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老俗事 》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新春逛厂甸
几十年前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大概很少有正月里没去逛过厂甸,以及后来不怀念厂甸的人吧?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画棚,那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书摊,那一个接一个的古玩摊,那火神庙中光怪陆离、眩人眼目的珠宝玉器摊,那海王■里里外外数不清的玩意儿摊,那喊破喉咙的各式各样的吃食摊,那挤来挤去欢笑的、嘈嚷的潮水般的游人,那错杂横旗的大糖葫芦,那几十个联在一起、彩纸哗哗乱响的大风车……这些哪一样不值得怀念吧?年年逛厂甸,年年逛不厌;时时想厂甸,时时想不厌。千百篇写厂甸的诗文,人人都写不厌,也都看不厌,逛厂甸,真是迷人的事啊!
厂甸,简言之,就是琉璃厂中心的范围,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不过里许路,包括火神庙、土地庙、吕祖祠、海王■在内。乾、嘉以前,此地尚未形成街市。据汪启淑《水曹清暇录》记载,还是"造内用琉璃瓦"的琉璃厂所在地。厂门楼名"瞻云楼",厂内有官署,厂外多空地树木,有石桥,土阜,直到清末,空地还很多。辛亥后,1916年北洋政府钱能训作内务总长时,在空地上盖了海王村公园。1924年左右,又在宣武门与前门之间的城墙上开了一个新城门,名"和平门",沟通了南北新华街,逛厂甸就方便多了。
在30年代,逛厂甸的走法是:出了和平门,过铁路,走到师大附中墙外,就是书棚了;一间画棚走完又是一间,等着一间一间地看出来,已经到了电话局门口了。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风筝摊子,路旁高大的墙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大风筝,风筝摊过去,是卖"爱窝窝"、"驴打滚"等吃食摊子,随着簇拥的人群再往南,到了海王■西面,马路边上就是接连的卖玩意儿的了。那是人头济济,厂甸最拥挤的地方。卖大糖葫芦、大风车、"步步噔"的都集中在这里。再到东琉璃厂火神庙看钻石摊、珠宝摊、玉器摊、书摊,这一部份要花不少时间。
然后出来往南徐行,看那数不清的古玩摊,约走里许再折回沿路西看那数不完的书摊,还有最精彩的"爸爸风筝"。再往北边走,就已踏上归途了。这只是走马观花,已尽一日之时,如要细看,那就非几日不可了。厂甸是读书人神往的蓬山,《同治都门纪略》厂甸竹枝词云:"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裘马翩翩贵公子,往来都是读书人。"从乾、嘉以来,二百余年中,在京的硕儒名士,诗人学者,从李南涧到缪艺风,从翁方网到端午桥,从黄丕烈到傅沅叔,从林少穆到张香涛,从越缦堂主人到苦雨斋主人,那数不清的大师名儒,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家,书家,画家,可说没有一位不是和厂甸结了不解缘的。鲁迅从1912到1926年,在北京住了十五年,没有一年不逛厂甸,最多一年,在短短的半个来月会期中,接连去了七次,可见厂甸与学人关系之密切了。
厂甸又是都城妇女正月里摩肩接毂的游乐胜地,最早在乾嘉时,得硕亭《军珠一串》竹枝词就写道:"琉璃厂甸又新开,异宝奇珍到处排,妇女摩肩车塞路,都言看象早回来。(每逢得幸过象之日,车马尤多,故云雨--原注)"厂甸有数不清的首饰摊,玉器摊,各种玩意儿,各种甜食,数不清的游人。爱赶热闹的都城仕女,大正月里,哪一个不争着去逛逛呢?清代咸丰、同治之后,曲院勾栏都移至南城,离开厂甸近在咫尺,近人陈莲痕《京华春梦铁》云:"每当辰已之交,游人已集,勾栏姊妹,辄薰沐靓妆,至此招摇,少年好事,又多追随香车,甚至夹毂调笑,亦所不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1) | 第2节:序(2) | 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 第4节:新春话年画 | 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 | 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 | 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 | 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 第11节:迎春福、禄、寿(1) | 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 | 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 | 第15节:北京"杂拌儿" |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 | 第17节:新春逛厂甸(2) | 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 | 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 | 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 | 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 | 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