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小说 殘水滸   》 第八十四回 豪傑剛腸死生一决 軍師深算肘腋成謀      程善之 Cheng Shanzhi

  話說楊雄、孫立咬牙切齒地要拼一下子,破壞投降的局面。【眉】石秀建議破壞降局,不失為血性男子石秀道:“二位兄長莫慌,小弟已有計較在此。我們梁山後泊方面臨岸邊,除關口之外,都是懸崖峭壁,他不便來,我不便去,防備必不甚嚴。對面紮的那支兵,主將是欒廷玉、扈成,這兩人所帶,都是山東土兵,不比外邊調到的是沙場勁卒。並且他的營盤,我已着人探過,是用草泥堆成人字形式,雖然堅固,容易跳越。我們這裏把守北關的,從李逵以後,是穆春、穆弘兩兄弟,水路亦是阮小五、小七兩弟兄,都肯幫忙。我們今夜劫寨進去,殺他個落花流水,看吳軍師能怎地我們!”幾個人計議停妥,分頭要約。當夜三更飽餐結束,齊集後泊。李應、杜興先領一隊嘍羅,抄左邊過去了。孫新、顧大嫂領一隊嘍羅,【眉】母大蟲當然不可少抄右邊過去了。議定都揀隱僻地方上岸,順坡陀樹木之勢,橫抹旁抄。楊雄、石秀、孫立邀同解珍、解寶、鄒淵、鄒潤,選精悍嘍卒二千,從中間徑搶欒廷玉老營。官軍每夜步哨,直到水邊,卻分四班,輪流替換。衆頭領估量將近換班時候,哨兵有了倦意。渡過水來,嘍羅兵知道,一面吹角報警,一面火速退後。
  欒廷玉在軍中,本和衣而臥,聽得角聲,知道賊人來犯,立刻下令準備。梁山兵馬衝過一段,便將火把上竹筒抽去,晃一晃,火光大發,照見官兵寨前,疏疏落落,不多幾人。衹是寨前百步有橫繞濠溝一道。忽地一聲吹角,溝內神臂弓、床子弩、神鋒弩,撇地直掃過去。前隊軍士跟着弩箭,敗葉一般,紛紛墮地。【眉】寫官軍方面禦敵,如生竜活虎擎火把嘍羅,最是官軍的目標,攢射過去,連排穿透,火把盡滅。
  梁山隊裏,孫立、楊雄、石秀們親身冒箭押陣,傳令藤牌嚮前擋箭。再整陣腳上前去時,濠溝裏火器又發,藤牌依舊不能抵擋,解珍、解寶都中箭陣亡。鄒淵左肩上也吃一槍子,倒撞下馬。孫立鐵掩心被鉛丸擊碎,衹爭不曾透入。石秀急對孫立說:“我們用火把,官軍一味漆黑,他從暗擊明,我們如何抵擋得?快將火把滅了,再攻上去。”【眉】石秀明白用火把失計,可惜曉得太遲了,作戰貴神速襲擊,兵貴神速,怎容你從容火把纔滅,忽然“砰”的一響,一道火光從衆人頭上過去,直打到水泊裏,把泊邊一條船打個笆鬥大的洞。隨即一連幾響,雷轟電掣般,水泊的兵船,破的破碎的碎,打得無處存身。阮小五、阮小七衹好將兵船開過一邊。那時孫立們業經到此,索性不顧死活,用散星的陣式,搶近濠溝。溝內官兵,還是在溝內拒戰。彼此短兵相接,又戰了一陣。孫立等看看要占上風,忽然角聲處,一左一右,遙遙相應。知不是頭,忙忙勒兵退後。兩腋下兩支生力軍已經殺到,左邊來的是欒廷玉,右邊來的是扈成。孫立、楊雄、石秀、鄒潤分頭迎敵,半夜裏濠溝邊苦戰。【眉】“苦戰”二字用得辛辣帶來嘍羅已損去三分之一,剩下來的還有一半帶傷,到此如何抵擋。官軍勢大,捲地上去,便將賊兵截成十來段,隔開圍住。左右兩路李應、孫新,都不見來。孫立和楊雄捨命衝突,掙到水泊邊上,用旗子招阮小五、小七水師來接應時,官軍又一排幾尊炮齊發,孫立連人帶船,轟沉水底。楊雄逃過泊來,到得北關,已見孫新、顧大嫂帶領敗兵殘甲,屯紮在那裏。楊雄訴說全軍覆沒。【眉】敗北之餘,彼此相見應作如何感想?孫新道:“我也似乎中計。我知道對岸一條小河,直通內地,便帶領嘍羅們蕩船進去,竟不曾遇見一個官兵。但是不時聽得鼓角一聲,或在東岸,或在西岸。我們蕩船進去,衹一裏多路,便不敢深入。剛退回時,岸上樹叢裏亂箭齊發,嘍羅吃他射傷許多。我們整隊上岸迎戰,那知不見一人。退回船來,又聽見四面角聲,似是集合包圍的意思。幸虧退出得早,不受大損。”楊雄聽到,嗟訝不已。
