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漢王。
臂鷹金殿側,挾彈玉輿傍。
馳道春風起,陪遊出建章。
侍獵長楊下,承恩更射飛。
塵生馬影滅,箭落雁行稀。
薄霧隨天仗,聯翩入瑣闈。
卻說萬歲爺道:“徵進西洋,還要用指揮官一百員,千戶官一百五十員,百戶官五百員,着兵部官逐一推來看,鑄印與他。”兵部尚書俯伏丹墀,稽首頓首,奏道:“陛下選將徵西,事非小可,須則是個智勇俱足,文武兼資,馬到功成,旗開得勝,方纔不辱滅了朝命。似此任大責重,小臣未敢擅便。”聖上道:“卿意何如?”兵部道:“依臣所奏,寬賜欽限,容臣等會同五府侯伯,教場之內嚴加考校,拔其尤者來復朝命。未審聖意若何?”奉聖旨:“依卿所奏,限三日內回報。”實時御驾轉宮,文武百官班散。
兵部尚書歸衙,移咨五府,五府侯伯傳示各營,示仰各衛指揮,各所千、百戶,各備軍營器械馬匹,俱限明日黎明齊赴大教場內操演武藝,比較勝負。中間武藝高強,韜略嫻飛,即便疏名進朝,請旨挂印,前往徵西。
不覺的月往日來,就是三更五鼓,雞唱天明。兵部尚書開了棍,搭了橋,竟投大教場而來。那些京營裏的將官,人頭簇簇,馬首相挨,不在話下。還有一班五府公、侯、伯、子、男,貂蟬滿座,弁轉疑星。衹見兵部尚書進了營,各各相見,相見已畢,敘次坐下。各官投參,尚書把個投參的手本查一查,大略約有二千四百餘員。尚書心裏想道:“今日多中撈摸,想必得個好將官也。”實時上了將臺,東首扯起一桿“為國掄材”四個大金字的旗號,西首扯起一桿“欽差選士”四個大金字的旗號。實時傳下將令:各官先試弓馬,次試弩箭,三試槍,四試刀,五試劍,六試矛,七試盾,八試斧,九試鉞,十試戟,十一試鞭,十二試鐧,十三試撾,十四試叉,十五試鈀,十六試白打,十七試綿繩,十八試套索。一十八般武藝,件件考全。這一考不至緊,把這些將官都考倒了。投參時原有二千四百餘員,及至考校已畢,把個記錄簿兒來總一查,恰好的去了一千七百餘員,止得七百員。登簿中間,卻有張相等一十八名,現任指揮之職;鐵楞等三十六名,現任千戶、百戶之職。這兩班兒卻是與衆不同,一十八般武藝,無不精通;三略六韜,無不習熟。尚書心下十分歡喜,實時類集,表奏朝廷,衹是欽限少了五十名。五府侯伯說道:“千日之長,一日之短。”一個人討上了幾個,滿了欽限,各官散場。直到明日五鼓,金雞三唱,曙色朦朧,宮裏升殿,百官進朝。正是:紫殿俯千官,春鬆應合歡。
禦爐香焰暖,馳道玉聲寒。
乳燕翻珠綴,祥烏集露盤。
宮花一萬樹,不敢舉頭看。
萬歲爺升殿,百官進朝,文武班齊,奏章已畢。兵部尚書出班俯伏,萬歲山呼,稽首頓首,奏道:“臣蒙聖思考選諸將,考選已畢,今將堪任指揮一百員,堪任千戶一百五十員,堪任百戶五百員,具有札子上呈。”奉聖旨接上來看。聖上看了,說道:“各官現在何處?”尚書道:“現在午門外聽宣。”奉聖旨宣進來。衹見那七百五十員將官奉了聖旨,蜂擁而來,進了朝門,一字兒跪着丹墀之下。黃門官奏道:“介冑之士不拜,各官平身。”各官齊聲呼上一聲:“萬歲,萬歲,萬萬歲!”站將起來。衹見:一個個頭戴爛金盔映日,一個個身穿鎖子甲鋪銀。一個個紮袖兒半寬半窄,織成五彩文章;一個個縧須兒不短不長,斜拽三春楊柳。一個個挂一把戒手刀,夜靜青竜偃月;一個個挎一口防身劍,秋高白虎臨門。一個個掩心鏡兒明幌幌,照耀乾坤;一個個獸吞頭兒黑沉沉,鋪堆煙雨。一個個弓衣兒邊邊,早三弦,晝三弦,晚三弦,弦上擐許多的虎豹;一個個箭壺兒小小,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洞裏有無限的神仙。一個個遠望處,紺地勾文,虎頭連璧,赫奕兮最是英明;一個個近前時,虯竜列象,樓堞成形,炳爛兮越加壯麗。一個個擦掌摩拳,呲牙徠齒,略略綽綽,那裏再尋這個混世魔王?一個個橫眉竪發,鬥角拳毛,傴傴兜兜,就是生成狠的當年太歲!
