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三春夢   》 第十四回 餘世堯重整旗鼓 何元帥失敗湯溪      佚名 Yi Ming

  且說劉進忠嚮楊飛熊諸位言曰:“諸位先生,本帥欲將潮城的文員武職更易,又要將府縣庫銀,盡搬取入帥府,以充軍需之用,公等尊意如何?”蔡賜平言曰:“大人所見甚遠,即當施行。”楊把總曰:“小把總有一事,啓大人,目前公旗掃除繳盡,不日清軍臨潮,望大人預先準備三事,防禦保守潮州城池。”劉進忠曰:“本帥皆仗楊先生主張。望祈指示。”飛熊曰:“一者,葫蘆山可速建造城廓,令大將鎮守潮城,方可保得無虞,若不建城,命大將守住,倘被敵人所占’葫蘆山一觀城內,分毫俱見,用火炮山上放下,潮州即陷,不可不先為防備也;二者,可先堆積糧𠔌,以防攻戰應用,此所謂未行軍先行糧也;三者,備積草料,修繼軍器,辦理火藥。此三事準備停當,方可拒敵大軍。”劉進忠曰:“請先生調遣行辦。”
  楊把總隨令千總石志昂、林永清二將督掌,建城葫蘆山城廓。
  令把總朱中原、李雲貴二將往各邑中催討糧𠔌。令把總李順天、楊興寧二將調理堆積草料。令把總邱振威、李玉清二將修整軍器。令把總黃啓明、施名義二將臺辦火藥,衆將依令而行。劉鎮這日即命傳令更易之事,汪道臺與劉大人至契,免緻廢易。
  其所廢易者,潮州府吳科祥,以程鄉縣王士雲為知府;廢兩廣分司彭景文,以大埔縣呂書閣為分司;廢海陽縣顧士存,以潮州府經歷廳為海陽縣知縣;守備林紹基着署大廳遊擊,即廢城守都司張繼善,以千總梁成竜着署城守都司印;命妻弟王舅爺為糧餉官。傳令潮屬軍民人等,各都留發,以歸明製。令廢易之官吏,即日回歸田裏,不許在潮住居,違令者軍法無容情也。
  傳令程鄉縣遊擊朱廣竜,將各訊口軍兵,召入潮城之內,紮為前、後、中、左、右五營聽調。令潮州竪起大明永歷甲寅二十八年旗號。
  小作探軍奉命探得瀋瑞旗婦消息,入稟曰:“啓大人,瀋瑞逃走在饒平,旗婦妍者投入民傢為妻,生得醜陋,投入富戶為奴婢。”劉鎮聽報,命把總朱中原、李順天往說澄福鋪前後鄉村人民知悉:“本帥皆因旗奴虐害你等人民百姓,因此起動幹戈,掃除公旗人等。今有韃婦逃入民傢為妻為婢,隨着丈夫到我潮中或三年腹中有孕,日後生係男子長成,反留此旗種於潮州之中,本帥恐你愚民無知,不有遠慮。今以出示佈告,倘若娶旗婦為妻為奴者,可將他一概趕出,如敢違令,本帥訪知,查出究治重罪。”各鄉中人民聞知劉大人有命,就將旗婦逐出,一等子弟將為妻者不忍逐去,被父老責駡,一概趕出,衆韃婦無處可以棲身度生,都往諸門叫化,求乞人民之傢。思起這旗婆當日淫殺舊恨,誰肯施濟與她?不上一月之久,餓死道路者不可勝言。
  且說餘世堯、柳賽妃二人,保護千歲車駕來到饒平縣。
  世堯將府內與王眷安祝這日千歲坐於內堂,對世堯言曰:“進忠反叛,本公全軍俱喪亡於潮州,如何回見聖上?”世堯曰:“千歲勿憂,待小將就饒平縣竪起招軍旗,招集軍馬,攻擊潮州城,擒住劉進忠,捆來解京定罪。”公爺曰:“若能擒住劉逆,本公就無憂也。”即命世堯擇日竪起招軍旗。