  此時天色大明,又幾十個嘍羅氣急敗壞,逃上山來,報道:“李頭領和杜頭領都已陣亡。”衆從急問其詳。嘍羅道:“我們人馬渡泊過去,官軍哨騎先已退下,李頭領也自生疑,卻隱隱聽中路槍炮聲響,便揮兵前進。到鄒傢坡前,恐有遊兵追躡。杜頭領領一半人馬轉中路接應,李頭領權就坡前屯紮,把定李傢道口來的大路。一會子,杜頭領回轉來道:‘去不得!前面隔林子已紮有官軍營寨。遠遠望見燈旗飄動,不知人數多少。’李、杜兩頭領恐形勢不利,急掣兵回來。不料官兵先已沿水抄來,把帶來船衹,全打燒得幹淨。官軍攔住水口,前隊多用火器,嘍羅們當不得,被官軍倒逼出去。轉到東面,忽然馬蹄聲響,擁出一支馬隊。我們全是步兵,李頭領急令團结成陣,以防衝突。豈知馬隊和走馬燈一般,頃刻已繞我們隊伍過去。馬上是連環火槍,繞着放着。步兵避槍人人亂擠,到後來越擠越緊,手腳施展不來。官軍那面,又是一支長槍大刀,直斫入陣。李、杜兩位頭領衹得帶傷力戰,力盡而死。【眉】由嘍羅口中詳述李、杜陣亡狀況,補敘苦戰情況,用筆有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之概我們剩下幾百人,都束手被擒。拿到一位白發老將軍面前,【夾】王進也老將問道:‘你今番識得官軍威力否?’我們衹好應道:‘識得。’【眉】識得否?識得。一問一答,官軍氣盛,梁山氣餒,可於此處見之老將便吩咐解去繩,對我們道:‘你們既然識得,我不殺你,可回去將官軍厲害,一一告知衆人,切莫來輕易嘗試!’楊雄等聽罷,也衹好面面相覷。計此番出去,李應、杜興、孫立、孫新、楊雄、石秀、鄒淵、鄒潤、解珍、解寶、顧大嫂,共十一人。【夾】都是欒遷玉對頭回來時衹楊雄、孫新、顧大嫂三個,那八位盡歿在陣上。【夾】欒廷玉吐氣官軍這回得力,全在槍炮和馬隊。梁山泊上原也有馬隊,最精的是五虎將和大驃騎麾下。這十三位頭領中,董平、花榮已死,林衝、史進又去,其餘幾位,除卻穆弘,倒有八位同情於官軍。火槍隊是魏定國部下,炮隊是凌振部下,都不是甘心替公明哥哥效死的人。【眉】官軍所以得勝者在此所以吳用不敢出戰。楊雄等冒冒失失一闖,一切設備都不及官軍,怎能不敗。
  楊雄等三人,此時心無主宰,還衹有到忠義堂上去看看再說。纔走不幾步,忽聽見山下官軍營裏四面掌起號來,山泊裏便發出四五處號音相應。霎時,泊內泊外,號音接成一片。【眉】號聲起兵,梁山群盜末日將至矣三人久在軍中,懂得這是大隊集合的號音,心下好不驚疑,忙忙走上去時,迎面十字路上,早見滔滔滾滾的大隊,從前頭過去。每一隊步兵,便間一隊馬兵。好多員頭領頂盔貫甲,左右弓刀,手提慣使的兵器,壓定隊伍。【眉】軍容甚盛三人見他們面上,都現一種莊嚴肅殺之氣,不敢動問,停住步正在觀望,忽然一員步將,按着寶劍,輕裘緩帶,從側面轉來。擡眼看時,正是燕青。燕青道:“三位要過去,可跟着我走。”走近大隊,燕青一個口號,軍人早讓出路來,直穿過去,迤邐走到忠義堂。堂上早經寂寞無人,燕青一直尋到機要室來,見吳軍師一人獨坐,面前放一札文書。【眉】勤勞鞅掌,其吳軍師之謂乎?燕青道:“我們一衆兄弟特囑小弟代表,來謝謝軍師和公明哥哥平日相處的情分。我們因為不忍在山上倒戈,衹好自行下山,投入官軍。”楊雄等到此,纔知燕青的來意。剛要退出,燕青回顧道:“何必去呢,且聽一聽。我們是正大光明的舉動,須不瞞人。”又嚮吳川道:“盧員外還有句話,教小弟面陳。我們此刻下山之後,到了過午,山上倘無表示,官軍便當佈置炮隊,四面轟攻。【眉】哀的美敦書至矣並且這炮隊的炮,便是軍師親自指點凌振造的。西山嘴架炮之處,也是昔時公明哥哥按軍師講求攻守方略,指定這裏可以打到忠義堂的。軍師,我們去後,山上還有一半的頭領,幾萬嘍羅兵以及傢眷,盧員外實不忍見死不救。軍師,你須註意!”
