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中國人史綱   》 九 佛道二教的發展      柏楊 Bai Yang

  佛道二教於紀元後第二世紀在中國萌芽時,出於一種法術符咒方式。佛教最初傳人,力量微弱,所以一直依附在道教之下,好像是道教的一個支派。這種情形延續二百餘年,雖然得到很多人信仰,但它沒有經典的基矗上世紀(四)高僧竺佛圖澄,受到後趙帝國暴君石虎的最大尊敬,對佛教的推廣,有很大貢獻,但他所以獲得尊敬,完全靠他的神跡。
  任何時代,苦難中的人民,衹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對暴政反抗,一是藉宗教信仰,尋求未來的幸福。自從二世紀黃巾農民大暴動以來,中國境內從沒有停止過戰爭。從事戰爭的人投入戰爭,沒有從事戰爭的人,如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大多數都投入宗教,希望神靈能踢給在戰場上作戰的孩子們和在傢的傢人們平安。因為信佛的人太多,以致石虎一度考慮下令衹準皇帝和貴族信佛,平民不準信佛。
  本世紀(五)第四年(四○三),龜茲王國(新疆庫車)高僧鳩摩羅什,抵達後秦帝國首都長安,後秦國王姚興尊奉他為國師。之後的十三年中,他把後秦帝國化成一個佛教帝國,人民十分之九都成了佛教徒。對佛的崇拜雖不能拯救帝國的滅亡,但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有三十部之多。在此之前,雖然也有譯經,都屬殘篇,到鳩摩羅什纔正式完成佛經的體係,使佛教呈現出它的莊嚴面目。
  道教産生早於佛教傳人,可是到本世紀(五)二十年代,名道士寇謙之才建立起來正式結構。北魏帝國皇帝拓拔燾、宰相崔浩,都是虔誠的道教徒。因之北魏帝國遂成為一個道教帝國,皇帝登極時,都采用道教儀式,由道士祝福。佛教在中國從沒有達到過這種頂峰。
  信仰都具有排他性,佛道二教必然的要發生衝突。本世紀(五)四四六年,正是杏城(陝西黃陵)民變的次年,拓拔燾駐軍長安,在佛寺中發現武器。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他立刻指控佛教徒跟杏城變民領袖蓋吳,共同謀反,下令全國(這時他已統一了北中國),焚毀所有的廟院。和尚尼姑,不論老少,一律處斬。這場屠殺,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之禍”的一禍(拓拔燾號稱太武皇帝)。不過拓拔燾的孫兒拓拔氵壑卻信奉佛教,四五二年即位後,佛教即行復興。
  ——三武之禍的其他二禍:一、下世紀(六)五七四年,北周帝國第三任皇帝宇文邕(號稱武皇帝)禁佛。二、九世紀八四五年,唐王朝第十八任皇帝李炎(號稱武宗皇帝)禁佛。但第二次沒有流血,第三次則道教以及當時盛行的其他宗教,如景教、襖教等,同受惡運。
  在南中國,佛道二教沒有引起政治幹預。二教在民間各自發展,各有相當成功。道教的五鬥米派得到廣大群衆信奉。佛教則出現一位傳奇人物——釋法顯。
  道教是中國宗教,經典在中國。佛教是印度宗教,經典在印度。而佛教派係之多和經典之多,在世界各宗教中,高居第一位。所以那時中國每一位高僧都盼望能到釋跡牟尼誕生的聖地印度,尋求原始經典。釋法顯是後秦帝國人,於上世紀(四)最後一年(三九九),從長安出發,經過西域蔥嶺,進入北天竺(北印度)。北天竺對佛經衹有口傳,沒有文字記錄。於是再嚮南行,於本世紀(五)四○四年,即鳩摩羅什到長安的次年,釋法顯也到了中天竺(中印度),學習梵語梵文。六年後(四一○),釋法顯攜帶十一種佛經,從師子王國(斯裏蘭卡)乘船返國,他本打算先去廣州,不料在海中遇到颶風,於四一四年,竟把他的船吹到廣州以北兩千公裏外的牢山(山東青島)。牢山屬青州(山東青州)管轄,青州那時尚是晉帝國的領土,釋法顯無法回到後秦帝國首都長安,衹好到晉帝國首都建康(江蘇南京)。釋法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留學生,而且最為成功和最有貢獻,當鳩摩羅什在北中國翻譯佛經時,釋法顯在南中國也翻譯佛經。
  因為譯經的緣故,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劃時代的影響,中國不但吸收了新思想——士大夫仍然在清談,但已改變了內容,從前是談老莊,現在則談佛。而且迫使中國的方塊漢字,第一次暴露出它的缺點:字匯貧乏和音節單調,梵文表達出來的很多事物,包括思想和意境,漢文往往不能表達。於是大量新創的字匯産生,如“菩提”、“涅槃”、“剎那”之類,純是梵文的音譯,為漢文註入新的血液。因譯經而創造出的新文體,即半文言半白話的混合體,對中國文字更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使得下世紀(六)之後,白話文終於脫離文言文而單獨出現。若幹高僧不能書寫,衹能口述,一些沒有受過官僚專用的文言文訓練的門徒,將他們的談論,用樸實的文體記載木來,遂成為一種格言式的“語錄體”。——這種語錄體以後被儒傢學派廣泛采用,它的妙處是,衹需要片段的言語就可造成一個學者,不必辛苦的去建立思想的和邏輯的謹嚴體係。
  在言語上、中國人受方塊漢字的拘限,不能嚮多音節發展,而單音節必然的産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漢字,衹宜於用來書寫,不適合用來宣讀,而佛經是需要嚮聽衆宣讀的。形勢促使他們改用白話文外,又必須在音調上補救。前面所提到的那位為保衛士大夫門第而戰的瀋約和他的朋友,根據梵語的啓示,為中國的方塊漢字,定出四聲——平上去入,中國言語在音調上遂比以前豐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第一章歷史舞臺
一 空中·馬上二 河流·湖泊
三 山四 沙漠·萬裏長城
五 城市六 地理區域
七 演員第二章神話時代
一 開天闢地二 五氏
三 東西方世界第三章 傳說時代
一 黃帝王朝二 姬軒轅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四 東西方世界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