  且說上饒有一個姓詹名四子,聽知饒平招軍,來到饒平。
  見餘總爺曰:“小人有言,欲求千歲。”世堯問他姓名,詹四子以實對答。餘世堯曰:“姓名既以知悉,欲求見千歲,有何緣故?”詹四子曰:“小人到來,有幾千軍馬,進與千歲破賊,望總爺引見。”於是引入見千歲。千歲問曰:“四子今日來見本公,有何事故?”四子曰:“小人來進幾千軍馬與千歲,未知千歲肯受麽?”公爺曰:“軍馬在於何處?”四子曰:“千歲欲攻潮州,何用招軍?可請宗親前來相助。”公爺曰:“瀋姓宗親,住在何處?”四子曰:“詔安瀋姓,共有萬餘,況兼饒富,前往相請,哪有不來之理?”公爺曰:“雖然如此,誰人可往?”四子曰:“啓千歲得知,小人頗有口才,願為千歲做說客請來。”公爺聽說,心中欣喜。詹四子一宿晚景,次日望詔安縣前來,行了一天,便到。說請瀋姓宗親,共有三千餘人,各執兵器,每人自背三鬥白米為口糧。詹四子進入內府稟知其事,公爺曰:“幸得宗親皆肯為力。”重賞四子,宰殺豬羊,大擺筵宴,款待瀋姓宗親,暢飲三日。公爺命世堯領宗親往教場操練。這且不表。
  衹說石井鄉中,有一英雄姓劉名士元,別號咬樹蟲,聞知詔安瀋姓有三千餘人,自持兵器,自背口糧,來饒平縣相助公節,攻打潮城。劉士元嘆曰:“瀋姓宗儀真是難得,我想瀋姓宗儀如此情重,我等劉姓,豈無宗親之情乎?不免走到潮城報知劉鎮便了。”於是來到帥府稟知,轅門官引入內堂,叩見劉鎮。劉鎮問曰:“你是何處人氏?姓甚名字?今日到此有何事故?”士元曰:“啓大人,個人是饒平縣石井鄉,姓劉名士元,今有詔安瀋姓,有三千餘人,自持兵器,自背口糧,相助公爺攻打潮城。小人嘆想,瀋姓宗儀許重,我等豈無宗來之誼,故此小人前來稟知大人,預先準備。”劉鎮大喜,劉士元在帳前候用,即請楊先生等入內堂商議此事。
  劉鎮曰:“楊先生,饒平有一劉士元到來,報說瀋瑞請詔安瀋姓宗親共統三千餘人,自持兵器糧食,欲來攻打潮城,未知先生有何主見?”楊飛熊曰:“啓大人,鄧、於與衆旗奴。何等英雄,小把總略施小計,管教一鼓而盡,何怕餘世堯乎?待他軍馬至潮,我等自有破敵之策。”劉鎮曰:“先生,依我之見,本帥欲動軍兵,攻打饒平縣,擒出瀋瑞,未知先生尊意如何?”楊把總曰:“啓大人,饒平山路兀窄,安能容我等大軍,況兼地形似仙人醉酒,愈打愈醒。明朝王十朋先生,不第,嘗遊學寄宿在雙流寺中觀書,是夜聽見更鼓之聲。十朋先生言曰:‘此雙流寺離皇城一百五十餘裏,怎麽聽有更鼓之聲?如此今日聽有更鼓漏滴,不久這裏定欲置建縣城。我思天下大旱,此處半收;天下大亂,此處無憂,從來倘有製建縣城,定作饒平二字’及至成化十七年,果然置城,挂饒平縣字樣。小把總思饒平周圍,都是高山峻嶺圍住,僅有一條山門小路進入,安能攻擊?”劉鎮曰:“先生之言差矣!任他弱水、孱沙、梧桐、石壁,本帥亦欲攻破饒平,擒捉瀋瑞方消本帥之恨。”
