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全面窺視全球反美圖景:美國的敵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155節:歐盟--歐洲是歐洲人的(12)
李濤 Li Tao
歐洲則不同,它擯棄了美國的一邊倒情緒,重新審視了整個國際環境的自始至終。歐洲也表示過對猶太人遭遇的同情,但同時也在關註其他弱勢國傢的遭遇。對於那些無辜受到戰火焚燒的國傢,歐洲更願意給予關註。相比起美國,歐洲顯得更為客觀和公正。1998年,法國拍攝了《阿富汗的雄獅》,嚮世人展示阿富汗人民怎樣在戰火中痛苦掙紮,怎樣在硝煙中艱難生存。除此之外,歐洲還拍攝了大量的反映中東戰亂的影片,讓人們能清楚地認識到戰爭帶來的殘酷後果。
文化最後還是不可避免地要為政治服務,文學工作者用更加人性的表達方式揭示政治所帶來的陰霾。然而,演藝界打出來的響炮卻炸在了政界。"美國猶太人大會"所疾呼的最終還是得到美國部分人的支持,美國參議院的所有參議員聯名呼籲,要求布什出面遏製法國和歐盟其他國傢的反猶太行為。沒過幾天,國會也提出要求,讓白宮表明立場加強對以色列的援助。於是,那種原始的對弱小者的同情在利益的驅使下變得混沌不清,美國對以色列的過分"溺愛"放大了猶太人的仇恨。巴勒斯坦在美國口中成了千古罪人,卻無人對他們喪失領土的切膚之痛加以描述。
美國的親猶勢力做了大量的宣傳,來譴責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傢的反猶行為,還譴責巴勒斯坦的恐怖主義行為。其中最有分量的就是美國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裏對巴以局勢以及歐洲局勢做出的演講。
以色列在希拉裏的描述中是個徹頭徹尾的受害者,跟美國一樣在忍受着恐怖主義的摧殘。在她看來,巴勒斯坦就如同美國人眼中的"基地"組織一般惹人憎恨,對以色列的支持就是對反恐戰爭的支持,對自由和民主的支持。接着,歐洲再次成為被炮轟的對象。希拉裏提醒歐洲有責任投入到反恐事業中,更有責任維護民主和自由。
可對於歐洲的大多數國傢來說,以色列將坦剋開進了巴勒斯坦並不是在反恐,衹不過是為了用武力瓦解巴勒斯坦阿拉法特政權,然後堂而皇之地做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主人。歐洲一直認為,以色列所謂的反恐是在破壞他們維護的國際秩序,是在破壞中東和平進程。法國之所以會出現襲擊猶太人、燒毀猶太人教堂的過激行為,衹不過是當地民衆在表達對沙竜政府不顧一切進軍巴勒斯坦的不滿,是對以色列藐視人權的抗議。在沙竜政府殘忍的軍事行動的背景下,歐洲民衆的這些行為並不是反猶太,而是一種宣泄,一種對阻礙和平進程的野心傢憤怒的宣泄。
其實,巴以衝突原委十分清晰,沙竜政府為了長期占有從巴勒斯坦那裏奪取的領土,以反恐的名義大兵壓境,鎮壓巴勒斯坦民衆,圍剿阿拉法特,摧毀巴方權力機構。歐洲其他國傢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以色列的行為表示了一下反對。看似脈絡清晰的事情,被一些別有用心者一渲染,便變得難分是非了。
所幸的是,在美國還有一些人願意挺身而出,為真正的是非辯護。2002年4月,在巴以衝突升級不久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就發表了一篇社論來為巴勒斯坦喊冤,稱以色列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永遠控製在"六日"戰爭中所占據的巴勒斯坦領土。
然而,此類的文章在美國不受歡迎,實話總是不易被人接受。在美國親以勢力看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猶太浪潮正在歐洲興起,歐洲極右勢力煽動民情,試圖掀起更火熱的反以色列、反猶太人思潮,他們單純地把巴以衝突怪罪在以色列的頭上,而且還將對猶太人的攻擊說成了一種發泄。不知道美國親以勢力在發表這番言論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又何嘗不是在一味地為以色列辯護。
很快,英國輿論立即反唇相譏,稱美國是在歪麯事實,誤導公衆,偏襢以色列的立場顯而易見。
美國對以色列的幫助是有目共睹的,正是人們瞭解了,所以才氣憤。以色列每年能從美國那裏獲得5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在犯了錯誤後可以得到美國毫無保留的支持和包容。這種情感看起來多麽感人肺腑,一個無私奉獻,一個知恩圖報,完美的倫理關係。可惜的是,這些情感建立的基礎並不紮實,利益是全世界最不穩定的基礎。美國是世界上猶太人口最多的國傢,多達800多萬,儘管僅占美國總人口的3%多一點,但是卻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福布斯》雜志公佈的美國富豪前40名中,有18個是猶太人。全世界最富有的企業傢中,近一半是猶太人。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00名文化名人中,一半是猶太人;100多名諾貝爾奬獲得者中,一半是猶太人。就連美國媒體的中流砥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是由猶太人創建的,另外還有類似華納、派拉蒙等大型電影公司也是猶太人創建的。美國做過一些統計,在美國當代文學、戲劇、音樂方面的一流作傢,60%都是猶太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1) | 第2節: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2) | 第3節: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3) | 第4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 | 第5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2) | 第6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3) | 第7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4) | 第8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5) | 第9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6) | 第10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7) | 第11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8) | 第12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9) | 第13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0) | 第14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1) | 第15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2) | 第16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3) | 第17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1) | 第18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2) | 第19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3) | 第20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4) | 第21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5) | 第22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6) | 第23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7) | 第24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