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飛花詠   》 第十四回 老知縣性傲一朝歸 小榜眼才高三及第      天花藏主人 Tian Huacangzhuren

  詞曰:
  心似桂,性如薑,到老未移常。
  一官落落不貪贓,歸去又何妨。
  纔水涌,學山長,下筆自成章。
  萬言立就獻明光,安得不名揚。
  右調《喜遷鶯令》
  卻說端居別了王成美,回到私衙,遂將柳刑尊托王生員為媒,欲要孩兒為婿,我已推辭,衹說等你成名之後,方可議及之話,細細說了一遍。端昌聽了心下暗吃一驚,因想道:“我與鳳小姐已有生死之約,衹望功名成就,即覓行蹤,以完樂昌破鏡。怎許他成名之後議親?”因連忙說道:“父親何不竟說孩兒已有鳳婚,絶其妄念?”端居道:“柳刑尊愛汝聯姻,乃一團美意。況於我又有統屬之尊,豈可便遽拂其意?推說成名之後再議,已是不辭之辭。彼若會意丟開,豈不兩無形跡?倘若成名之後再來說起,那時直說已聘,便不嫌唐突了。”端昌聽了,怏怏不快。遂題詩一首以明己志。其詩曰:
  拆散名花恨不勝,忍牽野蔓與閑藤。
  分悲月夜和誰說,獨傍春風祛自憎。
  信杳音瀋徒有淚,魂來夢去總無憑。
  非關意馬牢拴定,久矣心窩係赤繩。
  不一日宗師錄科,端昌早有了科舉。又過些時,場期已促,端居遂叫李氏與孩兒收拾行囊,差人服事,前去赴試。端昌遂辭別父母,到了湖廣省城住下。不幾日,已是初八頭場。端昌隨衆入去,候得題目下來,真是才高不讓,早已風雨驟至般落稿,兔起鶻落樣謄真。他人尚攢眉執筆,端昌早交捲出場。甚是得意。二場、三場也是如此。場完即同傢人回到宜城。
  端居叫他寫出場中文字看了,果是篇篇氣滿神足,歡喜不勝。端昌衹在衙中靜聽消息。過不得數日,早鬧哄哄報到宜城縣來,見端知縣道:“老爺恭喜,大相公已高中了!”端居見報,忙討報條來看。看見兒子已中了第二名經魁,不勝大喜,遂賞了報人,命端昌仍帶了傢人,到省拜謁主考房師。俱見他年纔十七八歲,又生得美如冠玉,又中得高,拜見時相待甚優。端昌又會了同年,在省忙了數日,方纔回來。
  卻說柳星自從王成美議親之後,便安心等場後消息。到了八月初,忽報他入簾閱捲,他便歡喜欲中端昌,成婚更易。不期到場分房,他卻分在外簾,大失所望。今見端昌中了第二名舉人,心中大喜,遂着人請了王成美來,說道:“端新貴已躍竜門。賢契前言,正此時矣。”
  王成美便不敢怠慢,遂備了一副盛禮,來見端縣尊作賀。端居再三謙謝,衹得收了。王成美說道:“生員今日之來,一為拜賀,一為令公子親事。嚮日曾蒙老父母大人金允。今令公郎先生既已成名,生員今日踐約,願為柯斧。”端居聽了愕然道:“柳刑尊之命,豈敢不遵?奈小兒緣慳,前已有聘矣。辜負刑尊美意,乞賢契為我一辭。”