  楊把總聽劉鎮之言,决意欲打饒平,即對答曰:“大人,既欲起軍取饒平縣,須着有一人引路,方可進軍,小把總有舊友乃是饒平縣和園鄉人,姓文,待我修書命人帶往和園鄉,請他到來引路。”劉鎮曰:“先生尊友是何名字?”飛熊曰:“此人姓文名殿左,他弟名殿右,係獵戶出身,亦有本事,劉鎮曰:“既然文傢兄弟這等英雄好漢,速請修書命翁喜前去,請他兄弟出山。”按下未表。
  且說劉鎮次早,又請蔡賜平、鄒可玉、徐光入府議事,諸人聞召趨見劉鎮。劉鎮問曰:“諸位名公,本帥欲起軍攻取饒平,意欲拜楊先生為軍師,質問諸公之意何如?”蔡賜平等齊聲答曰:“大人主張無差,拜立軍師,方好調兵遣將,專有責成。”劉鎮曰:“本帥又欲拜立行軍元帥,帳前衆英雄,未知誰可當此任者?公等為我舉之。”鄒可玉曰:“啓大人,我觀何若順胸藏韜略,智勇雙全,寬宏有量,賞罰分明,定然堪當此任。”劉鎮曰:“公等所舉無差,請徐奇亮先生,擇定良辰吉日。”徐光曰:“啓大人,第三天乃是上吉日辰。”議定俱各告退,明日翁喜帶書到和園,請文傢兄弟兩三日同來引見劉鎮。劉鎮大喜曰:“二位明公駕到,本帥有失遠迎,休得見怪。”
  殿左兄弟答曰:“怎敢,小可係舊友錯薦,蒙大人呼召,冒昧進入帥府,多多得罪,而今未卜召小可兄弟到來有何示諭?”
  劉鎮曰:“告知明公,本帥欲啓軍攻取饒平擒拿瀋瑞,衹為山路兀窄,故請明公到來引軍。”言罷吩咐設宴相待,不在話下。
  再講明早劉鎮先請蔡賜平等。賜平聞召與衆將入府,劉鎮嚮衆言曰:“今日本帥舉事,蒙諸公等相助,可謂幸矣!今有數千之軍,沒人執令調遣,蒙蔡先生酌定,拜楊先生為軍師,何先生為行軍元帥,諸公尊意如何?”衆將齊聲道曰:“大人主張妥當。”劉鎮大喜,即命守備林紹基、李有祥二將去請楊先生進府,片時之間已到。劉鎮起身言曰:“啓先生,目下帳前數千甲兵無人執掌,諸公議定今日,請先生登壇拜將受軍師印,掌管兵權之職務,”楊飛熊曰:“小把總學淺才疏,安敢管此重任?”蔡賜平等在旁齊聲言曰:“事已至此,先生休得推辭。”飛熊曰:“蒙主公之德化,承諸位之保舉,暫從尊意。”
  蔡賜平請出軍師印,鄒可玉請出王令,徐奇亮請出尚方寶劍到於大堂之上,劉鎮親執軍師印,步上壇來,諸先生拜授。楊飛熊進前推金山、倒玉柱拜受軍師印畢,接印上壇。劉鎮下拜復禮畢。楊軍師曰:“啓主公,飛熊才疏學淺,恐誤軍機大事,主公可拜請鄒、蔡、徐三公為參謀,共理軍政。”劉鎮聽說喜曰:“先生此言正合我意。”蔡賜平等齊聲言曰:“我輩無學,安敢當參謀之任?”劉鎮曰:“諸位先生,不必太謙。”賜平等言曰:“既蒙主公鈞旨,何敢違令?”三人進前,同主公各各下禮拜畢。劉鎮召何英進前曰:“明公,本帥請先生拜為行軍大元帥。”何英曰:“我輩村夫俗子,有誤此任。”劉鎮曰:“諸公議定,先生切莫推卻。”楊軍師言曰:“先生韜略出衆,機謀過人,堪當此任。”何英曰:“承蒙委托,敢不盡力。”
