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不光榮的“革命”(8)
梅毅 Mei Yi
這位李紳不是別人,寫過著名的《憫農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同樣一個人,也是“司空見慣”典故的由來人。這位早年寫詩憂農的大官,晚年位至司空,盛排酒宴招待詩人劉禹錫,並在席間遣美貌歌女勸酒“三陪”,為此,劉禹錫感慨道:“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剌史腸”。
可見,知識分子作文作詩是一碼事,人品和行事完全又是另一碼事。
唐武宗繼位,李德裕立被竄逐,“李黨”失勢,“牛黨”紛紛回朝。杜牧很尷尬,由於“李黨”在位時沒怎麽“迫害”他,“平反”名單中也就沒他份,而且,由於其弟是“李黨”,“牛黨”還把他放至更僻遠的睦州作剌吏。
病急亂投醫,杜牧忙嚮時為宰相的白敏中上書,大肆吹捧“牛黨”,並惡毒攻擊李德裕,十分不厚道。白敏中沒什麽反應,倒是有貴人出手相授,宰相周墀把他調回京城,任司勳員外郎。
真正回朝又回政治中心,杜牧不久即大失所望,哀嘆自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後來他得為知製誥一官,清顯位重,但銳氣盡失,暮氣沉沉,不久即鬱鬱而終。一生沉淪,“半是悲哀半是愁”。
再講一下文宗皇帝。
“甘露之變”後,唐文宗完全失去權柄,受製於閹宦,“雖宴享音伎雜陳盈庭,未嘗解顔。閑居或徘徊眺望,或獨語嘆息”。
一次,他在集思殿與當值學士周墀聊天,問:“朕與前代皇帝相比,可以和哪位相提並論呢?”
周墀文臣,自然說“客氣話”,“陛下聖明,可比堯舜。”
文宗苦笑。“朕怎敢與堯舜明主相比,我嚮愛卿詢問,衹是想知道我與周赧帝、漢獻帝相比,強弱如何?”
周墀聞言大驚,手中酒杯都掉在地下:“那兩個亡國之君,怎能與陛下相比1
文宗搖頭,嘆息道:“周赧帝、漢獻帝受製於諸侯、權臣,現在朕受製於傢奴閹宦,以此言之,朕實不如二帝1言畢,這位皇帝泣下沿襟,委屈得不行。
公元839年,“甘露事變”四年之後,病中的唐文宗也被宦官毒死,時年三十三。
當時得知文宗皇帝駕崩的消息,詩人李商隱有《詠史》一詩,傷悼文宗:歷覽前賢國與傢,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薫麯,終古蒼梧哭翠華。
此詩並非諷刺文宗奢侈,相反,詩人字裏行間充滿惋惜之情。唐文宗一生節儉,又竭力用賢,衹是“運去時窮”,誤用小人,事與願違,最終被“傢奴”藥死,含冤而逝。
乘時運智也立功——李德裕的“會昌之政”
唐文宗被宦官們下藥後,還未咽下最後一口氣,衆位公公兔子腳一樣飛奔,在仇士良、魚弘志等人率領下,帶兵入十六院,搶“擁立”之功,把文宗五弟穎王李瀍弄進宮去,立為皇太弟。
文宗皇帝原來的本意,當然是立自己的侄子太子李成美。太監劉弘逸等人與穆宗的妃子楊賢妃關係不錯,也想擁立楊太妃的兒子安王李溶。
深宮內殿,拼比的就是太監的實力,仇士良、魚弘志二人手中有禁衛兵,又能搶先一步,矯文宗遺詔,穎王李瀍便成了皇帝,是為唐武宗。
唐武宗一繼位,在仇士良竄掇下,馬上賜死了自己的八弟安王李溶、侄子皇太子李成美小朋友(乃敬宗之子)以及安王的生母楊賢妃。仇士良等人也趁機挾怨報復,殺掉不少和唐文宗關係密切的樂工和太監。
唐武宗雖襲位不正,此人卻是個有魄力的君王,在他身上,既有唐憲宗的英武,又有唐穆宗、唐敬宗的貪縱,是個英君與昏君的混合體,衹不過,此人是英武占了其中的大半。
武宗繼位後,以李德裕為相,言聽計從,君臣二人“會昌之政”,最大的功績有兩件:一是消滅回鶻殘餘勢力,二是平滅劉昭義節度使劉稹叛亂。
武宗繼位時,回鶻剛剛為黠戛斯(今吉爾吉斯族)打敗,除逃奔安西、吐蕃外,有不少餘衆逃嚮唐朝邊境的天德軍附近,侵逼受降城(當時名西城),“請求”內附。諸部回鶻喘定,立王子烏希特勒為可汗,即烏介可汗。
回鶻,就是回紇,憲宗元和四年時上表遣使改其國號為“回鶻”,意取如飛鶻一般“迴旋輕捷”。
回紇也是匈奴別種,北魏時號“鐵勒”,“依托高車,意屬突厥”(突厥之先乃“平涼雜鬍”,原為柔然鍛奴部落)。隋末號為“特勒”。史載,回紇人“性兇忍,善騎射,貪婪尤甚,以寇抄為生(不是賣葡萄幹偷錢包搶劫,是縱馬持刀公開搶略)”。唐初時,特勒改稱回紇。太宗貞觀年間唐軍大破頡利可汗,回紇酋長菩薩率五千騎兵助戰,很受褒奬。不久,又隨唐軍擊掩新主子薛延佗部落,“遂並其部麯,奄有其地。”太宗以回紇部為瀚海府,拜其酋長吐迷度為瀚海部督,懷化大將軍。對內,吐迷度已經自稱可汗,官號部署模仿突厥。後來,回紇上層發生亂倫殺主事件,諸部分亂,太宗便命他們歸屬西突厥。見老主子已衰落,回紇不肯。高宗時代,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反叛,唐軍進擊時收回紇五萬騎兵,一起大破西突厥,收復北庭之地。接着,回紇還隨唐兵平高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