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未死的沙威 》
第16节:读书与人生(7)
梁晓声 Liang Xiaosheng
生们都说发表作品这么难,我说:“难吗?杨燕群的这两篇作品放在这,老师在刷牙在洗脸,还没洗完呢,就有到我家的记者编辑说:‘这文章是谁写的?我要!’”我们的文化要这个!不是别的,是没写出来,没写得真实可信。我还有个学生写过《父亲》,也是篇好文章。我们的研究生还办了一期刊物,我给他们确定,如果这里没有众多的文章,冲淡我们大学校园里那种甜蜜的轻飘的无病呻吟的写作氛围的话,你们下期不要办了!有足够分量的,不管是谁的,外校学生的,也发在我们刊物上。我们的刊物也欢迎清华大学的学子来投稿。我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矿业大学的男生,他写了几篇文章,我一下子发现这个学生不错,这次又给我们的《文音》投稿了,《文音》的主编说,还是他写得好。《文音》出过以后,在印刷的时候因为有了这样的内容,印刷社的女孩说:“我看你们有一期写父亲的,有一期是写农
村的,我看了好感动啊!你们下期还出吗?”这就是我们的人文写作和民间发生的联系!当然因为我已经没有时间写作,我记得有一次某些影视剧编辑请我去,出题说“女人三十三”,梁老师能不能写?说女人三十三,那些白领啊,她们的婚姻处于一种动荡的阶段,等等。我说我没这经验。还有个选题说“男人六十六”,男人六十六了,临进养老院的心态,我说我离六十六还有若干年,我也写不来。投资方还在,我就说:“我来讲一个故事吧。”我讲了一个小五姨的故事。作为一个作家我经常接到许多信,我接到过这样的信,不断地连续地给我写,而且字迹那么地幼稚,副标题可以看作“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当然不是说她爱上了我这个50 多岁的作家。她说:“梁作家,我们反复地给你写信,就是要把我们小五姨的事情告诉你,你能不能按照我们小五姨的事情,写一部电视剧?如果你写了,我们堂兄弟姐妹几个人将永远感谢你。我们太爱我们的小五姨了。没有她,我们整个家族那么多家庭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接下来我就不断地看,在四川有一户农家,生了四个女儿,当生下第五个女儿的时候,他们把她送到邻村了。他们原本想要一个儿子。邻村的老夫妻家境比较好,儿子在部队里做团长。他们着意培养这个女孩。因此这个女孩成为周边几个村里最优越的女孩。下雨天别的孩子要打赤脚,她有了自己的雨鞋,而且是粉红色的,有了折叠式的伞,她有了文具盒,有了手机。当她走在田间路上的时候,她是那么的神气。这时她的四个姐姐背着柴禾,或者干农活回来时满身稻草、满脸汗水,她们看着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不能说。在这个情况下,她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老父亲看到水牛发狂地向一群孩子们冲去,而眼见就是自己的女儿遭殃时,父亲赶快去制服了水牛,父亲的腿被水牛踩断了。她只知道那是邻村的老头,
她买了一点礼物去看望他。她非常礼貌。父亲那么想拥抱她,不能。后来她考上了卫校,成了省城大医院里的一名护士,成了护士长,而且把自己的养父母接到城市里去。父母们经常说:“如果她还是我们家的女儿,现在进城的就是我们啊!”但已不是。她把养父母都养老送终,回到村里来告别,这时她听到人们说,你的家人都在村里。你有四个姐姐,还有你的父亲母亲。她一家一家地找,父母姐姐们落泪说:“小妹,女儿啊,对不起你!”她也哭。以后又说:“不是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进过别的农家,我没想过你们的日子这么苦!叫我怎么办?”她回到城里后不久就回来说:“我已经辞去我的工作,我到一个叫深圳的地方,那里能挣更多的钱。”她对她的姐姐们说:“你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谁家的孩子第一个上学,我先给谁家寄钱。”那些孩子都听到小五姨的话。后来小五姨几乎十年没有回来。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也有了雨鞋、折叠伞,上学也不用愁学费,当孩子们终于长到十七八岁,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们要离开家乡,到深圳去找我们的小五姨。小五姨那天没有时间接他们,他们走在城市的边缘,没落的地方。小五姨的房子也不过是一居室,只有六十平方米。四个青年很失落。他们以为小五姨在大城市里已经是另外的状态。小五姨你的事业在哪?我们在村里听说你是做钻戒首饰的!小五姨说:“我明天带你们看。”在偌大的商场里,在一个角落,也有小五姨的一个柜台。只不过一个柜台而已,卖着廉价的钻戒首饰。一个打工者在深圳那样的大城市,十年的时间也只能有这样的事业而已。但是就这个事业,它就可以负担起对整个家族的周济,后来孩子们找工作都要通过小五姨,小五姨是那样地受尊重。有时候孩子们一睡睡了一地,并且有时候姐姐们还要来,她这里成为一个家族在大都市里的根据地。十个人,连爸爸妈妈都要睡下。后来听别的在深圳打工的人说:“我们当初去深圳的时候就是这样。”有一天,一个女孩忽然听到小五姨在向医院咨询:“如果怀孕了怎么办?”女孩知道小五姨怀孕了。小五姨还没有结婚,她那天悄悄地跟着小五姨,看到小五姨第一次打的了,她孤独的身影一个人进入医院。隔了那么长时间小五姨出来,坐在台阶上休息一会之后,女孩心想,小五姨背后的那个男人是谁?小五姨回到家里又变成了小五姨。又是那么自信,又是柔弱的肩膀上能担起担子的小女子,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开瓶红酒了。我告诉你们:今天小五姨已经把贷款还清了,这是我们自己的家。孩子们一听高兴了,这房子完全属于我们大家了!孩子们永远可以在这里了!忽然孩子们静下来,哭了:这本来应该是小五姨一个人的家!小五姨告诉他们:“你们要知道在中国每年有三亿多的农民在城市中迁徙,都是农村的、你们这么大年纪的男孩和女孩,中国的农村人口必须从九亿再减少,国家不能把它减
