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開悟   》 施慈用悲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施慈用悲
  要以同體大悲的心,視衆生的貧病,如自己的貧病一樣。為了讓衆生能夠幸福,所以施慈;不忍心衆生的苦難,所以用悲。即使遭受傷害,也要平心靜氣,這分寬宏大量,就是菩薩心。而“慈悲”二字更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護好自己的心。
  修行不離心,懂得滿足就是最富有、最幸福的人生。
  現代社會多元化,世界的距離也愈形縮短,許多人離鄉背井遠到他方做生意,若能安分守己,正直誠意地謀生,就是人生正確的途徑;但是有的人因一念貪心,蒙騙欺詐、作姦犯科,這都是在造惡業。
  佛陀曾說過一則故事:很久以前有個臨海的小國,國中許多人都因海上探險尋寶而致富,其中有位長者也很富有,他卻覺得:財富就像鏡花水月般無常,汲汲營營有何用呢?尤其看到許多處在貧窮、病痛中的人,苦不堪言,他就發願,要將自己的財富與人分享——對貧者施糧食,病者施醫藥。
  長者布施的名聲遠近馳名,人人尊重他,更有許多病患不辭路遙前來求取醫藥。漸漸地,長者將財富花用得差不多,於是他又和商隊一起到海中尋寶。
  在回程中,天氣非常炎熱,路上又缺水,長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口井,趕緊通知商隊,大傢爭先恐後地搶水;長者看大傢喝完水又提振精神,他才高興地放下包袱,前去取水喝。此時,商隊中有人看見長者的包袱裏有許多價值連城的珠寶,都是長者冒險在海中尋獲的,商隊的人一見珠寶就心生歹念,趁長者取水時,將他推入井裏。大傢分了珠寶,就回國了。
  國王看到商隊回來,卻不見長者歸來,懷疑商隊的人在半途陷害長者,但苦無證據,也無可奈何。
  另一方面,掉入井中的長者很幸運,這口井並不深,跌下去沒有受傷,很快就脫睏回傢。國王看到長者回來,非常歡喜,衹是看到他一身狼狽,心中更加疑惑,不斷地追問長者:“你發生了什麽事,為什麽沒和商隊一起回來?”
  長者不願拖纍他人,衹對國王說:“我這回什麽寶物都沒得到,衹因路途遙遠,纔這麽狼狽,是我自己沒有福氣。”
  國王仍然不相信,决定嚴辦那群商隊。長者趕緊嚮國王求情:“國王!這些人衹是一時的利欲熏心,而起了貪念,不值得國王動怒。還有很多家庭需要靠他們生活,請讓他們有機會能改過遷善。”他一再地懇求國王饒恕他們。
  國王見長者這麽仁慈,就對商隊的人說:“看看這位長者的仁、德、慈、愛,難道你們都不受感動嗎?”
  大傢都非常懺悔,嚮這位長者叩頭感恩:“所有的寶物都歸還您。您嚮來濟貧救病,財物在您的手中,可以救很多人;財物在我們手中,都是造惡業,我們也要跟隨您學習如何行道、自我懺悔、洗淨自心。”
  這位長者護住“施慈用悲”的心,將一切衆生當成自己的傢人,不斷地付出仁德大愛,即使遇難時心中都毫無埋怨,還是以憐憫心憫念一切衆生。
  聽了這段故事,讓人知道,要以同體大悲的心,視衆生的貧病,如自己的貧病一樣。為了讓衆生能夠幸福,所以施慈;不忍心衆生的苦難,所以用悲。即使遭受傷害,也要平心靜氣,這分寬宏大量,就是菩薩心。而“慈悲”二字更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護好自己的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 錄(1)目 錄(2)目 錄(3)前 言
期待大同的世界拉住生命的繩索以禪思開啓大愛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平等心珍惜清平的日子戰爭之害母愛就像長流水
父母難為“求不得”苦為富不仁的董事長風水與福慧
一念差,步步錯以心轉境鑽石眼貓的婚禮雖富猶貧的老人
富中之富發揮人生使用權心的迷惑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