正是:渾身有膽能披難,奮武何人敢敵鋒?
豺虎陣中驅戰馬,貔貅隊裏捉真竜。
奉聖旨:“首事的鑄印與他,協同的關防管事。”各各謝恩而退。聖上道:“徵進西洋,還用管糧草的官幾員,陰陽官幾員,通譯番書官幾員,精通醫藥的醫官幾百員,醫士幾十名,該部知道。”實時戶部尚書點本部浙江司郎中某官一員進呈,欽天監點陰陽官某共十員進呈,四夷館點通譯番書官某共十員進呈,太醫院點醫官一百名、醫士三十名進呈。奉聖旨:“各該到任聽調。”有詩為證,詩曰:耀武揚威海上洲,百官濟濟藉前籌。
襟裾華夏未為遠,俯仰堪輿不盡遊。
任是怪禽呼姓字,何難海鳥佐朋儔。
明朝來享來王日,一統車書闕下收。
聖旨道:“徵進西洋,還用精兵十萬,名馬千匹,該部知道。”兵部領了招兵的旨意,太僕寺領了買馬的旨意。不旬日之間,兵部招了十萬雄兵,每日間在於教場中分班操演,就在長幹門外紮了五個大營,分個中左右前後。這個“中”,卻不是留守中、武功中、濟陽中、武城中、富峪中、大寧中。這個“左”,卻不是金吾左、羽林左、府軍左、留守左、虎賁左、永清左、武功左、武驤左、騰驤左、潘陽左、神武左。這個“右”,卻不是金吾右、羽林右、燕山右、留守右、虎賁右、永清右、武功右、武驤右、義勇右、騰驤右、潘陽右。這個“前”,卻不是金吾前、羽林前、府軍前、燕山前、留守前、義勇前、忠義前、大寧前。這個“後”,卻又不是金吾後、府軍後、留守後、義勇後、忠義後。他自操自演,自紮自營,衹在伺候聖旨調遣。有一闋《從軍行》為證,詩曰:穹廬雜種亂金方,武將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過細柳,匈奴運數盡枯楊。
關頭落月橫西裔,塞下凝雲斷北荒。
漠漠邊塵飛衆鳥,昏昏朔氣聚群羊。
依稀蜀仗迷新竹,彷佛鬍牀識故桑。
臨海舊來聞驃騎,尋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戰壁為平土,近侍軍營作破羌。
兵部尚書復了招兵的本,奉聖旨:“該部嚴加訓練,俟徵西之日調發。
卻說太僕寺領了買馬的旨意,遍尋天下名馬,不旬日之間,馬已齊備了。這個馬卻不是等閑的馬,盡是些飛竜、赤兔、駿、驊騮、紫燕、驌騙、嚙膝、耳俞暉、麒麟、山子、白蟻、絶塵、浮雲、赤電、絶群、逸驃、馬錄驪、竜子、麟駒、騰霜驄、皎雪驄、凝露驄、照影驄、懸光驄、决波馬俞、飛霞驃、發電赤、奔虹赤、流金馬、照夜白、一丈烏、五花虯、望雲騅、忽雷馬交、捲毛騶、獅子花、玉驌、紅赤撥、紫叱撥、金叱撥;就是毛片,也不是等閑的毛片,都是些布汗、論聖、虎喇、合裏、烏赭、啞兒爺、屈良、蘇盧、棗騮、海騮、慄色、燕色、兔黃、真白、玉面、銀鬃、香膊、青花;就是馬廄,也不是等閑的馬廄,都是些飛虎、翔麟、吉良、竜馬某、騶馬餘、駃騠、馬宛鸞、六群、天花、鳳苑、荒豢、奔星、內駒、外駒、左飛、右飛、左方、右方、東南內、西南內。這個太僕寺馬匹齊集,衹是伺候旨意發落。有一闋《天馬歌》為證,詩曰:漢水揚波洗竜骨,房星墮地天馬出。
四蹄蹀躞若流星,兩耳尖流如削竹。
天閑十二連青雲,生長出入黃金門。
鼓鬃振尾恣偃仰,食粟何以酬主恩。
豈堪碌碌同凡馬,長鳴噴沫奚官怕。
入為君王駕鼓車,出為將軍靜邊野。
將軍與爾同死生,要令四海無戰爭,千古萬古歌太平!
