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曠世纔女魂歸何處:張愛玲傳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餘斌 Yu Bin

  她母親似乎衹能接受一個夠得上淑女標準的女兒,她給女兒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這是學做淑女的另一種說法。張愛玲要接受的基本訓練包括“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等等。換句話說,所有這一切都正是她不能讓母親滿意的地方。幾年前當她從母親那裏接受這方面的最初的教導時,她有說不出的好奇和興奮,這些年來她的心智已朝着另一方向發展,她的世界幾乎已經縮小到她的內心,外部世界她簡直無從應付。她的學習過程是她的“驚人的愚笨”讓母親感到驚奇和不滿的連綴。更糟糕的是,因為得不到母親的任何鼓勵和嘉許,她不斷地意識到母親一再流露出的失望、懷疑和不耐煩,這使她感到緊張和慌恐,就像一個在考場上使盡渾身解數仍然屢戰屢敗的小學生登上考場一樣。對於學做淑女,她再也沒有幼時那種躍躍欲試的勁頭和遊戲的心境。她衹是一次又一次地想到,“我不該拖纍了她們(指母親和姑姑)”,並且更加意識到自己的無能:
  ……在父親傢孤獨慣了,驟然想學做人,而且是在窘境中做“淑女”,非常感到睏難……常常我一個人在公寓屋頂的陽臺上轉來轉去,西班牙式的白墻在藍天上割出斷然的條與塊。仰臉嚮着當頭的烈日,我覺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像一切惶惑的未成年的人,睏於過度的自誇與自鄙。
  ……逃離父親那個傢帶來的短暫興奮過去之後,她很快又被一處新的不安所俘虜。她要同激進青年劃清界限,多次表示她的出逃“沒有一點慷慨激昂”,絶非“娜拉出走”式的舉動。那是理智、實際的考慮之後做出的决斷。她母親得知她想出逃的意圖後秘密傳話給她:“你仔細想一想。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也沒有,你要吃得了這個苦,沒有反悔的。”張愛玲那時雖然在囚禁中,渴想着自由,對父親的傢又充滿憤激情緒,可是這樣的現實的問題還是給她帶來睏擾,一度讓她猶豫、彷徨。“痛苦了許久”纔得出的結論是:“在傢裏,儘管滿眼看到的是銀錢進出,也不是我的,將來也不一定輪得到我,最吃重的最後幾年的求學的年齡倒被耽擱了。”這就是說,她對她出逃後面臨的“窘境”——包括將來的和現在的——並非全然沒有心理準備。但是她沒有想到銀錢上的窘迫超出她的預料,更沒有想到“窘境”還將包括這樣的內容:她與母親在心理上、感情上的障礙。
  在這裏,就張愛玲的母親以及她們母女二人的關係多作一些探討也許是必要的。談到張的家庭和她的早年經歷,人們似乎總是理所當然地指責她的父親,而對她的母親采取同情的態度,其根據是不言而喻的:她父親是個典型的遺少,母親則屬開風氣之先的一代“新女性”;二人雖然都是舊婚姻制度的受害者,但前者被其同化,不僅自甘受縛,而且想以此縛住別人,後者則有個性意識,不惜作出犧牲,最終衝决羅網;在對子女的態度上,前者是個地地道道的封建傢長,甚至可以說是個專製暴君,後者作為母親雖然未能恪盡職守,那卻是為了爭取女權不得已而作出的犧牲,情有可原。對於這本傳記而言,重要的不是就張的母親作出公允的評價,而是她在我們的這位傳主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她的舉措對傳主的心理有何影響,以及傳主對她的復雜態度。從這些方面考察得出的結論,對於這位“遼遠而神秘”的西洋化漂亮夫人顯然是不利的。
  張愛玲無疑樂於接受母親的某些信條,尤其是爭取個人權利的那部分,她心裏贊同母親離婚就是明證。她得到的關於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明確信息,最初就來自母親,而且在她早年生活中面臨抉擇的幾個重大時刻,母親的支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她得以完成西式的教育,並最終走上職業婦女的路途。但是一個女兒所要求於母親的,决不止於這些。且不說她母親遠非一位循循善誘的教師,就算她在某種意義上碰巧扮演了人生導師的角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張愛玲也還有生活原則以外的、她更想得到的東西,那就是母愛。不幸,她母親顯然是一個情感淡漠的不稱職的母親。她讓女兒進學堂,讓女兒學做淑女,更多的是出於對她信奉的價值觀和原則的執著,而非出於對女兒的關懷。她第一次出洋,上船前大哭不止,但那似乎不是因為與兒女難分難捨,傭人把四歲的張愛玲推上前去,“她不理我,衹是哭”。第二次出洋,張愛玲已在學校裏住讀,“她來看我,我沒有任何惜別的表示,她也像是很高興,事情可以這樣光滑無痕跡地度過,一點麻煩也沒有,可是我知道她一定在那裏想:‘下一代的人,心真狠呀!’”她衹對女兒沒有戀母的表示感到遺憾,自己卻並無多少不捨之情——至少在張愛玲眼中,她母親似乎並沒有感到拋下兒女是太大的痛苦,因為原本對兒女並無很深的情感,也就是很難說她在這方面是作出了什麽了不得的犧牲。張愛玲可以接受母親的選擇,可是沒有真正的矛盾和痛苦,就這樣輕鬆地在感情上把女兒“犧牲”掉,這又是張日後——特別是與母親有了芥蒂之後——想起時終不能釋然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南京大學出版社
引言1引言(1)引言(2)從前(1)
從前(2)從前(3)從前(4)家庭生活場景(1)
家庭生活場景(2)家庭生活場景(3)家庭生活場景(4)家庭生活場景(5)
家庭生活場景(6)“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讀書歲月(1)
讀書歲月(2)讀書歲月(3)讀書歲月(4)讀書歲月(5)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