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分享 41位名傢酷評中國時尚:尚流觀點   》 第16節:你能代表誰談格調?(1)      佚名 Yi Ming

  64你能代表誰談格調?
  石康,生於1968年,北京人,理科碩士,高産暢銷書作傢,以小說《晃晃悠悠》成名。著有長篇小說《晃晃悠悠》、《支離破碎》、《在一起》、《一塌糊塗》。並著有電影劇本《大腕》、《北京風情畫》、《新搖滾青年》、《普通生活》、《英雄時代的終結》、《大腕的葬禮》和《奮鬥》等。
  人的任何一種外在的形式,我覺得它在內在都有一個所謂動機或者觀念。如果不涉及這個觀念,就根本沒有一個立足點。
  石 康:窮人出身的我覺得就是生活粗糙慣了,稍微精緻一點的就跟你的出身、遺傳,所謂文化素養有衝突,覺得不舒服,比如你坐在飯館裏跟一堆亂七八糟的人,你反而覺得自在,你一去到稍微所謂更友善的、更文明的人群裏,會覺得稍微有點不自在。你在不友善的人群裏你的攻擊性要比在友善的人群裏強一些,實際上是一個自我保護措施,但是如果你突然進入到一個有格調的、友善的人群裏面,道德上你會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變得跟他們一樣友善,第二個就是騙他們,爭取更多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我覺得談到"格調"問題,本身這話題就是一個資産階級話題,跟大衆沒有什麽關係,是個特權話題。如果是特權話題,就要客觀地談論,我覺得從個人角度來講是極難談的,因為你談的肯定是在你的文化偏見裏,就跟剛纔李亦非女士說的自由似的,她說的自由跟別的人都沒有關係,是她個人的意義。
  殷智賢:我有一個問題,你開始就談到了你的階層所屬是勞動人民,其實我們這些人的出身都是勞動人民,現在很多勞動人民出身的人都在追求這些十分精緻的東西,他們就不覺得不自在嗎?
  石 康:我覺得不自在是道德感在發揮作用,一般人即使良心的作用也是一個假相,你能抱怨,但是骨子裏你不會放棄你對更高層的追求,這是人的天性,而且這個天性肯定損害到別人。
  一個人談自己的時尚的時候,我覺得首先得把自己的位置放準。譬如說特權,大傢都反對特權,但涉及到個人的特權時,比如說我是一個暢銷書作傢,我就不希望我的書的銷量比其他作傢的書的銷量低,我的版稅一定要比他們的高。所以從細節上你能否說你是追求所謂的跟大傢一樣,所謂喜歡老百姓,那是假相,真相是你坐在這,你覺得很滿意,你可以把它說成是一種惡意,但這個惡意我覺得是最真實的,
  我覺得人內心深處的感受,最真實的感受,肯定是表面上掩飾自己,盡量讓自己好像放得低一點,然後真正的心理是盡量拿得多一點。
  格調,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它在文化上有意義,你可以談它的過程,形成的過程,還有它那個過程包含了很多的藝術趣味,藝術趣味其實也跟人的觀念有關係。譬如洛可可、巴洛剋的形成都跟天主教、信仰有關,它是為了那套信仰建立的形式感。人的任何一種外在的形式,我覺得它在內在都有一個所謂動機或者觀念。如果不涉及這個觀念,就根本沒有一個立足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文聯出版社
第1節:序 時尚有多少風景第2節:在大視覺下構築生活空間(1)第3節:在大視覺下構築生活空間(2)
第4節:樸素的就是有效的(1)第5節:樸素的就是有效的(2)第6節:樸素的就是有效的(3)
第7節:除了快樂地生活還應有別的(1)第8節:除了快樂地生活還應有別的(2)第9節:把世界的傳統變成我們的傳統
第10節:吃飽了撐的之後做什麽?(1)第11節:吃飽了撐的之後做什麽?(2)第12節:我們是在一片荒涼上建立格調(1)
第13節:我們是在一片荒涼上建立格調(2)第14節:自由地追求,然後不後悔(1)第15節:自由地追求,然後不後悔(2)
第16節:你能代表誰談格調?(1)第17節:你能代表誰談格調?(2)第18節:我們需要這麽多標識係統嗎?
第19節:新人間煙火第20節:婚姻作為一種契約應有期限(1)第21節:婚姻作為一種契約應有期限(2)
第22節:婚姻作為一種契約應有期限(3)第23節:選擇衹需發生在今天(1)第24節:選擇衹需發生在今天(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