太僕寺復了買馬的旨意鞍山。奉聖旨:“該本衙門牧養,俟徵西之日發落。”明日萬歲爺升殿,百官進朝,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一道聖旨,竟往長幹寺宣國師進朝。
卻說金碧峰在長幹寺裏領着非幻徒弟、雲𠔌徒孫,更有本寺飲定上人、古瞻上人、廣宣上人、靈聰上人、元敘上人,講經說法,正果朝元。忽聞得聖旨召,你看他:頭戴着瓢兒帽,身穿着染色衣,一手鉢盂,一手禪杖,大搖大擺,擺上金鑾殿來。萬歲爺看見碧峰長老遠來,忙傳聖諭,着令當駕的官看下綉墩賜坐。長老見了萬歲,打個問訊,把個手兒拱一拱。聖上道:“不見國師,又經旬日。”長老道:“貧僧知得上位連日有事,選將練師,招軍買馬,故此不敢擅自進朝,恐妨軍國重務。”聖上道:“但說起個選將練師,我心上就有許多不寬快處。”長老道:“為何有許多不寬快處?”聖上道:“枉了我朝中有九公、十八侯、三十六伯,都是位居一品,祿享千鐘,績紀旗常,盟垂帶礪,一個個貪生怕死,不肯徵進西洋。”長老道:“怎見得不肯徵進西洋?”聖上道:“是我前日當朝廷之上,取了幾顆四十八兩重的坐竜金印,並沒有一個公、侯、伯肯出班挂印徵西。”長老道:“這正使合該是司禮監太監,協同合該是兵部尚書。”聖上道:“國師是何高見?”長老道:“貧僧夜觀幹象,衹見帥星入鬥口,光射尚書垣。”聖上道:“欽天監也曾說來,但不知這鬥口可是三寶太監麽?”長老道:“是誰保舉三寶太監來?”聖上道:“是劉誠意保舉的。”長老道:“欽天監該連升他三級,劉誠意該進爵公侯。”聖上道:“怎見得欽天監該連升他三級,劉誠意該進爵公侯?”長老道:“欽天監陰陽有準,劉誠意天地無私。”聖上道:“欽天監陰陽有準,這個是了。怎見得劉誠意天地無私?”長老道:“滿朝文武百官,俱徵不得西洋,止有三寶太監下得西洋,徵得番,這是個天造地設的。劉誠意直言保舉,卻不是個天地無私?”聖上道:“怎見得三寶太監下得海,徵得番?”長老道:“三寶太監不是凡胎,卻是上界天河裏一個蝦蟆精轉世。他的性兒不愛高山,不愛旱路,見了水便是他的傢所,故此下得海,徵得番。”聖上道:“怎麽兵部尚書去得?”長老道:“兵部尚書也不是個凡胎,卻是上界白虎星臨凡。有了這個虎將鎮壓軍門,方纔個斬將搴旗,摧枯拉朽。”
萬歲聽見這兩個元帥都是天星,心裏想道:“世上哪裏有這許多的天星?衹怕明日徵西洋有些做話把。”忙問道:“左右先鋒,國師可曾知道?”長老道:“貧僧知道。”聖上道:“國師何事得知道?”長老道:“貧僧都是個未卜先知的。”萬歲爺心裏想道:“原來這長老未卜先知哩!”問道:“既是國師未卜先知,這兩個先鋒可去得麽?”長老道:“這兩個先鋒不但衹是去得,還是老大吃緊處。”聖上道:“敢是個吃緊的天星麽?”長老道:“這兩個人雖不是個天星,卻是個吃緊處相生相應。”聖上道:“怎叫做個相生相應?”長老道:“三寶太監是個蝦蟆精,這個張計號做東塘,這個劉蔭號做西塘。蝦蟆見了塘,你說他伏水土不伏水土?況兼有了西塘,就保管得他前往西洋;有了東塘,又保管得他轉歸東土。這卻不是個吃緊處相生相應呵!”萬歲爺道:“其餘諸將可都是個天星麽?”長老道:“一言難盡,天機怕泄,明日徵西之後,上位責令欽天監註記某日某星現某方,貧僧到西洋去做證明功德,也立一項文簿,填寫着某日某人出陣,某日某人出陣。等待回朝之日,兩傢登對,便知道某人是某星,竜目觀之,纔見明白。”聖上道:“這也是國師慎密處,朕不相強。衹是眼目下軍馬俱已齊備,寶船的事體,國師上裁。”