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閱世心語   》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      季羨林 Ji Xianlin

  上面講的是社會關係和個人修身問題。至於天人關係,除了先秦諸子所講的以外,中國歷代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所謂"天子",說皇帝是上天的兒子。這種說法對皇帝和臣民都有好處。皇帝以此來嚇唬老百姓,鞏固自己的地位。臣下也可以適當地利用它來給皇帝一點製約,比如利用日蝕、月蝕、彗星出現等等"天變"來嚮皇帝進諫,要他註意修德,要他註意自己的行動,這對人民多少有點好處。
  把以上所講的歸納起來看,本文中所講的三個關係,第二個關係社會關係和第三個個人修身問題,人們早已註意到了,而且一貫加以重視了。至於天人關係,雖也已註意到,但衹是片面講,其間的關係則多所忽略,特別是對大自然能夠報復則認識比較晚,這情況中西皆然。衹是到了西方産業革命以後,西方科技發展迅猛,人們忘乎所以,過分相信"人定勝天"的力量,以致受到了自然的報復,纔出現了恩格斯所說的那種情況。到了今天,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其中包括一些國傢領導人,如夢初醒,驚呼"環保"不止。然而,從世界範圍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清醒夠了,污染大氣,破壞生態平衡的舉動仍然到處可見,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容樂觀。因此我纔把處理好天人關係提高到倫理道德的高標準來加以評斷。
  從一部人類發展前進的歷史來看,三個關係的各自的對立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變動不居的,因此製約這些關係的倫理道德教條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各個國傢,情況不一,要求不一,道德標準也不可能統一。因此,我們必須提出,對過去的道德標準一定要批判繼承。過去適用的,今天未必適用;今天適用的,將來未必適用。在道德教條中有的壽命長,有的壽命短。有的可能適用於全人類,有的衹能適用於某一些地區。適用於一切時代,一切地區,萬古長青的道德教條恐怕是絶無僅有的。
  文章已經寫得很長,必須結束了。我再着重說明一下,我不是倫理學家,沒有研究過倫理學史。我衹是習慣於鬍思亂想。我常感覺到,中國以及世界上道德教條多如牛毛,如粒粒珍珠,熠熠閃光。可是都有點各自為政,不相貫聯。我現在不揣冒昧提出了一條貫串衆珠的綫,把這些珠子穿了起來。是否恰當?自己不敢說。請方傢不吝教正。
  2001年5月25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人生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第4節:走運與倒黴第5節:緣分與命運第6節:牽就與適應
第7節:謙虛與虛偽第8節:時間第9節:成功
第10節:愛情(1)第11節:愛情(2)第12節:知足知不足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第17節:論朋友第18節:談孝
第19節:老年談老第20節:老年四"得"第21節:老年十忌(1)
第22節:老年十忌(2)第23節:老年十忌(3)第24節:老年十忌(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