  衹見吳用面不改色,拈起桌上文書,道:“我已曉得,而且久已預備。”便雙手將文書遞給燕青笑道:“小乙哥!藉重!藉重!請盧員外面呈種經略,吳某畢竟在大宋考過一名秀纔,不是不知大義的啊。”【眉】吳用竟以秀纔驕人乎?燕青點頭而出。【夾】吳用到此,還藉秀纔頭銜來壓宋江此時大隊人馬關勝、秦明、呼延灼、楊志、張清、徐寧、索超、朱仝、雷橫、黃信、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凌振、王英、扈三娘、湯隆、龔旺、丁得孫,二十二籌好漢,中間簇擁盧俊義,押後的是燕青擁部下二萬七千餘人馬,直下山泊。把泊裏所有的船衹,聯成四道浮橋。那水寨的首領李俊、三阮、二張,以及各關守將,出其不意,不同心的,全被監視住了,不能夠指揮攔阻,這都是盧俊義預先佈置。連楊雄等的劫營,也是盧俊義探得密謀,先報官軍,【眉】到此方補敘盧俊義密報楊雄等劫營,是為畫竜點睛所以處處都有準備,果然是:“太平車子不空回,收取此山奇貨去。”
  兵隊去盡,幾位不曾同去的頭領,都來見吳用。吳用道:“這都怪公明哥哥有心要包容一切,到後來衆寡不同,反客為主。如今除卻投降,還有何說?”衆頭領道:“此時事急投降,能得保全麽?”吳用道:“諸位兄弟放心,區區便可保得。衹一切聽區區部署。倘若遲疑,西山嘴的大炮一響,那就難以保全了。”衆人無法,衹得一切聽吳用擺布。
  衆人中衹三阮心下最是不服。回到寨中,阮小七對阮小二、阮小五道:“公明哥哥患病,至今不愈,梁山泊顯然是由吳用軍師出賣了。【眉】吳軍師出賣梁山,經三阮道破,有趣有趣我們便死也得幫公明哥哥出這口惡氣。”阮小二道:“我也這般想。可是你不見李應、孫立麽?我們動手,須仔細着。”阮小七道:“李應、孫立去劫官軍營寨,卻不知已有人走了消息,所以頓遭毒手。如今我們不是這樣,另有一種計劃。”阮小五道:“你的計劃,莫不是去搬西山嘴大炮?”阮小七道:“正是!【眉】阮小七要搬西山嘴大炮,和日本當明治維新前,有人投水用斧鑿西洋兵艦,同一笑話我看西山嘴,衹是一個石磯伸到水裏,二十多丈,前面寬不過四五丈,後面靠岸,寬處也不過十來丈,但石墩子卻有二丈多高,正是他們架炮所在。估量那地方,頂多也衹架十幾尊炮,便是吳軍師說來謊嚇我們的。於今水寨嘍羅,會水的也不少,衹挑選三四十個精壯的,各帶撓鈎鐺棍,鳧水過去,驀地跳上,殺散些少官兵,把大炮搬開,推往水底。所有火藥桶,替他點上炸去。官軍定然吃一大驚,疑心到投降是假,那時吳軍師勢成騎虎,不怕不出力,替我們設法决戰。”阮小二道:“那廝果真象我們這般想麽?很是難說。不過事到臨頭,就是刀山劍樹,也衹得冒一冒。”談論着,恰好劉唐來到。三人說明主意,劉唐也很贊成。【眉】赤發鬼當然要贊成
  天尚未晚,四人先到各處巡視一番,暗中註意磯上,立着幾個護衛官兵,手握長刀,面對面站定,動也不動,石人一般。遠望又似小塔幾座,泊上衆人,都咬着指頭嘆息。到晚上再看時,官軍不比昨夜,幾百裏連營,燈旗明亮,星鬥般排過去,數之不盡。軍士提鈴喝號,隱隱入耳。