  王成美聽了大驚,因問道:“今春柳老師,深知令公子未歸玉鏡,私相愛慕,故托生員以結兩姓之好。復蒙老父母大人定約,成名方議。今老父母忽言有聘,毋乃戲耶?”端居道:“婚姻大事,刑尊上臺,一時不便直言,故藉場後成名緩復之,何言戲也?”王成美又說道:“且請問令公郎之姻,還是在柳公之先,還是在柳公之後?又不知所定者何姓?作合者何人?乞老父母大人細言,以便生員轉達。”端知縣道:“小兒自幼已蒙鳳御史不棄,將令愛許配與他。已請媒作合久矣。衹因本縣待罪於此,鳳公又遠謫邊庭,故尚未受室。”王成美聽見端知縣說得鑿鑿有據,衹得別過去回覆柳星,且按下不題。
  卻說端昌自中了舉人,心中甚是快活,恨不能即刻起身進京,以便尋問消息。不期終日被這些同年往還,竟無一刻之閑,衹得對父母說道:“孩兒幸叨一第,少不得要進京會試。孩兒在傢應接甚煩,莫若早進京去,潛居寺院,清清閑閑,也可溫習書史,以圖上進。若臨期纔去,倉卒奔走,非所宜也。”
  端居、李氏見他說得有理,衹得料理停當,打發傢人端敬、端勤,路上服侍。端昌遂拜辭父母,帶領傢人起身。一路由長江進發,端昌心中想道:“我如今進京,少不得路過臨清,便好訪問唐傢父母。但間別數年,不知二人如何光景?衹怕見面時還記不起我舊時的模樣哩!待我細細說明,定有一番驚喜。”想到此處,便恨不得一時飛到。遂吩咐船上道:“我有急事,要早到臨清。可與我努力兼程。”船傢見公子吩咐,不敢遲延。
  不一日到了山東碼頭,傢人早雇下轎馬,望北京而來。又行了數日,端公子問道:“前去臨清還有多遠?”端敬道:“前去衹有一日路了。”到了次日,端公子在轎中,眼巴巴恨不得立刻就到。遂不坐轎,倒騎了端敬的馬,雖比不得轎中安穩,卻喜馬上還可眺望,將心事散散。怎奈愈行愈遠,直到日落銜山,方纔到了臨清。因不便去尋問,衹得歇在店中。端昌一夜無眠。
  到了次早,也等不得吃飯,就叫端勤在店看守行李,自己即帶了端敬,出門一路找來。怎奈臨清地廣人稠,街道冗雜。端昌雖離此地也衹數年,且他在臨清時年又小,又不甚出門,那裏還記得當時的門面路徑?遂疑疑惑惑,衹管走來走去。端敬因問道:“相公走來走去,不知尋誰?”端昌道:“我有一個至親在此,急要見他一面。”端敬道:“相公既要尋親,豈無姓名住處?”端昌道:“我小時曾在此住過,論起來門巷也還該記得,不料東不是、西不是,竟忘記了。”端敬道:“相公既不認得住處,衹要記了姓名,就好尋了。”端昌道:“我這親姓唐。”端敬道:“這就好問了。”便逢人就問,也有人說在前邊的,也有人指說在後邊的。二人及至尋到,卻又別是一個唐。
  端昌急得沒法,衹見街旁一個老人傢,嚮着日色在那裏打草鞋。因近前問道:“請問老丈,這邊有一位姓唐的,住在那裏?”那老兒衹是低着頭做他的草鞋,全不答應。端敬道:“想是這老兒有些耳聾。相公可問高些。”端昌沒法,衹得又走上一步,將手輕輕的撲着他的背,道:“我是過路的,要尋問一個唐傢,你可認得嗎?”
  那老兒忽見有人問他,方停了手中的草鞋,擡頭一看,見是一位相公,連忙立起身來道:“不敢不敢,姓湯的就在前面,是我的親戚。”端昌見他果然是個聾子,衹得又問道:“我問的是唐不是湯。”那老兒笑嘻嘻的指着道:“這邊轉彎去第三傢就是郎傢了。”端昌也忍不住笑起來,大聲說道:“我問的是唐不是郎!”
