣的,否則,我們就很難理解春秋早期鄭國軍隊打敗了周天子,接着派人去慰問;魯國打敗了宋國,緊接着卻給宋國送去救災的糧食這些事情了。泓之戰的失敗,固然和宋襄公“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理念有關,但不可過於強調這一點,泓之戰的失敗,實際上是小國和大國爭霸的失敗,宋襄公的戰爭理念衹是這次戰爭失敗的一個技術原因,衹是說明宋襄公的戰爭理念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時代了,他錯在,大傢都逐漸不作君子的時候,他卻要作個君子。然而,君子的時代,已在漸漸遠去,此後大傢打仗也越來越不講規矩,到了戰國以後的戰爭,已完全是爾虞我詐以殘酷殺戮為主了。如果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宋襄公未嘗不可列為春秋霸主之一。
  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意思是:有了實力再憑藉仁義之名去號召徵伐纔可以稱霸,稱霸一定要憑藉國力的強大纔行。宋襄公可能也還算得上仁,但他卻缺少了最重要的力,實力是皮,仁義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左傳簡介(一)(1)左傳簡介(一)(2)左傳簡介(一)(3)鄭莊小霸(一)(1)
鄭莊小霸(一)(2)鄭莊小霸(一)(3)鄭莊小霸(一)(4)鄭莊小霸(二)(1)
鄭莊小霸(二)(2)鄭莊小霸(二)(3)鄭莊小霸(二)(4)鄭莊小霸(二)(5)
宋襄圖霸(1)宋襄圖霸(2)宋襄圖霸(3)宋襄圖霸(4)
重溫經典的理由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