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生們都說發表作品這麽難,我說:“難嗎?楊燕群的這兩篇作品放在這,老師在刷牙在洗臉,還沒洗完呢,就有到我傢的記者編輯說:‘這文章是誰寫的?我要!’”我們的文化要這個!不是別的,是沒寫出來,沒寫得真實可信。我還有個學生寫過《父親》,也是篇好文章。我們的研究生還辦了一期刊物,我給他們確定,如果這裏沒有衆多的文章,衝淡我們大學校園裏那種甜蜜的輕飄的無病呻吟的寫作氛圍的話,你們下期不要辦了!有足夠分量的,不管是誰的,外校學生的,也發在我們刊物上。我們的刊物也歡迎清華大學的學子來投稿。我在講課的時候有一個礦業大學的男生,他寫了幾篇文章,我一下子發現這個學生不錯,這次又給我們的《文音》投稿了,《文音》的主編說,還是他寫得好。《文音》出過以後,在印刷的時候因為有了這樣的內容,印刷社的女孩說:“我看你們有一期寫父親的,有一期是寫農
村的,我看了好感動啊!你們下期還出嗎?”這就是我們的人文寫作和民間發生的聯繫!當然因為我已經沒有時間寫作,我記得有一次某些影視劇編輯請我去,出題說“女人三十三”,梁老師能不能寫?說女人三十三,那些白領啊,她們的婚姻處於一種動蕩的階段,等等。我說我沒這經驗。還有個選題說“男人六十六”,男人六十六了,臨進養老院的心態,我說我離六十六還有若幹年,我也寫不來。投資方還在,我就說:“我來講一個故事吧。”我講了一個小五姨的故事。作為一個作傢我經常接到許多信,我接到過這樣的信,不斷地連續地給我寫,而且字跡那麽地幼稚,副標題可以看作“一個陌生女孩的來信”。當然不是說她愛上了我這個50 多歲的作傢。她說:“梁作傢,我們反復地給你寫信,就是要把我們小五姨的事情告訴你,你能不能按照我們小五姨的事情,寫一部電視劇?如果你寫了,我們堂兄弟姐妹幾個人將永遠感謝你。我們太愛我們的小五姨了。沒有她,我們整個傢族那麽多家庭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接下來我就不斷地看,在四川有一戶農傢,生了四個女兒,當生下第五個女兒的時候,他們把她送到鄰村了。他們原本想要一個兒子。鄰村的老夫妻傢境比較好,兒子在部隊裏做團長。他們着意培養這個女孩。因此這個女孩成為周邊幾個村裏最優越的女孩。下雨天別的孩子要打赤腳,她有了自己的雨鞋,而且是粉紅色的,有了摺叠式的傘,她有了文具盒,有了手機。當她走在田間路上的時候,她是那麽的神氣。這時她的四個姐姐背着柴禾,或者幹農活回來時滿身稻草、滿臉汗水,她們看着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不能說。在這個情況下,她一天天長大。有一天,老父親看到水牛發狂地嚮一群孩子們衝去,而眼見就是自己的女兒遭殃時,父親趕快去製服了水牛,父親的腿被水牛踩斷了。她衹知道那是鄰村的老頭,
她買了一點禮物去看望他。她非常禮貌。父親那麽想擁抱她,不能。後來她考上了衛校,成了省城大醫院裏的一名護士,成了護士長,而且把自己的養父母接到城市裏去。父母們經常說:“如果她還是我們傢的女兒,現在進城的就是我們啊!”但已不是。她把養父母都養老送終,回到村裏來告別,這時她聽到人們說,你的傢人都在村裏。你有四個姐姐,還有你的父親母親。她一傢一傢地找,父母姐姐們落淚說:“小妹,女兒啊,對不起你!”她也哭。以後又說:“不是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有進過別的農傢,我沒想過你們的日子這麽苦!叫我怎麽辦?”她回到城裏後不久就回來說:“我已經辭去我的工作,我到一個叫深圳的地方,那裏能掙更多的錢。”她對她的姐姐們說:“你們的孩子長大以後,誰傢的孩子第一個上學,我先給誰傢寄錢。”那些孩子都聽到小五姨的話。後來小五姨幾乎十年沒有回來。孩子們都漸漸長大,也有了雨鞋、摺叠傘,上學也不用愁學費,當孩子們終於長到十七八歲,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們覺得我們要離開家乡,到深圳去找我們的小五姨。小五姨那天沒有時間接他們,他們走在城市的邊緣,沒落的地方。小五姨的房子也不過是一居室,衹有六十平方米。四個青年很失落。他們以為小五姨在大城市裏已經是另外的狀態。小五姨你的事業在哪?我們在村裏聽說你是做鑽戒首飾的!小五姨說:“我明天帶你們看。”在偌大的商場裏,在一個角落,也有小五姨的一個櫃臺。衹不過一個櫃臺而已,賣着廉價的鑽戒首飾。一個打工者在深圳那樣的大城市,十年的時間也衹能有這樣的事業而已。但是就這個事業,它就可以負擔起對整個傢族的周濟,後來孩子們找工作都要通過小五姨,小五姨是那樣地受尊重。有時候孩子們一睡睡了一地,並且有時候姐姐們還要來,她這裏成為一個傢族在大都市裏的根據地。十個人,連爸爸媽媽都要睡下。後來聽別的在深圳打工的人說:“我們當初去深圳的時候就是這樣。”有一天,一個女孩忽然聽到小五姨在嚮醫院咨詢:“如果懷孕了怎麽辦?”女孩知道小五姨懷孕了。小五姨還沒有結婚,她那天悄悄地跟着小五姨,看到小五姨第一次打的了,她孤獨的身影一個人進入醫院。隔了那麽長時間小五姨出來,坐在臺階上休息一會之後,女孩心想,小五姨背後的那個男人是誰?小五姨回到傢裏又變成了小五姨。又是那麽自信,又是柔弱的肩膀上能擔起擔子的小女子,告訴大傢我們可以開瓶紅酒了。我告訴你們:今天小五姨已經把貸款還清了,這是我們自己的傢。孩子們一聽高興了,這房子完全屬於我們大傢了!孩子們永遠可以在這裏了!忽然孩子們靜下來,哭了:這本來應該是小五姨一個人的傢!小五姨告訴他們:“你們要知道在中國每年有三億多的農民在城市中遷徙,都是農村的、你們這麽大年紀的男孩和女孩,中國的農村人口必須從九億再減少,國傢不能把它減