  那老兒方纔明白,因笑嘻嘻的說道:“原來是唐。但我這所在,姓唐的頗多。不知還是問那一唐?”端昌道:“我問的是行醫的唐希堯!”那老兒聽見,連忙問道:“小相公,你問這唐希堯怎麽?”端昌道:“他是我的至親,數年不會,故此要問他。”那老兒道:“這唐希堯不在了。”
  端昌聽說不在,吃了一嚇,因驚問道:“他為何不在?莫非死了嗎?”那老兒道:“阿彌陀佛,怎麽就咒起人來!不當人子。相公若問別人,也不曉得。我老兒與這唐希堯自幼相知,衹可憐他無子,剛剛繼得一個兒子,又被人算計死了。”端昌忙問道:“你可曉得為甚麽被人算計死了?”老兒道:“衹因他有個侄兒,叫做唐塗,要謀占叔子的産業。見叔子過繼的這個兒子甚是聰明,府、縣俱考了案首,犯了侄兒之忌。守到進場這日,天還未明,唐塗父子行兇,竟擡出城外打死了。唐希堯傢中竟不曉得。可憐他夫妻兩口,日夜想念,七八想死、哭死。”
  端昌道:“唐塗謀死事情,他如何肯對你說?”那老兒道:“他如何肯對人說?衹因後來騙了唐傢的銀子,兩個兒子分不勻,吵鬧說出來。是我居間調停,故此曉得。”端昌又問道:“這都罷了。但不知如今唐希堯怎樣了?”那老兒道:“後來被侄兒串通光棍,將人命賴他,把一個好好的傢私弄得精光,無處存身,近聞得他往下路依傍親戚去了。”
  端昌又問道:“可知他如今在甚麽地方?”那老兒道:“他要避這侄兒,是悄悄去的。如何肯說出地方?”端昌又問道:“他這侄兒如今怎麽了?”那老兒道:“惡人自有天報,他竟全家害瘟病死了。”端昌又問道:“你這邊原有一位鳳御史老爺,如今可在傢嗎?”那老兒說道:“這鳳老爺數年前被仇傢陷害,已降了邊外驛丞,同了傢眷去了。”端昌又問道:“他傢還有人嗎?”那老兒道:“自從鳳老爺去後,傢人無主,各自四散,房産俱被人占去了。”
  端昌聽見兩傢俱是如此,真正是哭不得、笑不得,衹得嘆了數聲。因見這老兒說了半日的話,遂叫傢人取了五錢銀子賞他。那老兒接了銀子,滿心歡喜,因作下半個揖去道:“多謝相公賞賜。下次若要問親戚,衹來問我。”端昌空訪了一場,無可奈何,惟暗暗啼噓。衹得回到店中,又過了一夜。這一夜在店中,正是:
  重來指望說從前,不道重來是枉然。
  想想思思心欲碎,那能魂夢得安然。
  次日,端昌衹得起身。不日到了長安,叫人尋了寓所,安頓行李。心上雖係念希堯,悶悶不悅,卻因場期在邇,衹得藏修守候不題。
  卻說這王成美受了端知縣這些說話,連忙來見柳刑尊,細細述知。柳星見說,大怒道:“端知縣甚是無禮!我一個刑廳,與你知縣聯姻,也不為辱你。我一個進士的千金小姐,與你這老貢生的兒子成親,孰輕孰重?怎一毫世務也不知?我所愛者,止不過犁牛之子耳。他說鳳儀有約,況這鳳儀忤觸朝廷,流貶關外數年,這段姻事從何結起?既是鳳儀有約,當日初議時何不明言?今日又朦朧推托?此不過見兒子新中,不屑與我聯姻,故此推三阻四,奚落於我。你今尚在我屬下,怎這等可惡?也罷,今日再煩賢契去對他說,無論鳳傢親事有無,即使果有這鳳儀之女,已在關外多年,存亡未卜。近來也不知嫁與那個驛丞的公子了,即使此女尚在,塞外風霜,花容憔悴,也不堪作玉堂金馬之配了。”