長老道:“這個寶船事非小可,須則戶部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工部委官欽彩皇木。卻又要須天之時,因地之利,擇一個吉日良時,蓋一所寶船官廠,卻纔用得人官之能,盡得物麯之利。把個三百六十行的匠作選上加選,精上要精,動日成功,刻期完件,這叫做個『要取驪竜項下珠,先須打點降竜手』。”萬歲爺沉思了半晌,說道:“朕有個處分了。目今蓋造皇宮,錢糧木料俱已齊備,權且大工停止,把這錢糧木料都移到寶船廠來,彼此有益,民不知勞。”長老道:“上位言念下民,社稷之福。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此去西洋,百戰百勝,都在上位這一念愛民心上得來。”萬歲爺聽知個百戰百勝,滿心歡喜,說道:“全仗國師指點。”
實時傳下旨意,大工暫止,轉將前項錢糧木植,盡赴寶船廠聽用。該部知道。又傳出一道旨意,竟往朝天宮宣張天師進朝,選擇吉日良時,以便起工。又傳出一道旨意,着船政分司踏勘寬闊去處,蓋選寶船廠一所。又傳出一道旨意,着匠作精選三百六十行的匠人,類齊聽用。聖旨已出,誰敢有違?衹見張天師親自進朝,具上一個章疏,擇取本年九月初六日寅時破木起工。萬歲道:“今日已是八月二十日,欽限卻快了些。”道猶未了,工部船政分司一本:“為大工事:臣等踏勘,就於下新河三汊口草鞋夾,地形寬闊,蓋造寶船官廠一所,工完奏聞。”奉聖旨:“九月初六日開廠興工。”道猶未了,匠作監一本:“為大工事:臣等考選三百六十行匠人,堪充工作,開具姓名,揭帖具奏。”奉聖旨:“九月初六日寶船廠聽用。”戶部一本:“為大工事:臣等欽遵旨意,將前項錢糧清查明白,聽候寶船廠支用,先此奏聞。”奉聖旨:“工部知道。”工部一本:“為大工事:臣等采取皇木,已經進城的盡行用訖,未用的散在竜潭江天寧洲上。鼕月江水歸漕,以致水次遙遠,抑且木料長大,一時搬運不便,恐違欽限,先此奏聞。”聖旨看了,說道:“此時水涸岸高,果是上下不便。初六日不論水之大小,起工便罷。”碧峰長老道:“不可,不可!豈不聞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也。起工之日,須得皇木取齊了。”聖上道:“河幹水淺,搬運不便,將如之何?”天師說道:“若是搬運不便,容臣驅下天將來搬運罷!”長老道:“今番另寫過四十八道飛符,不可仍前的不應符。”天師但說起個四十八道飛符,心上就有些吃力。好個萬歲爺,生怕囂幸了天師,說道:“但憑國師高見。”長老道:“貧僧袖占一課,初五日寅時,皇木一齊到廠。”天師心裏想道:“這和尚說個日期且不可,還又限了個時辰,衹當半夜三更發個譫語。”萬歲爺心裏也有三分兒不準信,心裏雖然不準信,面上卻要奉承他,說道:“初五日皇木到廠,國師何以知之?”長老道:“天機不可漏泄,到了初五日便見。”議事已畢,萬歲爺轉宮,文武百官班散,天師去朝天宮,長老又投長幹寺而去。
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就是九月初旬。戶部錢糧俱已齊備,寶船廠俱已齊備,管工分司俱已齊備,三百六十行匠作人等俱已齊備,衹是不得個皇木到廠。看看的是九月初四日,每日三本進朝,皇木還在洲上,不得下水。萬歲爺心裏想道:“長老今番也有些謅了。”天師心裏想道:“這和尚今番卻有些跋嘴了。”到了初四日挨晚上,天寧洲搬運官夫嚌嚌哇哇,你也說道:“朝裏好個國師,初五日皇木到廠。”我也說道:“朝裏好個國師,初五日皇木到廠。”一更歇工,二更安寢,三更悄靜,四更撮空,五更雞叫,六更天明。怎麽有個六更?卻說這些官夫睡到天明,還不曾翻身轉折,卻不是個六更?及至醒了,撐開眼來,衹見白茫茫一江洪浪,赤喇喇萬裏滔天。睡在簲篷裏的,簲隨水起,還落得個幹淨渾身,睡在店房之中,牀廳兒都也淹了。淹了牀廳倒不至緊,過了工部大堂印信的皇木,大約有幾千萬多根,一根也沒有了。官夫又慌,管工的官又慌,都說道:“這皇木若有差池,粉骨碎身不及也!”有望下流頭去找的,也有望上流頭去找的。
