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文化遗产的历史回眸:后望书 》
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3)
朱幼棣 Zhu Youdi
“水库本身是有一定寿命的,人们却讳莫如深地不肯向前想一下水库寿终时上下游的水流情势。”
“到那时人民会对那些企图把黄河水变清的先生们发出请愿:‘宁使黄河浊,莫教黄水清!’”
时代毕竟不同了。当年建设三门峡水电站的“热”早已消退——虽然近年来我国西南等地方水电热还在一再升温。参与三门峡建设的那一代人已不再年轻。经历了许多年之后,有人毫无长进,有人深思觉醒。我在北京见过一位教授,他当年是三门峡水电站的设计师之一。我听到过他心情沉重地在座谈会上说起自己在建设三门峡工程中的失误——他认识到了,我敬佩他的勇气。不论是非,他的话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听。其实不仅仅是工程本身,三门峡工程成败得失已经越来越接近结论,特别是在2003年渭河秋天的洪灾后。
并不是所有决策者都能回望和反思。
感谢孕育了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伟大的黄河。
黄河依然故我地带来大量泥沙,塑造着山川大地。
黄河以其特有的性格和伟力,阻止了“高坝深库”,阻止了蓄水水位的升高。
最终要直面的将是现实和事实。
三门峡水电站建成后,水位从未到达过离大坝只有几公里的陕州古城,也从未到达过潼关老城,更未到达上游20公里处的蒲州、朝邑县和蒲津渡!这是伟大工程钢铁交响曲中的喜剧和悲剧!
历史城市的保护在中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至少我们的子孙应该拥有和父辈一样多的选择。
最无奈、最悲惨的莫过于城市已经不复存在。
让我们记住1959年的三门峡水库大移民对古城和古迹的大毁灭。求真求实应该是科学的基本精神。
狂热造成的误判、有违科学的轻率的决策,在当代造成了一座又一座“交河故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
|
|
为了前瞻的回顾 | 序2 绝种·绝迹·绝唱(1) | 序2 绝种·绝迹·绝唱(2) |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1) |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2) |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3) |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4) | 一、潼关:天下第一关的毁灭(5) | 二、寻找峡谷与陕州(1) | 二、寻找峡谷与陕州(2) | 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1) | 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2) | 三、永远消失的唐中都(3) | 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1) | 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2) | 四、在水利学名词的背后(3) | 五、耸立在庄稼地上的现代楼阁 | 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1) | 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2) | 一、文津街国家图书馆的启示(3) |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1) |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2) |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3) | 二、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