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读遍红楼   》 姹紫嫣红说红楼      Hu Wenbin

  姹紫嫣红说红楼
  ——说唱《红楼梦》抄本识录
  戏曲小说在古代文入学者眼中被视为不屑一为的小道末技,这种风气直到“五四”运动(1919年)以前仍然影响着相当多的文人。或许因为这层原因,除了少数大戏曲家(如关汉卿、
  王实甫、汤显祖等)的作品堂堂正正的署上自己的名字号外,大多数作品,尤其是那些说唱作品很少有署名的。于是,流传到今天的许多戏曲唱本很难找到创作或抄录者的名字,成了“无头”公案,给戏曲研究带来不少的困难。
  近日笔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又读到两种《红楼梦》说唱抄本,既无书名,又无作者、抄者的名字,卷首卷尾亦无序跋、题记文字。但从纸张、墨迹观察,这两种抄本均应属于清咸同问或民初时的迻录本,工楷清秀,绝少点改,保存完好。因这两种抄本均不见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故将抄本概貌、主要内容介绍给有兴趣的读者,以备检阅之线索。
  第一本,外框高23.5厘米,宽13.4厘米,内框高21厘米,宽12厘米,一函一册,三栏竖抄,共68叶(合136页)。目录二栏,分录篇名为:《梦游太虚》、《宝黛埋花》、《夜访怡红》、《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心迷》、《宝钗送药》、《潇湘听雨》、《芦亭咏雪》、《晴雯补裘》、《怡红祝寿》、《枉逐晴雯》、《私探晴雯》、《私祭晴雯》、《潇湘琴怨》、《颦卿绝粒》、《黛玉焚稿》、《黛玉辞世》、《宝玉相思》、《宝玉祭奠》、《宝玉入闱》、《宝玉逃禅》,计22出,接近南音《红楼梦》篇数、篇名。
  首篇《梦游太虚》云:“春梦好,托神仙,芙蓉帐暖日长眠。花气袭人浓似酒,嫩寒深锁海棠天。春风一枕迷蝴蝶,梦入巫山思悄然。”
  又,《夜访怡红》篇,首云:“烟景媚,晚春光,花压栏杆永昼长。柳絮扑簾风细细,呢喃飞入燕双双。”
  第二本,外框高25厘米,宽13.5厘米,内框高18.3厘米,宽11.5厘米,正三栏工笔小楷竖抄,一函一册,共42叶(合84页)。各篇篇目为:《怡红祝寿》、《赶逐晴雯》、《私探晴雯》、《祭奠晴雯》、《潇湘琴怨》、《颦卿绝粒》、《黛玉焚稿》、《黛玉辞世》、《黛玉辞世》、《宝玉相思》、《宝玉祭奠》、《宝玉祭奠》、《宝玉入闱》、《宝玉逃禅》,计14出。经仔细核查,《宝玉祭奠》、《黛玉辞世》录二篇,题同而文异。而其它各篇文同“第一本”相同篇名内容。从抄录纸张及墨色看,第二本时间早于第一本,抄录笔迹不相同,第一本清秀,第二本则墨浓字粗短,显系二人笔迹。
  《怡红祝寿》篇首云:“风光好,寿筵开,月明如水浸楼台。正是梨花釀熟开新蕊,又听得银箭初更玉漏暗催。灯红酒绿围春宴,衣香人影共徘徊。”尾云:“情莫禁,酒梦牵人甚,又听得鸡声频报漏初沉。”
  《宝玉逃禅》首云:“痴魂一自归离恨,潇湘寒雨独悲秋。一别难明千古怨,空怜十载共绸缪。红颜命比秋云薄,月悴花憔恨未休。”
  两部《红楼梦》说唱抄本,唱词都写得非常优美,感情悲凉中透着几分同情,想来听众(特别青年男女)会听得如痴如迷,有几分回味又有几分沉醉--听着别人唱,想的是自己的心事!
  2005年3月16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卷首絮语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书系自愧而成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智而通则悟
难得糊涂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实非别书之可比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尤氏心内有什么“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裙钗一二可齐家
万不可奢华过费敏探春“兴利除弊”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不过实录其事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娶妻当如薛宝钗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