  劉唐對三阮道:“這回官軍,端的十分了得,我們自來不曾見過。”阮小二道:“你還不知。昨夜我在山頭看時,對面一片漆黑,什麽沒有,口號也不聞,鼓角也不響,衹黑影裏恍恍惚惚,教人覺得有千千萬萬的惡鬼似的,那真可怕。【眉】此情此景,的是可怕今夜是料定我們不去劫營了,所以不曾放出那鬼氣來。”大傢呆看一會,躊躇不敢下手,捱到四更已過.將轉五更,四人帶嘍羅暗中遊水過去。劉唐水裏本事不高,自有三阮扶持。頃刻到石磯面前,阮小七和劉唐手提朴刀,先去後面截岸上官軍,阮小二、阮小五各持虎頭鈎攀崖而上。官軍並無動靜,四個守護的官兵,面對梁山泊站着,似不覺得有人從旁面來。二人和嘍羅到上面平坦處,星月光下,衹見整整齊齊,斜列十二尊紅衣大炮,【眉】炮的佈置從星月光下看見,此夜深人靜時也每炮相去約五尺光景。炮的外面,攔定了層縱橫紛亂的鐵絲網,網外面還有一層網。阮小二、小五大驚,仗着手內虎頭鈎,走上前就網上用刀扯開。豈知扯開了,網的兩頭都通住鈴索,一陣鈴鐺響亮,阮小二、小五知道不好,趕忙轉身,下得山崖一半,上面亂箭已經雨點價灑下來。阮小二、小五估量陰崖之下,可以遮蔽得,都揀塊凸出石骨,伏身貼在底下,毫發不曾受傷,衹射翻幾個嘍羅。停一刻亂箭過後,剛下水去,更不料去岸不遠,又圍定一道鐵絲網。這網先前平放水底,這時忽竪起來,好似漁傢蟹籪,兩人和幾個嘍羅睏在網中,正在設法騰挪,早聽上面高叫:“諸位不要放箭,看我薄面,饒他去罷!”立刻網上鐵繩颳地一鬆,那網依舊臥倒水底。【眉】鐵網穿破而鈴聲響而亂箭來,而有人高叫而鐵繩忽鬆,讀者如聽隔壁戲矣二人聽那聲音,正是凌振。阮小二、小五脫命逃回。到岸時,阮小七、劉唐和衆嘍羅也遊水來到。四人所遭,彼此一樣,不消說得。【眉】總束一筆從此山泊裏,再沒人敢提起抗拒官軍的話頭。
  就是這天,吳用便傳出命令來:先把山寨前那面“替天行道”杏黃大旗卸下,再將忠義堂前的“忠義”二字大旗,也同時抽去。【眉】大軍師下令卸旗,可憐之至恰好戴宗、時遷奉經略命令,來到山上,和吳用商量停當。吳用接受經略府頒到的木質關防,隨即寫就數十張“經略府委任辦理梁山泊善後事宜吳”煌煌告示,【眉】官銜當頭.告示煌煌,官氣十足.張貼忠義堂門前,以及各關各寨等處。次日,官軍便撤去長圍,衹分三大寨,三面紮定。不時派遣馬隊各處梭巡。李成、聞達將五千人渡過水泊,從半山斷金亭上直到頭關以內,望去一帶黃色行帳,盡駐官兵。【夾】頭關不戰而下宋江在傢養病,山上衆人,因奉吳用意思:“公明哥哥,煩心不得,毋許驚動。”居然一切不知。
  這日,安道全又來診視,知道宋江身體已經復元。忍不住,談起外邊情形,如此如此。宋江大驚道:“這樣子是梁山上大勢已去,現在衆兄弟們在山上的,怎地安插呢?”安道全道:“現在是由吳軍師和種經略那邊談判妥協。現在忠義堂上,大旗都已下了。不過十日,佈置清楚,全部都要下山,聽候種經略編製。目今山上已沸沸揚揚傳說,將來這支人馬,編就五個指揮,由吳軍師做都統製。經略已微微露出意思來。”【夾】宋江聽來,一句句是錐子,錐人心坎宋江問道:“種經略處,時常有人來否?”安道全道:“天天有人來,而且來者一半是我們梁山泊舊人。昨天經略府書記官蕭讓、金大堅,來此幫助吳軍師辦公事,順便取傢眷,我們都見面的。”宋江道:“他們問起我不曾?”【眉】宋江此問,有無限希望存焉安道全道:“他們也知道公明哥哥有病,他們也自知道,問病有之,別的沒說什麽。”安道全去後,宋江急急着人去請吳用來談話。吳用回道:“連日奉經略府委任,辦理善後事宜,事忙得緊。【眉】正忙料理善後,哪有閑情就來此,可謂秀纔大擺官僚架子等有暇,抽身便來。”一連三四次,都請不到。宋太公勸宋江不必焦躁,早晚吳軍師必有分曉,他總不致於害我們的。宋江道:“害,料想他做不到。衹是一切由他包攬過去,孩兒好多年辛苦,置身何地?難道仍舊到鄆城縣伺候衙門不成?”宋太公嘆氣道:“我兒,休要爭強鬥氣,且看在梁山上這些年來,有一天象鄆城縣那時,安安穩穩地吃飯睡覺嗎?做無挂無牽的平民,便是福氣。我兒,你怎地還不省悟呢?”宋清也幫着勸。宋江越法不服氣,但吳用總不來,眼看大衆頭領忠義堂前奔走得熱鬧得很,宋江一肚皮話沒處說。
