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彭林 Peng Lin
此外,陳乾昔在臨終之前,要求他的兒子為他做一口大棺材,要求將來讓他的兩個婢子一左一右地在他身邊殉葬。陳乾昔死後,他的兒子沒有照他的要求辦,說:“以殉葬,非禮也!”
上面兩個例子都是反對殉葬的,反對的理由完全一樣:“以殉葬,非禮也!”認為殉葬是不符合禮的,絶對不可以去做。禮學家反對殉葬的立場是如此的鮮明。吳虞這些人都是從舊學出來的,不會沒讀過《禮記》。因此,他們對禮的抨擊,讓人非常驚訝。
不僅如此,凡是殘害無辜的不人道行為,也都在儒傢的反對之列,《禮記》中相關的記載也相當之多。
某年,魯國發生大旱,魯穆公準備將國中的尪(wānɡ)者抓來暴曬。所謂“尪者”,是指某些骨骼有毛病,面孔朝天的人。古代有人認為,天大旱的原因,是上天怕雨水會灌到他們的鼻子裏面,所以不忍心下雨。縣子聽說後堅决反對,說:“因天旱不雨而懲罰殘疾人,未免太過殘忍,斷然不能這樣做。”於是,魯穆公說:“那就不曬尪者了,改曬巫婆吧!”縣子認為這同樣是迂闊之舉,依然不可。魯穆公無奈,最後提出遷徙大的集市,縣子這纔表示同意。
某年,吳王夫差率領軍隊入侵陳國,他們砍伐神社的樹木,殺死患有傳染病的百姓,所到之處,表現非常惡劣。吳軍回國時,陳國的太宰嚭奉命前往送行。夫差自以為得勝而歸,聲名顯赫,要太宰嚭評價吳軍的“軍聲”。太宰嚭說:“自古以來,攻伐有罪之國的仁義之師,都不會去砍伐該國神社的樹木,不殺害病人,也不俘虜頭髮花白的老者,為的是體現人道。如今貴軍連病人都殺,所以,可以稱你們為‘殺害病人之師’。”夫差說:“如果我們歸還你們土地,釋放俘虜,你又將如何稱呼我的軍隊?”太宰嚭說:“君王討伐敝國犯下的罪行,但又憐憫我們而赦免之,還愁沒有好的軍聲嗎?”
《禮記?檀弓》裏的這兩個例子,讓我們走進了仁者的視野,我們由此可以看到,古代禮傢是把仁愛作為判斷是非的重要標準的。我們無法想象,這些人怎麽會去吃人,怎麽會去復闢奴隸製?
古人把合於理的制度稱為“禮製”。《左傳》上有許多“君子曰”,都是一些思想傢或者政治傢品評歷史的話語。他們總是用“禮也”或者“非禮也”來做評定。所謂“禮也”,就是符合天理或者道德的做法;“非禮也”就是不符合天理或者道德的做法。以前,我們常常有一種成見,認為禮不過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但是,我們一條一條去查看這些評語前面的史事,就會發現恰恰相反,其中大量的評語是批評執政者的。例如,魯隱公五年,作為國君的隱公,居然要到棠這個地方去看人打魚,臧僖伯勸阻說,根據先祖相傳的制度,國君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怎麽可以放下該做的事情不做,而去看打魚呢?隱公不聽,還是去了。結果史官就用“公矢魚於棠”這五個字記錄在案,作為警示。《左傳》用“非禮也”作為對這件事的評語。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根據春秋時期的禮製,諸侯宮廟的楹柱不施油漆,椽子不加雕刻。可是魯莊公為了迎娶夫人哀薑,先是“丹桓宮之楹”,就是把桓公之廟的楹柱都刷成了紅色。接着又“刻桓宮桷”,就是要雕鏤桓公之廟的椽子。大夫禦孫勸諫說:我聽說這樣一句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魯國的先君都有“共德”,而您居然做這種大惡之事,這恐怕不妥吧?禦孫這句話裏面的“共”,是“洪”的假藉字,洪是大的意思。“德之共”,就是德之洪,是德裏面的大者。而莊公的奢侈之舉,正是“惡之大”者。所以,魯國的史官把這兩件事都記了下來。《左傳》評論說,莊公做的這兩件事“皆非禮也”。
當時的政治傢談到“禮”的時候,都是把道德作為它的註腳的,下面我們再來舉幾個例子。比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趙衰說:“說(悅)禮、樂而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利之本也。”把禮樂看作是“德之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叔嚮說:“會朝,禮之經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把禮看作是推行政令的車子,而政令則是以身相守的道德原則,丟了就會出亂子。《左傳》昭公二年,叔嚮說:“忠信,禮之器也;卑讓,禮之宗也。”則禮與忠信、謙讓又是互為表裏的東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