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刘绪义 Liu Xuyi
秦嬴生秦侯。秦侯在位十年。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生秦仲。秦仲在位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被戎人所杀。其子五人,年纪最大的是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大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到这时由附庸而为大夫,由主司养马到出征作战,秦的变化与进步实在很快。其地盘也逐步扩大,先是宣王赐其西邑,后又给原居地犬丘。秦之成长正和文王当年一样,也是在与犬戎作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到了犬戎与申侯勾结攻周之时,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所以说,当周宣、幽之乱,秦是最大的受益者。
平王东迁,秦人当然巴不得。于是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至此,秦国始受封为诸侯。此后,随着周王室的一步步衰微,而远处西鄙之秦国却一步步兴起于周之故地。由此也可以看出,说平王东迁是避犬戎只是一个借口,否则秦何以不避而东迁?相反力量本来弱小的秦国却在和犬戎的征战中反而逐步强大起来,加上有周王之盟誓在前,秦国放手而且尽力与犬戎作战,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被犬戎侵占的周地,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秦仲是秦赢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之一,《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率兵讨伐西戎。从秦仲被任为大夫开始,秦人正式跻身于周王室的百官之列。秦仲后在战斗中被戎人杀死,他的儿子庄公又继承父亲的爵位,再奉王命西征,并因军功被宣王加赐封地,且命为西陲大夫。秦仲父子在抗击戎人的战斗中屡建功勋,秦人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当时的秦人依然是周王之下一有实无名之辈,且身处戎患肆虐的最前沿,秦人在与戎人的战斗中经常血流成河,丰子以前秦人的大骆一支就被戎人所灭,部族很难得到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秦本纪》记载:"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意思是秦人的部族首领秦襄公将妹妹嫁给了丰王。丰王何许人也?此前大多认为丰王是某位戎王,有人甚至将此段记载翻译为秦襄公将妹妹嫁给了"戎丰王"。但这种解释遭到了学者的致疑。晁福林先生认为,此丰王乃周幽王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
周平王被周幽王废除之后,逃奔至姑舅家申侯那里,随即招来周幽王兴兵讨伐。周幽王何以要讨伐儿子,原因不外乎儿子串通申侯及西戎,有谋反预兆。但晁先生指出,周平王有可能在当时已经称王,而且称"天王",与父亲周幽王分庭抗礼,这才遭至父王必欲杀之而后快。晁先生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乃是他基于对周幽王当时早已立伯服为王的判断。理由有三,其一乃汲冢材料所说的"伯服立为王,积年,诸侯始废之而立平王",意为伯服被立为王已多年,诸侯才将其废除,立周平王即位;其二是《秦本纪》所言"以女缪嬴为丰王妻"之说;其三为石鼓文《而师》一诗中叙述的内容。
汲冢文献中"伯服立为王,积年,诸侯始废之而立平王"一句是一条重要史料。"积年"之说表明,伯服称王并不止一年。伯服称王当发生在郦山之难前,且已"积年",而且应该发生在周平王奔申之前。
《秦本纪》的丰王说,部分人将丰王理解为戎丰王实为想当然之举,文献从无戎丰王一词。晁福林先生认为,秦与戎为世仇,嫁女弟给戎王,断非襄公所能为。另外,在《秦本纪》中,"戎王"与"丰王"并见,丰王定非戎人之王。他说:"由携王之称例之,丰王之'丰'当和'携'一样,也是地名。"顾颉刚先生也在《史林杂识》中认为:"号曰丰者,当以居丰京之故。"丰京为周文王所建,在周灭商之前曾一度是周文王的都城,地在今陕西长安丰水西岸,与周武王所建镐京一水之隔。西周金文中屡有周王和大臣在丰的记载。晁先生还认为:"西周后期,虽然镐京地位日隆,但丰京仍为周都的一部分,其地位非寻常城邑可比。尽管幽王昏庸,但也不至于将跟镐京一望之遥的丰京拱手送给戎人,况且丰京有周王祖庙在焉,自当不会有戎族之王。若有'丰王',则必定是姬姓之王。由当时形势看,周幽王让伯服在丰称王,与镐京为掎角之势,以壮宗周声威,应当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为了进一步证明伯服为丰为之说的可能性,晁先生还谈到了出土的周代"丰王斧",所以晁先生基本认定《秦本纪》所说"丰王"当为褒似之子伯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