少,全靠你們自己了。要像小五姨這樣,你們能不能着陸,着陸在城市的哪個地方,五姨幫你們,你們自己也要努力。如果你們有誰談戀愛了,有誰懷孕了,告訴五姨,五姨陪你們上醫院,五姨不會責備你們的。”孩子們在背後的時候發生了爭執。他們最小的一個弟弟忽然說:“真不想五姨結婚。”如果五姨結婚他們會失去這個根據地。而當表姐的扇了他一個耳光,說:“寧可看到某一天有個男人那麽地愛她,而我們即使不再回這個共同的傢,我們
也是快樂的!”我問學生:“老師有這麽一個構想,你們覺得這值得拍電視劇嗎?”但是我來找誰寫呢?這已經不是技術的問題。這一定要求有情懷。沒有情懷誰能憑技術把它編出來呢?前幾天還有導演投資方說,小五姨怎麽樣?我說我真的沒有時間。我甚至急到了什麽程度,我在魯迅文學院講課,有一個女孩子二十歲沒考上大學,但我覺得她是聰明的。我把她叫到傢裏,我說我給你講這個故事,你能寫出一個小五姨嗎?我幫助你。後來我知道了,她是很難寫出來的,因為這說到底不是技巧。耽誤大傢太多的時間,就此告辭。
主持人:今天我想梁老師的講座應該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他給我們清華的學生提出了一個要求,因為清華的學生可能是經常埋頭做實驗,埋頭於書本,而沒有太多時間擡起頭看開去或者轉過身去(梁老師:我插一句,我的學生們經常問:老師,你希望我們做什麽工作?我沒有跟他們說你們將來去寫作,我曾經說我希望我的學生中絶大多數去考公務員,我希望老師講了很多的時候,學生接受了,他們做官都會和今天的許多官不一樣。那是我最大的安慰。)
鬍老師:我是跟梁老師一起參加國傢圖書館文津奬的評奬的時候認識他的。而且也瞭解到在國傢圖書館那裏有一個很高檔次的講座,叫做國傢文津講座。第一講就是梁老師的“讀書與人生”,我說梁老師你能不能給我們清華的學子們講一講,而且是在他很繁忙且身體不好的情況下給我們做了這樣一個講座。應該很好地嚮他表示感謝。梁老師開始講十三億七千萬的中國人民需要笑聲,大學不僅僅需要笑聲,還更需要思想。我想今天的報告確實有一陣陣笑聲。但更重要的是引發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今天實際上梁老師給我們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從“五四”以來的文化畫捲,怎麽能客觀地科學地評價這個歷史文化畫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感到他今天的講座,是他懷着對中國文化發展的一種高度的責任感,而且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一代的受衆在文化作品面前所得到的一些影響進行深刻的思考。我感到對於我們當前,國傢正面臨着嚮創造型國傢轉型的時候,我們是特別需要思考的。今天梁老師用的是批判性的思維進行思考。我記得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也是我們的客座教授,他說:“我提倡批判性的思維,但不是一種情緒性的批判思維,而是一種建設性的批判思維,也就是說懷着對國傢、對人民的高度的責任感。”最近溫總理給我們清華的學子關於他的《鄉村八記》寫了一封信,提到“提倡一種對社會的高度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來自於對於國傢深深的瞭解和深深的熱愛”,衹有這樣才能夠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寫文章。我想今天梁老師的講座在這方面會給我們啓迪。我想溫總理的這些思想對於我們怎樣去“讀萬卷
書,走萬裏路”,也是一個很好的啓示。最後再次嚮梁老師表示感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 | 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 | 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 | 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 | 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 | 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 | 第10節:讀書與人生(1) | 第11節:讀書與人生(2) | 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 | 第14節:讀書與人生(5) | 第15節:讀書與人生(6) | 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 | 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 | 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 | 第20節:關於說話 |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 | 第22節:讀書與人生(1) | 第23節:讀書與人生(2) | 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