  直耐得兩天多,吳軍師好容易來了。一見宋江,便滿面春風地拱手稱賀。宋江倒呆住了,問:“軍師,有甚可賀之處?”吳用笑道:“第一件,賀哥哥貴體康復,少煩少惱。【夾】難受的話第二件,賀招安已定,哥哥和衆弟兄,都從此做好好良民,太公可以放心了。【夾】先行封住小弟記得晁天王當日,苦邀哥哥上山,哥哥說:‘父親明明訓教,不要入夥,不爭隨順了,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這句話,我們忠義堂上同人,在座的都聽見。【眉】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到後來你哥哥身不由己,屈在山泊裏做首領,連太公也請上山了。我們記起這話,日夜替哥哥不安。於今小可總算竭力設法,不敢居功。【眉】吳用亦善於詞令者衹成就哥哥的素志,差不多稍微報答哥哥點情分。”宋江聽了,沒得話說。吳用便起身告辭。宋江又留住道:“且慢!”吳用重坐下來道:“哥哥請說。小可事體太忙,不能久等。”宋江又想一想,【夾】氣昏了,說不出來,公明到此可慘道:“軍師,你受朝廷什麽官職?”吳用道:“沒甚官職。”宋江道:“沒甚官職,怎麽辦理善後呢?”吳用道:“辦理善後,是經略委派的,官職還未奏明。”宋江道:“兄弟們大傢地位如何?”吳用道:“各人都有專長,將來都由經略察核委任。”【夾】便是說足下沒有專長隨即拱手辭出。【眉】吳用去,宋江嘆氣,現出苦樂異趣宋江眼看吳用出去,嘆口氣,回轉頭來,在階前盡力一頓跌腳,把後面宋太公和宋清都大吃一驚,齊跑出來。究竟宋江作何擺布,且看下回分解。
  此番梁山上又死去八位,自動下山的又二十四位,梁山上存者皆下駟,不足數矣。梁山上擁護宋江者是一團體,擁護盧俊義又一團體,吳用又反復和其間,另自為謀,宜山泊之不能復存也。前書敘戰陣,動輒兩介戰幾十合,殊不合於事實,《蕩寇志》又加甚焉。此書作者特註重指揮進退,可謂一洗陋習。秋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小引
第七十一回 玉麒麟夢魂驚草莽 智多星妙證穩英雄第七十二回 劫軍餉林武師遇友 念庭闈公孫勝歸山
第七十三回 吳加亮議打兗州府 燕小乙組合軍官團第七十四回 黑旋風大鬧忠義堂 玉臂匠縱談天書碣
第七十五回 老英雄立志報前仇 弱書生知機先遁跡第七十六回 劫商婦難為裴孔目 獻頭顱大氣宋公明
第七十七回 群雄領袖抱恨家庭 故國王孫傷心盟府第七十八回 了前仇寨中進醇酒 消舊恨船頭認寶刀
第七十九回 排祭品太尉當少牢 觸碑石義夫殉烈婦第八十回 悼前塵憤揮熱淚 阻通番首抗雄威
第八十一回 汴梁城樂和演戲 曹南山吳用失機第八十二回 一杯廣座斷送少年 雙淚荒山悲愴死友
第八十三回 杉樹坡大賊遭小賊 梁山泊降盜散降書第八十四回 豪傑剛腸死生一决 軍師深算肘腋成謀
第八十五回 及時雨猛燒忠義堂 小旋風幾隳崇義府第八十六回 離山超海不改野火 出死入生方知罪過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