少,全靠你们自己了。要像小五姨这样,你们能不能着陆,着陆在城市的哪个地方,五姨帮你们,你们自己也要努力。如果你们有谁谈恋爱了,有谁怀孕了,告诉五姨,五姨陪你们上医院,五姨不会责备你们的。”孩子们在背后的时候发生了争执。他们最小的一个弟弟忽然说:“真不想五姨结婚。”如果五姨结婚他们会失去这个根据地。而当表姐的扇了他一个耳光,说:“宁可看到某一天有个男人那么地爱她,而我们即使不再回这个共同的家,我们
也是快乐的!”我问学生:“老师有这么一个构想,你们觉得这值得拍电视剧吗?”但是我来找谁写呢?这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这一定要求有情怀。没有情怀谁能凭技术把它编出来呢?前几天还有导演投资方说,小五姨怎么样?我说我真的没有时间。我甚至急到了什么程度,我在鲁迅文学院讲课,有一个女孩子二十岁没考上大学,但我觉得她是聪明的。我把她叫到家里,我说我给你讲这个故事,你能写出一个小五姨吗?我帮助你。后来我知道了,她是很难写出来的,因为这说到底不是技巧。耽误大家太多的时间,就此告辞。
主持人:今天我想梁老师的讲座应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他给我们清华的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因为清华的学生可能是经常埋头做实验,埋头于书本,而没有太多时间抬起头看开去或者转过身去(梁老师:我插一句,我的学生们经常问:老师,你希望我们做什么工作?我没有跟他们说你们将来去写作,我曾经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去考公务员,我希望老师讲了很多的时候,学生接受了,他们做官都会和今天的许多官不一样。那是我最大的安慰。)
胡老师:我是跟梁老师一起参加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评奖的时候认识他的。而且也了解到在国家图书馆那里有一个很高档次的讲座,叫做国家文津讲座。第一讲就是梁老师的“读书与人生”,我说梁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清华的学子们讲一讲,而且是在他很繁忙且身体不好的情况下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讲座。应该很好地向他表示感谢。梁老师开始讲十三亿七千万的中国人民需要笑声,大学不仅仅需要笑声,还更需要思想。我想今天的报告确实有一阵阵笑声。但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今天实际上梁老师给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从“五四”以来的文化画卷,怎么能客观地科学地评价这个历史文化画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感到他今天的讲座,是他怀着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而且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一代的受众在文化作品面前所得到的一些影响进行深刻的思考。我感到对于我们当前,国家正面临着向创造型国家转型的时候,我们是特别需要思考的。今天梁老师用的是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我记得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也是我们的客座教授,他说:“我提倡批判性的思维,但不是一种情绪性的批判思维,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思维,也就是说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的责任感。”最近温总理给我们清华的学子关于他的《乡村八记》写了一封信,提到“提倡一种对社会的高度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来自于对于国家深深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写文章。我想今天梁老师的讲座在这方面会给我们启迪。我想温总理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怎样去“读万卷
书,走万里路”,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最后再次向梁老师表示感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
|
|
第1节:目录 | 第2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1) | 第3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2) | 第4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3) | 第5节: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4) | 第6节:十种关系(下篇)(1) | 第7节:十种关系(下篇)(2) | 第8节:十种关系(下篇)(3) | 第9节:十种关系(下篇)(4) | 第10节:读书与人生(1) | 第11节:读书与人生(2) | 第12节:读书与人生(3) | 第13节:读书与人生(4) | 第14节:读书与人生(5) | 第15节:读书与人生(6) | 第16节:读书与人生(7) | 第17节:虚假柔情似水(1) | 第18节:虚假柔情似水(2) | 第19节:虚假柔情似水(3) | 第20节:关于说话 | 第21节:纸篓该由谁倒空 | 第22节:读书与人生(1) | 第23节:读书与人生(2) | 第24节:一个国家的明信片(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