  王成美無法,衹得又來見端知縣,細細述了一遍,道:“這段姻親,實是門當戶對。況柳老師令愛貌美而賢,足堪為公子之配。”端知縣道:“小兒臨去時,曾說鳳傢姻事,一絲已定,生死不移。决不以富貴易念。此乃小兒敦義之處,本縣亦不能強。何柳刑尊不察,強使退婚、就婚?風化所關,非所宜出。即使可強,亦要男貪女愛。若逼迫而成,恐亦非父母之教也。”王成美衹得說道:“老父母大人與令公郎所見,自是不差。但生員想來,仕途窄狹,誠恐好事不成。柳老師惱羞變怒,未免於老父母大人有礙。”端居大笑道:“居官賢否,自有公論。賢契倒不消為我慮得。”
  王成美見端知縣迂腐固執,衹得回來細細告知柳星。柳星勃然大怒道:“我將好意待他,他反無禮待我!他一個貢生,多大腳力?虧得上臺擡舉他,故此一嚮安然。”因說道:“賢契且回,我自有處。少不得他有求我之處。衹怕他自來求親,也不可知。這也且慢說。”王成美見兩邊參差,甚覺無趣。衹得告辭。柳星便暗暗尋思,要捉弄端知縣一番,使他知悔。
  過不得月餘,恰好按院到省,衆刑官進見,即當面發下許多已結、未結、積年的疑難文書與各刑官,叫他一一審明回報。衆刑官俱吃了一驚,皆面面相覷,不敢則聲。早有柳刑官上前跪稟道:“宜城縣知縣端居,素稱折獄。容刑官帶回,使他審定回報,無不合宜矣。”
  按院聽了,即發與柳星帶回。柳星歸到衙中,衹將容易留下自己審錄,揀那些疑惑難審之事,俱着仰宜城縣知縣審明,詳院定奪。端居衹得逐件細審,及送到柳刑廳處,柳星又駁下來。審不得三五件,尚未結局。柳星又發下數十件來,不幾日案積如山。端居衹得慢慢審去。怎當得柳星動不動說是按臺事情,不可遲延,火速着人來催。弄得個端居日不安、夜不寧,審了月餘,漸漸有些頭緒。
  不期柳星又發下許多來,端居想道:“按臺審錄,原是刑尊之事,與知縣何涉?如此發來,不過刑尊為姻事不諧,故藉此來奈何我。我若再不知機,衹消他撿出一些不到之處,在按君面前撥弄是非,豈不將我名聲壞了?況我孩兒,鳳傢這頭親事是他心中所慕,經過幾番垂死,而猶念念不忘,堅守其義。我為父的,豈可一旦畏勢變常,使他終身抱恨,豈非我為父的陷之於不義了?我在此為官,雖略略有些名望,怎當得理刑與我為難?他是上臺耳目,若墮其術中,非削即貶,豈不出醜?且我年已望六,何苦戀此浮名?況我孩兒又能繼我之業,何不乘其未動之時,告病回去,優閑林下,以樂天年。”
  主意定了,遂吩咐掩門,連夜做成文書,到上司去告病。喜得上司一嚮知其清廉,遂準他回籍養病。病好再補原官。不一日文書下來,端居大喜,遂將一應事情,留與後官。柳星忽曉得端居告病,還打帳到按院處留他,怎奈各上司俱批準回籍。見事不能輓回,衹得罷了。端居遂辭了各官,竟同夫人,帶了僕從,起身回去。宜城縣百姓俱焚香遠送。端居此時,真是無官一身輕,竟自自在在一路回來,不題。正是:
  涉世難逃是與非,為人衹合要知機。
  一朝脫卻樊籠去,好似高天鴻鵠飛。