  蔡參謀請出元帥印,鄒參謀請出師令,劉鎮執帥印登壇,何英近前下拜禮畢,見主公行禮拜畢。又拜謝軍師與衆位參謀禮畢,各各依位坐定。楊軍師傳令,衆將準備,明日帳前聽點,不得違令。是日帥府內衆將暢飲而歸。次日劉鎮升堂,蔡賜平、鄒可玉、徐光三人來見,劉鎮即命千總梁成竜,往請軍師進府行事。劉鎮衆參謀均迎接軍師入內堂,兩旁侍立者五軍參謀使,五軍提點使進上花名册,本軍師遂點程鄉遊擊朱廣竜;都司溫嶽川、程國英、餘國寶、董萬年,守備崔雄榜、蔡長高、林紹基、朱光、李有祥、郭三坤、郭三元;千總趙世春、丁朝鳳、石志昂、林永清、陳有美、梁成竜、張金星、林五常;把總陳文禺、楊興寧、邱振威、李玉清、李雲貴、詹兆奇、黃啓明、施名義、曾大雄、鄭玉連、彭光輝、黃禹烈、劉成都、鄧陽江、梁朝紀、陳漢中、朱中原、李順天、石飛竜、楊志勇;馬軍大將洪大武、羅天山、章文表、施惠星、好興祖、瀋自高、周世通、卓三寶、石長城、高平章;民將係是張暢開、郭懷沛、邱齊、邱英、劉士元、李天成、謝宗、謝天、吳惠安、吳清、文殿左、文殿右各營二十四名;頭目將翁喜、戴德、吳興,吳傑、陳吉和、陳茂和、邱照熙、邱照順、郭高春、郭寄春、章良卿、高昂、高興、洪隆光、曾可周、蘇德、江俊豪、江俊傑、江俊英、黃九川、黃九源、黃九河、黃九江,十八名英雄陳殿等,三十六名小英壯謝五等。點將已畢,楊軍師曰:“諸位將軍本帥承主公鈞命,執掌兵權,皆賴你等諸公之力,但煩行軍戰陣能進能守,各各依令而行,有功者賞,違令者斬。”衆將俱各遵令各回本帳。
  且說劉鎮傳命何元帥點馬步軍大將三十員,軍兵四千名,候令起行,攻打饒平縣。何元帥即日點齊衆軍兵,同劉鎮軍帥到校常祭旗已畢,放炮起軍,望饒平縣進發。
  遠探報入饒平城內帥府,餘世堯聽報。餘世堯即進到千歲參謁稟曰:“啓上千歲,劉進忠領大將數十員,起進兵四千,前來攻打饒平。”公爺驚問曰:“世堯,劉進忠軍馬到來,怎麽主張?”世堯對曰:“千歲勿憂,待小將領軍往漳溪拒敵劉進忠,管叫他片甲無存。”公爺曰:“你等須當小心。”世堯曰:“千歲不要挂心。”即日領大埔守備陳鳴和,千總張朝城、朱起鳳,把總範崇略、餘大江、呂武德、張信和七名將,帶軍兵並瀋姓宗親共三千餘人,放炮起馬出山鎖門,望漳雲前來。
  旌旗齊整,雄馬嘶聲,槍刀明亮,盔甲鮮妍,浩浩蕩蕩而來,直抵黃昏時候,方到漳溪,傳命紮下營寨,當住路口。這且未表。
  且說劉鎮軍兵將近黃山坑,探軍飛報馬前曰:“啓稟主公得知,餘世堯軍兵紮營於漳溪。”楊軍師聞報,傳令軍馬,至黃山坑安營。
  次早,軍師與主公商議進兵,楊軍師令都司董萬年,領大將八員,帶軍兵一千,往漳溪攻打饒營,董萬年領令帶軍將殺奔樟溪而來。饒軍報知餘世堯。世堯即領衆將引軍出至營前,擺成陣勢迎敵。董都司傳令,將軍馬列開,持刀出馬,立在門旗之下,餘世堯見潮將出馬,叱曰:“反國逆賊,今日到此,前來受死麽?”董萬年曰:“你這旗奴,我等大軍到來,可將瀋瑞獻出,免你一死,還敢領軍擋住去路,管教你死在眼前。”
