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越白。
我们今天使用瓷器时,常会忽视很多心理感受。比如我们赴一个宴会,大家觉得盘子很漂亮,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最重要的感觉还是今天吃什么,对吧?今天是吃鲍鱼大餐、鱼翅大餐,还是农家饭?至于使什么杯盘,不是很重要了。但是这种感受在古代很重要。我们设想今天人家请你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捧着黑碗吃饭心里比较沉重。今天偶尔还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乌冬面,街上日本餐馆里都有,一般都使黑碗,里面盛着白面条,看着很漂亮。但这是偶尔的事。要是你天天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心里就会很沉重,你老想:我怎么了,老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对不对?
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的美学追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