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人脈即財富:20幾歲,癡迷於人脈吧   》 第16節:人脈管理達人們的管理秘訣大公開(2)      張慧敏 Zhang Huimin

  還有"災荒之時不乘人之危買進別人的農田"的傢訓也值得藉鑒。在朝鮮時代遇到災荒時,糧食甚至短缺到一鬥落農田才能換一鬥米的境地。大傢為了填飽肚子保住性命,也不會去計較田的價格。甚至有時吃一頓大米粥也需賣田。所以當時還有"白粥田"的說法。
  就像現在IMF的時候富翁們能掙更多錢一樣,當時的災荒也是地主們以幾乎白給的價格大量購入田地,增加財産的大好時機。但是在崔傢這種事情卻是禁止的。崔氏傢族認為這不是兩班(韓國古代貴族的一種稱呼)的做法,是有糧食的人不可為的行為。
  崔氏傢族的高尚品質從最後一條"不允許四方百裏之內有被餓死的人"中也可以看出。崔傢人認為周邊如果有被餓死的人的話,擁有萬石糧食將失去意義,這是違背兩班道德的事情。將佃租收入中的1千石分發給周圍的貧民就是從這個立場出發的。
  崔氏傢族的傢訓使我想到了支撐羅馬帝國千年不敗的哲學思想"貴族恩典(Nobless oblige)"。即如果犧牲自我,事事都為他人着想的話,這種恩典也會自然而然地找回來,成為你自身的一種強有力的力量的。崔氏傢族的故事不愧為能帶給你很多感悟的經典事例。
  崔氏傢族的故事可以說是證明關懷在人際交往中重要性的最好的例證。這是經過100年1000年都不會改變的真理。請先為他人着想一下吧。那樣的話,對方也當然會先替你着想的。
  放低姿態,為對方着想理念的另一基礎便是傾聽。沒有比傾聽他人更難的事了。大傢見面後一般都會急於說自己的事情。因為比起聽那些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難以理解的事情,講自己的事情當然更會讓人感到輕鬆自由。所以,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傾聽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努力做到洗耳恭聽。
  傾聽他人可以獲得他人的信賴和尊敬。適時宜的問題或真心的贊美也是必要的,因為可以更好的與他人交流。
  人脈管理達人們在想要說服他人之前,一般都會認真傾聽。在傾聽他的話之前不要解釋自己的立場;傾聽之前也可以邀請一位信得過的人一起傾聽。這是為了尋求支援或者是協助。說服對方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任何事都以他的利益為重。但是在認真傾聽之前,是不可能對對方的欲望或追求的利益有所瞭解的。人脈管裏的達人們之所以先傾聽別人的就是為了能瞭解對方更多。

    韩仪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南海出版公司
第1節:推薦序:值得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信賴的人脈管理入門必備書第2節:序言:理財與人際關係,從二十幾歲開始(1)
第3節:序言:理財與人際關係,從二十幾歲開始(2)第4節:關於本書
第5節:二十歲左右建立人脈網,三十歲左右藉此走嚮成功(1)第6節:二十歲左右建立人脈網,三十歲左右藉此走嚮成功(2)
第7節:人脈管理,從20歲開始(1)第8節:人脈管理,從20歲開始(2)
第9節:將對方永遠的變成自己"圈裏人"的7種人脈管理理念第10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1)
第11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2)第12節:良好的人際交往從我做起(3)
第13節:為了尋找更多話題,盡量多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第14節:盡量多地參加聚會,包括朋友或熟人介紹的聚會
第15節:人脈管理達人們的管理秘訣大公開(1)第16節:人脈管理達人們的管理秘訣大公開(2)
第17節:傾聽的藝術第18節:人脈管理的第一步是回饋
第19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1)第20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2)
第21節:放低姿態,首先為他人着想(3)第22節:給予6次,收受4次的"6對4規則"(1)
第23節:給予6次,收受4次的"6對4規則"(2)第24節:比起單純的接受來說,相互給予與接受纔是可取之道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