  世堯躍馬舞刀殺來。董萬年出門迎敵,兩軍金鼓齊嗚,叫殺連天,潮軍殺出,饒兵敵住,千總張金星,林五常二騎齊出。饒將範崇略、呂德武二將雙迎;餘大江、張信和各挺兵器殺出,潮陣把總詹兆奇、李雲貴按戰,梁成竜、陳有美、黃啓明、施名義一擁殺上,饒平營千總張朝城、朱啓鳳前進交鋒。董萬年被餘世堯殺得不能招架,慌忙退走,餘世堯與守備陳鳴和乘勢望潮軍衝殺,潮軍各自潰奔。世堯追至十裏,鳴金收軍回營,萬年敗至十餘裏,計點軍兵,折去二百餘名,領殘軍回歸黃山坑,至坑前請罪。軍師曰:“勝敗常事,何罪之有?將軍請起。”
  萬年叩謝起身。次日軍師命何英元帥,攻打漳溪營寨。何英領大將十餘員。帶軍一千五百名,直抵饒營討戰。小軍報知餘世堯,世堯對衆將言曰:“我聞何鑽子,乃是劉進忠第一員名將,今日交鋒,諸將不可輕敵。”衆將得令。這餘世堯全身披挂,各持兵器,上了戰馬,領軍出營,將人馬列開。餘世堯手舉一支齊頭大刀,二十一斤重,進前叱曰:“逆賊又領軍再來尋死麽?”何英曰:“旗奴,你口出大言,該當何罪?”世堯大怒,舉鋼刀殺來。何英手執雙鈎鐮,出馬迎戰,都司餘國寶殺出,大埔守備陳鳴和進前敵祝金鼓連天,拋聲振地,饒將張朝城、朱起鳳一齊殺上,守備林紹基、李有祥二將接戰。劉軍殺來,饒將對敵。叫聲如雷,一場混戰。餘世堯與何英真是棋逢對手,自午時一來一往刀上刀下,直戰至申時,未見勝負。兩軍觀看,無不喝采,彼的手快,此的眼捷,一挺一避,戰到日將西沉,各自鳴金,收軍回營。何英至帳前繳令,稱贊世堯英雄無二,餘世堯回營,對衆將曰:“我嘗聞何鑽子之名,今日交鋒,果然名不虛傳。”過了一天,劉鎮與軍師議論開兵,攻打饒營。
  軍師言曰:“主公勿憂,待明日再令元帥出軍,諸公可領軍將助戰,决定全勝。”是日,軍師令何元帥何英,帶軍攻打饒營,同請主公助戰,何元帥領令,帶衆將軍兵為前隊先行,劉進忠領軍將殿後,奮殺饒營前來,列開陣勢,潮軍大叫嘶殺。聽見三聲炮響,鹿角齊鳴,世堯同衆將出營,擺開人馬,世堯立馬橫刀,在於門旗之下,觀見劉進忠,大叫一聲:“劉進忠,聖上封你為總兵官之職,食君之祿,必報君之恩,此是臣子之分,何敢造反?”劉進忠曰:“你這旗奴,口出大言,你知鄧、於二奴之死麽?”言畢,叫聲:“誰位將軍,與我擒此旗奴。”
  何英舉雙鈎鐮一馬殺出,饒營把總範崇略,叫一聲:“主帥,待小將立斬此賊。”手提大錘,出馬接住何英交鋒。
  不及三合,被何英趕上一步,將鈞鐮望範崇略頸上一刈,頭已落地,身墜馬下。世堯觀見大怒,提刀殺來,何英敵住,金鼓大振,聲叫大絶。饒陣守備陳鳴和,千總張朝城、朱起鳳,把總餘大江、呂武德、張信和,六將一齊殺來助戰,潮將十餘員,亦即出馬迎敵。
  劉進忠推動三軍,把饒軍殺死三百餘人,陳鳴和等不能拒敵,敗走回營。世堯見軍兵敗走,架開何英器械,退回營中,令衆軍放箭。潮軍追至營前,箭如雨點,軍將難以近邊。
  饒軍無出,劉鎮傳令,收回軍馬,掌得勝之鼓回黃山坑營中。
  按下。