  卻說端昌在京住下,細細訪問,方知鳳儀降在榆林驛做驛丞。心中想道:“既然鳳老伯尚在,則小姐自然無恙。小姐無恙,定然為我堅守。我若再能僥幸,則見小姐之面,尚有可望。”遂將一切外念放下,自在下處揣摹。到了場期,依舊入場文戰。衹因胸藏錦綉,筆帶風雲,早三場得意。到了揭曉之日,竟高高中了第六名會魁。
  到了殿試,對策詳明,言多剴切,竜顔大悅。又見他年少,遂賜端昌榜眼及第。端昌得中之後,十分榮耀,在京中遊街三日,即選入翰林院編修。就有在京多官,見他少年高中,凡有女兒之傢,人人羨慕,俱着人來求親。端昌俱一力以有聘辭了。怎當得回了這傢,又是那傢來求。端昌見瑣碎得不耐煩,衹得在齒錄中填了娶妻鳳氏,衆人看見,方纔住了。
  此時,曹、石等終日驕功恣意,驅逐大臣,天子亦甚薄之。衆臣雖有章疏,不敢明言,虛應故事,俱留中不發。端昌因想道:“鳳儀當時降削,使我與小姐不得團圓。曹吉祥、石亨二人實罪之魁也。我何不參他一本,倘蒙聖上垂憐,一則為國,一則為私,放回鳳儀,則我那表妹隨父回京,相逢有日矣。若空空妄想,一毫無益。”即將二人惡跡,細細草成一疏上了。
  天子大喜道:“不意新進小臣,倒有如此膽量。不避權姦,深為可嘉。”遂將二姦即日削職,鳳儀欽賜還朝,官原舊職。聖旨下了,誰敢不遵!端昌見了,不勝大喜道:“不意聖上憐準除姦,又蒙賜歸嶽父。這段姻親,皆出之聖恩矣!”遂望闕拜謝。
  方欲差端勤馳書告知父母,忽見湖廣報到,說端知縣告病致仕。端昌吃了一驚,道:“別來不久,父親雖然有年,尚還筋力未衰。為何忽然有病,以致解任?今既聞知,豈有不歸省之理。”遂要打點上疏歸傢省親。又想道:“既然父親患病,為何不有傢書?莫非其中尚有委麯?”又想道:“目今鳳老伯已是賜回,大約不久可到。他來我去,豈不又是一番錯誤?不如且候候傢書,並見見老伯與伯母、小姐,說明婚姻,然後省親歸娶,豈不一舉而兩得?”端昌因在京中等候。衹因這一守候,有分教:
  想望無限歡欣,見面俱成惆悵。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賢父母姻聯纔與貌 俏孩提緣弄性兼情
第二回 昌秀纔遭祖籍戍邊 杜娘子隨夫軍出塞
第三回 夫妻涉險忍割愛棄孤兒 親戚尋歡忽遭姦攘幼女
第四回 大強盜劫奪算越姦越拙 小兒女飛花詠愈出愈奇
第五回 秀纔軍出奇計一時遭際 兒女情再題詩對面勾挑
第六回 言情說義花下訂盟 遭惡逢恩途中過繼
第七回 唐希堯忍苦時遭惡侄生磨 昌天佑無心中救親人落難
第八回 昌小姐女思男悲吟一麯 端公子男思女痛哭多時
第九回 香奩纔女代傲父做真壽文 絳帳庸師為愚徒集假傢課
第十回 端郎閱報驚流離相思欲死 昌女評文疑盜襲鑒拔如神
第十一回 題詞寫恨忽遺失露出幽情 行聘求婚乍聞知驚成死病
第十二回 昌小姐苦在心頭甘死節 周總兵變生意外悄移花
第十三回 唐希堯遭侄害流落到他鄉 昌天佑賴友扶錦衣歸故裏
第十四回 老知縣性傲一朝歸 小榜眼才高三及第
第十五回 遭遷御史苦思君遠塞得生還 改姓貴人不忘舊中堂抵死認
第十六回 飛花詠夫妻小會合 玉雙魚父母大團圓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