卻說初五日早晨,萬歲爺還不曾升殿,衹見寶船廠管廠的官已有飛本進朝,說道:“今日洋子江非常潮信,自五鼓起至日出寅時上,潮頭約有五十丈多高,寶船廠盡行淹沒。臣等站在水中,幾乎沒頂。須臾之際,衹見水面上幾千萬根頂大木植隨潮而來,直至寶船廠下。臣等攀援而上,苟延殘喘,實時潮退。臣等細查,原來木植之,俱有工部大堂印信。臣等未敢擅便,謹此奏聞。”萬歲爺竜眼觀看,竜腹中就明白了,心裏想道:“好個長老,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麯成萬物而不遺。”實時升殿,文武百官進朝,天師、長老一時俱到。萬歲爺道:“皇木到廠,多謝國師扶持。”長老道:“萬歲爺洪福齊天,鬼神助刀,潮從上涌,簲逐潮來,貧僧何敢貪天功為己功乎!”這幾句話,說得何等謙卑,百官無不心服。
萬歲爺實時傳旨,寶船廠動工。萬歲爺道:“寶船廠委官雖有幾員,還得幾員大臣督率纔好。”道猶未了,工部馬尚書出班奏道:“造船本是該部公幹,小臣不憚勤勞,願時常督率。”萬歲爺道:“工程浩大,難以責備一人之身,還要斟酌。”道猶未了,兵部王尚書出班奏道:“造船事務重大,小臣願時常督率。”萬歲爺道:“這纔是個敬事後食之臣。”道猶未了,衹見司禮監太監出班奏道:“奴婢願往,協同二位尚書不時督率。”萬歲爺道:“百官都是這等不肯偷閑,哪怕甚麽西洋大海!”實時欽差一員太監、兩員尚書,前往寶船廠督率。御驾轉宮,百官班散,天師、長老各歸舊剎。
這一位內相、二位尚書,搭了轎,開了棍,徑投寶船廠而來。進了廠,下了轎,敘了禮,參見了委官,查明了手本,點過了匠作,燒了天地紙馬,破了木,動了工,一日三,三日九,事事俱好。衹是那個皇木原是深山之中彩來的,俱有十抱之圍,年深日久,性最堅硬,斧子急忙的砍不進,鑿子急忙的錐不進,錛子急忙的鋤不進,鋸子急忙的鋸不進,鏟子急忙的銑不進,筲子急忙的釘不進,刨子急忙的推不進。動工已經一月有餘,工程並不曾看見半點。每日間一個內相、兩個尚書,聯鑣並轡,奔着廠裏而來。馬尚書道:“似此成功之難,十年也造個寶船不起。”王尚書道:“就是十年也下西洋不成。”三寶太監笑了一笑,說道:“二位老先兒,十年還是一書生。”馬尚書心裏道:“這寶船終是我工部的事務,這擔兒終是我要挑的。”心生一計,瞞了二位同事,獨自一個兒徑投長幹寺中,請教碧峰長老。長老道:“這個土木之工,使不得甚麽手法,衹廣招天下匠人,其中自有妙處。”馬尚書得了這兩句話兒,就辭卻長老而歸,心裏衹是念茲在茲,不得這個工程快捷。
忽一日坐在轎上,猛然間想起長老那兩句話來:“『廣招天下匠人,其中自有妙處』,多半這個寶船成就,都在這十二個字裏面。”當時寫了告示,揭於通衢,廣招天下匠人,有功者許賞官職,請旨遵行。天下的匠人聽知道有功者許賞官職,不遠千裏而來,四方雲集,匠人日見其多。這多中撈摸,果真的就有個妙處:鋸子也鋸得快,斧子也砍得快,鑿子也錐得快,錛子也鋤得快,鏟子也銑得快,筋子也釘得快,刨子也推得快。請下了金碧峰的寶船圖樣來,依樣畫葫蘆,圖上寶船有多少號數,就造成多少號數;圖上每號有多少長,就造成多少長;圖上每號有多少闊,就造成多少闊;圖上每號怎麽樣的制度,就依他怎麽樣的制度。衹有四號寶船不同,都是萬歲爺的旨意,如此如此。
