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中国社会现状:大危机   》 第152节:能源危机,临近十字路口(3)      Li Tao

  .c.三、面对“能源饥渴症”中国如何解围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6%,中国不但在煤炭、钢铁、铜等能源消费上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而且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国,中国对能源和某些主要金属矿产的需求量已成为影响世界市场的关键因素。美国国内针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其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产生了分歧,其分歧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接触派”和“遏制派”,抑或可分为“乐观派”与“悲观派”。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有将近2/3的能源消费还是依靠煤炭提供,而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也在迅速上升。中国超过40%的石油要依靠进口。虽然中国计划到2010年将天然气能源比例由3%提高到8%,到2020年建设30.1万兆瓦的核电站,但核电和天然气提供的能源还较少。据此,美国国内的遏制派认为,中国现在已患上了严重的“能源饥渴症”,而且“症状”还在不断加剧,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如金属和石油)的需求关系到中国的各项战略行为,这种因为能源利益而带来的战略改变,将给美国带来很多的消极影响。
  这些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石油为例,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2/3都要归于中美两家。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头号和二号石油消费国,对石油的依赖率分别高达60%和40%。美国遏制派的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专注于反恐战争的同时,下一场世界大战的种子可能正在悄悄萌发。他们觉得: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原因不完全是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实际上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也是重要原因,这种增长破坏了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除了很多美国学者持有这种论调外,类似观点在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拥护者。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就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战略和政策的制订,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尤其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安哥拉、中亚国家、印尼、中东(包括伊朗)、俄罗斯、苏丹和委内瑞拉等国寻求长期的供应协议就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而做出的。同时,为寻求保证航道畅通而与那些具有重要地理、政治地位的国家建立良好国际关系。
  美国遏制派指出:中国需要和这些国家建立特殊的关系,以确保能源渠道的畅通,以便建立将来的国防战略和军事部署。目前中国政府除了搞好与能源生产国之间的关系以外,还正考虑把这些能源安全运回到国内的方法,他们预测,中国将来会主要依赖国外提供的石油和其他战略资源,中国政府也认识到简陋的后勤供应和交通线路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家安全的一根软肋,为此,中国必须大力扩充军力尤其是中国落后的海军力量用以破解类似“马六甲困局”这样的掣肘。遏制派还指出,对美国来说,中国发展海军远洋作战能力是不能容忍的,中国海军力量的扩充将使台湾海峡两边的力量趋于失衡,致使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中国内地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的能源战略已经改变了冷战后一段时期内由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整个世界大致形成了以中美两大能源消费国为圆心的两个相交圆,两个能源消费国都各有自己的能源供应国,另外还有一些中立的能源供应国,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之间能源消费竞争的轮廓已经开始形成了。中美两国政府及两国石油公司都希望在里海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大型油田分一杯羹。美国正在非洲建立军事基地和外交使团,以阻止中国和其他急需能源的大国插足,从而保证美国获得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石油资源。中国也设法在中东地区扩大自己的石油联盟,为此时常引起华盛顿的不满。
  遏制派分析人士认为,近几年,伊朗加强了同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能源关系,美国在中东的行动余地越来越小。在美国的后院,遏制派也认为,决定充当打击“邪恶美国”排头兵的查韦斯现在也搅乱了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加拉加斯现在和伊朗、朝鲜一起成了美国佬的眼中钉。很多专家认为,石油市场新的失控很可能会因为美国和委内瑞拉之间的危机所导致。因为玻利瓦尔主义者查韦斯的想法很明确,只要美国对其稍动手脚,他就会将每天送往墨西哥湾炼油厂的石油产品改变航向,送到中国或印度。
  受上述偏见的影响,美国总统布什于2005年8月8日签署的《2005年国家能源法》中制定了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附带条款,该条款要求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跨部门进行合作,共同评估中国能源消费行为对美国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对于美国国内的遏制派,接触派却对中美之间的能源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美之间在能源问题上需要的是合作,如果两国在能源问题上搞对抗,对于中美这样的两个能源消费大国来说都是短视的表现。目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处在上升阶段,双方都需要稳定而可靠的能源供应,这是双方在能源问题上的最大利益共同点。如果中美两国能在多边框架内协调各自的能源政策,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合作,就有可能稳定国际能源市场。
  对于全球的能源供需关系而言,供应安全与需求安全同样重要。需求与供应的平衡是国际能源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国际能源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欧佩克前秘书长鲁克曼指出,如果对于消费大国来说,能源安全的核心是供应安全的话,那么对于生产大国来说,能源安全的关键则是需求安全。真正的能源不安全因素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很多石油生产国因为需求不足和价格低迷导致投资不足,而担心没有安全稳定的能源需求,因而不愿意开放市场并引入投资。
  近年来,遏制派大肆扬言说,中国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破坏了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但接触派则认为,事实上,从市场角度看,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将促进世界能源部门的投资,“给整个国际市场的能源运转提供稳定的保障,对整个世界能源格局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1节:前言(1)第2节:前言(2)第3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1)
第4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2)第5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3)第6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4)
第7节:当爱情爱上品牌(1)第8节:当爱情爱上品牌(2)第9节:中国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剑”(1)
第10节:中国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剑(2)第11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1)第12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2)
第13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3)第14节:危机时代第15节:地板丑闻(1)
第16节:地板丑闻(2)第17节:地板丑闻(3)第18节:地板丑闻(4)
第19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1)第20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2)第21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3)
第22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4)第23节:虎狼环视下的艰难(1)第24节:虎狼环视下的艰难(2)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