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阅世心语 》
第16节:漫谈伦理道德(4)
季羡林 Ji Xianlin
上面讲的是社会关系和个人修身问题。至于天人关系,除了先秦诸子所讲的以外,中国历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所谓"天子",说皇帝是上天的儿子。这种说法对皇帝和臣民都有好处。皇帝以此来吓唬老百姓,巩固自己的地位。臣下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它来给皇帝一点制约,比如利用日蚀、月蚀、彗星出现等等"天变"来向皇帝进谏,要他注意修德,要他注意自己的行动,这对人民多少有点好处。
把以上所讲的归纳起来看,本文中所讲的三个关系,第二个关系社会关系和第三个个人修身问题,人们早已注意到了,而且一贯加以重视了。至于天人关系,虽也已注意到,但只是片面讲,其间的关系则多所忽略,特别是对大自然能够报复则认识比较晚,这情况中西皆然。只是到了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科技发展迅猛,人们忘乎所以,过分相信"人定胜天"的力量,以致受到了自然的报复,才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那种情况。到了今天,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其中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如梦初醒,惊呼"环保"不止。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清醒够了,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的举动仍然到处可见,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容乐观。因此我才把处理好天人关系提高到伦理道德的高标准来加以评断。
从一部人类发展前进的历史来看,三个关系的各自的对立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因此制约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教条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情况不一,要求不一,道德标准也不可能统一。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对过去的道德标准一定要批判继承。过去适用的,今天未必适用;今天适用的,将来未必适用。在道德教条中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有的可能适用于全人类,有的只能适用于某一些地区。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地区,万古长青的道德教条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文章已经写得很长,必须结束了。我再着重说明一下,我不是伦理学家,没有研究过伦理学史。我只是习惯于胡思乱想。我常感觉到,中国以及世界上道德教条多如牛毛,如粒粒珍珠,熠熠闪光。可是都有点各自为政,不相贯联。我现在不揣冒昧提出了一条贯串众珠的线,把这些珠子穿了起来。是否恰当?自己不敢说。请方家不吝教正。
2001年5月25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人生 | 第2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第3节:不完满才是人生 | 第4节:走运与倒霉 | 第5节:缘分与命运 | 第6节:牵就与适应 | 第7节:谦虚与虚伪 | 第8节:时间 | 第9节:成功 | 第10节:爱情(1) | 第11节:爱情(2) | 第12节:知足知不足 | 第13节:漫谈伦理道德(1) | 第14节:漫谈伦理道德(2) | 第15节:漫谈伦理道德(3) | 第16节:漫谈伦理道德(4) | 第17节:论朋友 | 第18节:谈孝 | 第19节:老年谈老 | 第20节:老年四"得" | 第21节:老年十忌(1) | 第22节:老年十忌(2) | 第23节:老年十忌(3) | 第24节:老年十忌(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