是哪個四號寶船不同?第一號是個帥府,頭門、儀門、丹墀、滴水、官廳、穿堂、後堂、庫司、側屋,別有書房、公廨等類,都是雕梁畫棟,象鼻挑檐,挑檐上都安了銅絲羅網,不許禽鳥穢污。這是徵西大元帥之府。第二號也是帥府一樣的頭門、儀門、丹墀、滴水,一樣的官廳、穿堂、後堂;一樣的庫司、側屋;一樣的書房、公廨;一樣的雕梁畫棟,象鼻挑檐;一樣的挑檐上銅絲羅網。這是徵西副元帥之府。第三號是個碧峰禪寺,一進是個山門,過了山門,就是金剛殿。過了金剛殿,就是天王殿,兩邊泥塑的金剛,木雕的“風調雨順”,崚嶒古怪,殺氣漫漫。過了天王殿,纔到大雄寶殿上。上坐了三尊古佛,兩邊列着十八尊羅漢。這十八尊羅漢俱是檀香木刻的,約有七尺多高。後面是個毗盧閣,另有方丈,另有個袢堂,中間有一個寶座,盡是黃金葉子做成金蓮花一千瓣,團團簇簇,號為千葉蓮臺。又有一個懸鏡臺,臺高三丈五尺,兩邊俱是畫成的諸天神將,別樣的那謨。這是金碧峰受用的。第四號是個天師府,頭門、二門,門裏有千樹仙桃,四時不謝。中間是個三清殿,後面有個玉皇閣。後面又有個聚神臺,上面是馬、趙、溫、關四位天將,兩邊列的都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另有個真人不老宮,奇花異卉,別是人間一洞天。這是竜虎山張天師受用的。這些寶船用了無萬的黃金,費了萬歲爺許多聖慮,不及八個月日,大工告完。馬尚書會同王尚書、三寶太監朕名一本:“寶船告成,乞加恩賞事。”萬歲爺見了本,竜顔大怒,急宣文武百官。
卻不知竜顔為甚麽這個大怒,急宣文武百官有甚麽旨意,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 | 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 | 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 | 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 | 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 | 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 | 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 | 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 | 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 | 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 | 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 | 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 | 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