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领土问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多次交手。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其中,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是从巴勒斯坦那夺来的,戈兰高地原先则是叙利亚的领土。这些领土被以色列一直强行占有,联合国多次出面要求以色列撤军,都无济于事。以色列从一开始躲在美国的身后羞涩地看着这个世界,到如今叱咤中东,可以独当一面,美国绝对功不可没。虽然支持,但美国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过于激烈的言辞。而且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巴以冲突一度得到了解决,可是到了布什时期,矛盾再次激化。尽管如此,布什也从来没有否定过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属于巴勒斯坦这个事实。
然而,2002年4月的那声疾呼让世界为之一颤。发表此言论的人是美国众议院共和党的二把手汤姆·迪雷,一个彻头彻尾的亲以色列者。在他的世界观里,巴勒斯坦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有地位的,恐怕也只有以色列了。
从犹太复国主义出现,犹太人就有了精神依托,大多数犹太人致力于这种精神的发扬和传承。人们都说犹太人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这个民族在苦难中坚定起来,因此变得无畏。他们忍受过不公、歧视、迫害、掠夺、残杀,在沧桑之后面对那些指责也淡定了起来。当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被占领之后,犹太人就从未想过会双手奉还。他们称这两个地区是"上帝认可"的,自古以来就是犹太人的,他们只是拿回,而不是抢夺。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蔑视巴勒斯坦人权的一种罪恶。近几年,连以色列政府都不敢公开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原本就是犹太人的这种说法,没想到,再次提起的却是一个美国人。
美国帮助犹太人说了不敢说的话,给足了以色列底气。可与此同时,中东的和平进程也由此然停止,无法前行。这种意识,换来的将是更加残酷的暴力和源源不断的死难。将会有更多无辜的生命成为这种意识的卫道者,给历史留下挥之不去的悲哀。
也许汤姆·迪雷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有多么支持以色列,也许那些为迪雷喝彩的人可以通过这次机会来宣泄自己的大国情怀。但是他们忘记了,这种思想在全世界被孤立着。不过,美国向来是要把一件不占理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民主"和"自由"再一次成为美利坚的保护伞。
迪雷将矛头指向了欧洲那些盟友,他责备盟友们背弃了对自由和民主的责任,抛弃了对民主和自由的维护。迪雷认为欧洲对以色列的制裁,是本末倒置,不分黑白,漠视以色列曾经受过的苦难,是欧洲的耻辱。
不管美国是在为以色列的前仇旧恨打抱不平也好,还是旨在打击欧洲从而实现本国利益也罢,迪雷的这番颠覆性的言论是在预示着接连不断的冲突与战争危机。
至此,巴以冲突又上升了一个新台阶,自杀性爆炸不断在两国发生。沙龙政府殚精竭虑打击巴勒斯坦,伤亡数字直线上升,什么文明,什么自由,什么民主,都在无数鲜血中化为虚有。人们听到的是孩子与妇女的痛哭声,看到的是尸横遍野。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男子被以色列当作恐怖分子带走,这些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巴勒斯坦的权力机构瞬间崩塌,无数的坦克、装甲车围在阿拉法特所在的总部。一顿疯狂扫射之后,以色列军队竟然动用了推土机,将阿拉法特总部周围的建筑能铲的就铲,能推的就推。阿拉法特同他的几名助手一直在一栋孤零零的建筑里待了十多天。
阿拉法特的坚定感动了国际社会,那些利剑般犀利的谴责飞进了以色列,多少人对沙龙政府嗤之以鼻。联合国频频下决议,让以色列撤军。欧盟国家也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游行,甚至有人烧毁了当地的犹太教堂,犹太人再次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以色列的暴行连累了这个民族,如果说二战时期人们对犹太人报以更多的是怜悯的话,那么在此次之后,怜悯就变成了愤恨。
美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它并不在乎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做出怎样的评价,也不在乎欧洲是否在这个问题上加深了对美国的看法,只要符合它的游戏规则,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