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就必须首先获得高官权贵们的赏识。李白为了将自己介绍给高官权贵,使用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投信干谒,也就是给别人写自我推荐信。
其实在唐代,读书人都写自荐信,这不足为奇,但李白的自荐信有他自己的特点。在不少自荐信中,李白都自称陇西成纪人,自称凉武昭王李的后代。我们曾在第一章中介绍过李,他是李唐皇室的先祖。李白坚称自己是李的后代,无非是在强调自己是皇室宗亲,是要引起高官权贵们的器重与重视。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给安州裴长史上书自荐,信中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跟朋友在深山老林里面养了数以千计的鸟,而且都是珍禽、奇禽,这些珍禽被他驯养得非常听话,巴掌一伸,这些鸟就停在他手上:“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其实他是真的为了养鸟吗?不是,他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一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这也是道家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庄子·山木》托言孔子远离朋友弟子,在野外的大湖中隐居,鸟兽看到他都不惊惶逃避,以此说明孔子能够与鸟兽为伍,融洽相处,乃是得道之人——“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李白的这种行为方式真的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当地郡守听到这件事感到很奇异,就亲自来山中看望他们,还要举荐他们到朝廷。然而李白与朋友并不接受这样的邀请,他说这叫“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意思是说我并不屈从于官吏的召唤,当朝者邀请我做官我偏偏不去。这样一来他们的名声就更大了,这么有才华的人,这么特立独行的人,还不愿意做官,品德真是很高尚。这是他说自己的第一个优点。
他还有什么优点?在这封自荐信中李白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他说自己在扬州住了一年,花了三十万,花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啊?都用在救济那些落魄不得志的读书人身上,也就是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乐善好施。这是他第二个优点。
第三个优点也比较重要,叫“存交重义”,就是重义气,够朋友。他举了个例子,说自己与朋友一起游览洞庭湖,结果这个朋友患急病突然去世了,炎热的天气里,李白伏尸痛哭,泪水哭干,哭出鲜血,路过的人听了都为之伤心。李白将朋友暂时安葬在洞庭湖边,几年之后,他又回来专门为朋友迁葬,将朋友的尸骨从坟墓中取出,装进口袋,自己背着口袋,披星戴月一路来到江夏,借钱将朋友的尸骨葬在当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李白这种特殊的葬友方式源自南方少数民族的二次捡骨葬法。第一次安葬被称为寄土,可就近安葬;三五年后要开棺捡骨,将骸骨安葬在家族坟地中。李白从小生长的绵州昌隆地区以南,就有乌蛮(彝族先民)、白蛮(白族先民)聚居,其中就有二次捡骨葬的风俗。
说完不凡的身世与言行,李白还会在自荐信中炫耀自己的文采。唐玄宗开元八、九年间,李白去拜见当代大手笔、益州长史苏,苏在众位同僚面前夸奖李白下笔滔滔不绝,是少见的文学天才。如果继续博览群书,加强学习,扩展见闻,未来一定可与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一比高下。李白还曾得到首任安州郡督马正会的称赞。马正会认为李白是难得的奇才,他对长史李京之说:“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意思是说,其他人的文章,如同没有烟霞的山峰,没有草树的春景;而李白的文章,清雄奔放,名言警句层出不穷,文辞流丽而思想通达,每一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内心。
既然要将自己推荐给官吏,自荐信中自然少不了对官吏的称赞夸奖,这在唐代文人的干谒信中很常见。李白自荐信的不同在于,其结尾部分往往透露出自信甚至狂傲的口吻。还是在这封《上安州裴长史书》的结尾处,李白说:“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瑞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意思是,希望您能够恩赐给我宽厚的待遇,敞开心扉,继续让我感受到您的恩情,如果真如此,我一定会以长虹贯日的精诚之心做您的属下,即便让我像荆轲直渡易水去刺杀秦王也万死不辞!然而如果您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甚至声色俱厉,不予接纳,那我只能跪行到您面前,给您作个揖,然后像黄鹄一样高飞而去,到首都长安谋求前程。又有哪一个王公大人的门前不可以让我弹剑高歌呢?我永远不会再跟您见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