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這一天,被離閑遊街市,見個赤足破衣、披發垢面的狂人,手持斑竹管簫,吹奏乞食,辨聽簫音,凄苦哀惋,細觀人相,驚其面貌,恭請茶肆,彼此交談,十分傾心。被離這一留意,竟為吳國日後稱霸中原發現了一個大人才。這個佯狂吹簫的人並非等閑之輩,他便是楚國名臣伍子胥,因其父兄為楚王所殺,逃奔吳國。
被離與伍子胥的交談,早有人報知吳王僚,吳王僚召其入見。被離一邊使人私報公子光,一邊讓伍子胥沐浴估衣,同去晉謁。交談之中,吳王僚為伍子胥的纔辨所折服,當即拜為大夫。伍子胥說及父兄冤仇,頭髮上竪,目眥盡裂,乞請吳王舉兵伐楚。吳王僚憐其孝順,猶豫片刻,答應了他的要求。
公子光素聞伍子胥的智勇,有心把他網羅在自己的門下,就去見吳王僚,勸他說:“吳楚結怨已久,臣身臨作戰,難獲大勝。如果單純為子胥興師,勝則泄匹夫私恨,敗則讓邦國受辱。伍子胥勸大王攻楚,不是為了我國,而是為了替父兄報仇。大王要打仗,退一步說,也要做好準備,挑選時機,才能馬到成功。現在衹憑子胥的一句話,就要興兵出師,大王豈不是為了別人泄憤而不顧社稷榮辱嗎?”吳王僚覺得有理,便疏遠了伍子胥。
伍子胥料到公子光入諫必然別有用心,在吳楚交戰問題上花費口舌,使吳王改變初衷。他隨班入朝,嚮吳王僚辭職。公子光對吳王僚說:“伍子胥因為大王不肯發兵,所以辭職不幹。這種人用之無益,送他幾畝地,讓他躬耕自養算了。”
伍子胥辭職後,公子光帶着粟米美酒,私下前來拜訪。兩人各言心志,一個願意相助奪權,一個允諾興師復仇。伍子胥藉機薦舉了壯士專諸。
專諸是吳國堂邑(今江蘇六合北)人。伍子胥從楚國逃奔吳國時,在路上遇見專諸與人格鬥,怒氣衝天,勇不可擋,非常欽佩。不料過了一會兒,專諸聽見妻子叫他,竟然俯首帖耳,從命而歸。伍子胥心中疑惑不解,便嚮前詢問:“你剛纔盛怒之下,令人膽戰心驚,為什麽卻對一個弱女子如此順從?”專諸答道:“你這個人說話怎麽這麽難聽?你看我的相貌,是那種愚蠢不堪的人嗎?告訴你,屈服於一人之下,必能凌駕於萬人之上1伍子胥對他的回答十分贊賞,又觀察他的相貌,見其口闊目深,熊腰虎背,氣度雄偉,知道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俠義之人,臨難可以托命,於是與他結為莫逆之交,以備將來之用。
聽了伍子胥的介紹,公子光邀請他一同去探望專諸。專諸見伍子胥同一位衣着華麗的貴公子來訪,連忙出來迎接。伍子胥為雙方引見後,公子光捧出好些金帛作為見面的禮物。專諸堅辭不受。經伍子胥反復勸說,方纔接受。就這樣,三人成了朋友。公子光見專諸傢境貧寒,便經常派人送去粟肉布帛,自己也不時前去問候。專諸對此非常感激,表示願為差遣,以報答公子光折節相交的知遇之恩。一天,公子光嚮專諸詳細地復述了祖父傳弟不傳子的遺囑後說:“兄終弟及,季紮王叔讓位,王權宜重歸嫡長,嫡長之後,捨我其誰?!王僚貪位恃力,不肯退讓,我力弱不足以圖大事,欲請壯士相助。”專諸慨然應許,問道:“不知王僚有何嗜好?凡事輕舉無功,要殺王僚,得投其所好,順着他的習性靠近他。否則,王僚防守嚴密,難於下手,即便下手,也不能作到萬無一失。”公子光想了想說:“王僚喜滋味,特愛吃魚。”於是專諸動身前往太湖,尋找名廚,學習製作魚炙的手藝。他專心緻志地學了三個月,魚炙的手藝已經十分精湛,便返回都城,待公子光之命。
投其所好專諸獻魚刺王僚
一天,公子光對伍子胥說:“專諸已精魚味,有什麽法子才能接近王僚呢?”伍子胥回答說:“事情不那麽簡單,公子慶忌時時隨侍王側,掩餘,燭庸並握兵權,欲除王僚,先得把這三個人打發出去,方能行事,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引起對方的警惕。”公子光沉吟半晌,恍然醒悟,使伍子胥暫回田野,耐心等待時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