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開悟   》 單純心看世界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單純心看世界
  智慧能分辨是非、肯定自己,如此的自信,自然能夠纍積豐富的收穫。我們要學得以單純、清明的心看待萬象,親近善知識,展現光明、自在的人生。
  佛傢有雲:“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也就是說,有堅定的信念,以智慧選擇人事物,一門深入實踐,方能有所成就。
  有一則故事——有位盲者清早要去寺院禮拜,離傢很遠,所以他提早出門,天未亮就抵達寺院;寺院裏的僧人問:“清早就來,怎麽沒提燈?”
  他說:“我看不見,提不提燈都一樣。”
  僧人又問:“你難道不怕掉到水溝,或是發生意外?”
  他說:“雖然是第一次清早出門來參加寺院的早課,但是平時就來過幾次,能熟悉道路的方向與狀況。”
  這位盲者在寺院裏聽經、請教問題,不知覺已到黃昏,準備起身回傢,對僧人說:“能不能藉我一盞燈?”
  僧人說:“提燈對你有用嗎?大清早都能來了,為何現在需要提燈回去?”
  盲者說:“清早時刻,我相信路上沒有行人,不會被人撞到;現在夜幕低垂,路上行人又多,提燈是怕別人看不到,會撞到我。”這就是他相信自己,卻不敢肯定別人。
  人生不也是如此?要相信自己又肯定別人,需要有很高的智慧。人與人之間總是互疑猜忌,因此心念混亂,明明眼前是一條康莊大道,卻自我障礙設限。
  現代人有許多種疑心,一是“自疑”,有些人外在條件不如意,或是教育程度稍低,心生自卑,不敢與人合群;別人無意間看他一眼,或者正好在說話,就疑心他人輕視、議論自己。
  對自己沒信心,內心就會“闇鈍”,以致自我封閉,無法開啓智慧;慢慢地心起煩惱,産生不正確的觀念,進而搬弄是非、顛倒道理,就會引發諸多的錯誤行為。
  另一種是“疑師”,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才能重道;既然用智慧選擇明師,就要尊重、敬愛。若是對師承的道理,或是對師長的人格、教法,有所懷疑,如何習得真理,成就自我的慧命?
  所以時時要自我警惕,不要自疑也不要疑他,有了這念疑心,無法學習到道理真正的內涵。古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遇到善知識或惡知識,都是現相教育,不要將人事當作是非;一旦是非生起,要當作是磨練自我的教育。
  智慧能分辨是非、肯定自己,如此的自信,自然能夠纍積豐富的收穫。我們要學得以單純、清明的心看待萬象,親近善知識,展現光明、自在的人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 錄(1)目 錄(2)目 錄(3)前 言
期待大同的世界拉住生命的繩索以禪思開啓大愛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平等心珍惜清平的日子戰爭之害母愛就像長流水
父母難為“求不得”苦為富不仁的董事長風水與福慧
一念差,步步錯以心轉境鑽石眼貓的婚禮雖富猶貧的老人
富中之富發揮人生使用權心的迷惑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