  再說餘世堯,到中軍帳坐定,滿面愁容,對衆將言曰:“進忠賊將甚衆,如何設法?自今之計,怎麽主張?”陳鳴和獻計曰:“啓主帥得知,小將想有一計策,未知可行否?”世堯曰:“計將何如?即速賜示。”鳴和曰:“小將領五百小軍,往湯溪深坑之中,密林之內埋伏,準備小輪車五十,其內實草料,主帥候至二更之後,紮起營寨,領軍退回饒平,劉進忠聞知,一定起軍來追,追入湯溪,我等放炮為號,號炮響動,主帥領軍回轉殺來,我等埋伏之軍,推出火輪車,截住放火,潮軍無歸路,兼山路兀突,管教進忠全軍俱喪於湯溪地面。”餘世堯聞言大喜曰:“將軍妙計,依計而行,即速準備前去湯溪埋伏。”世堯候至二更時分,傳下將令拔寨退軍回歸饒平。按下未表。
  再說劉鎮有探軍報知,世堯退軍轉回饒平。劉鎮聽聞此言,即請楊軍師到帳前商議,飛熊曰:“啓主公,黑夜追趕,恐有姦計,未可出軍。”劉鎮曰:“先生之言休道多疑,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命文殿左為前軍行路,元帥前隊、本帥領衆將軍兵一千為合後。”文殿左諫曰:“啓主公,此去若進內浮山裏面,俱是山僻小路,黑夜軍馬難行,候至天明,進軍攻打牛屎門方是正理,又恐黑夜有埋伏,若中敵人之計,山路兀窄,難以逃生,切不可行。望主帥三思。”飛熊曰:“文將軍之言是也,候天明起軍未遲。”劉鎮曰:“先生之說差了,今日餘世堯大敗虧輸,乘夜逃走,此時若不迫趕,待至明朝,誤了大事,文將軍引路即速起軍追趕不可遲延。”何英領命,同文殿左兄弟帶軍將為前隊,劉鎮為後隊,望前路追趕,至四更時候,方到內浮山,文殿左、文殿右、劉士元、李天成、張暢開、郭懷沛六員步軍大將在前開路,何元帥同衆將領軍一千隨後,追入湯溪。
  饒軍在高山崗上,望見潮軍追趕前來,行過湯溪,就將火炮放起。陳鳴和聽見在密林之內,推出火輪車截住潮軍歸路,把何英軍將截做三段,大殺一場,餘世堯聽見號炮響,回轉殺來攻潮軍。
  山路兀窄,火輪車衝殺前來,擋住回路,文殿左等六將與元帥衆將知是中計,一齊拼力殺出陣圍,逃走回營,而一千軍馬,全喪亡於湯溪,無有一人得生。
  何元帥奔至內浮山,主公軍將方到,聽見火炮連天、叫殺振地,劉鎮知是中計,悔之不及,即欲進軍前去救應。
  衆將苦諫曰:“內面山僻小路,怎能容得我等軍馬行走?”
  話又未畢,何元帥與衆將逃到,說全軍俱亡。劉鎮大驚,即吩咐守備李有祥前去請軍師起軍,到內浮山紮營,再作商議,攻打牛屎嶺門。楊軍師與衆官在黃山坑營中聞報主公湯溪軍大敗,嘆曰:“主公貪敵,不納我言,緻中敵人之計。”又見李守備來見飛熊言曰:“小將奉主公之命,請軍師起營,徙入內浮山與主公商議,欲攻打牛屎嶺門。”軍師聽說拔營來見,主公劉鎮曰:“本帥不聽軍師之言,故有此敗。”軍師曰:“軍中勝敗皆是常事。”於是設席宴飲,忽見探馬來到席前跪稟曰:“啓主公,浙江省濟南王景源深,奉康熙主旨意,領大將五百餘員,雄軍十八萬前來徵討潮州,不日到來。
  小軍奉蔡參謀之命,請收軍回城。”劉鎮聞報大驚曰:“楊先生,濟南王大軍到來,我等安能拒敵?”軍師曰:“暫且收回軍馬,再作商議。”於是拔寨起行,回歸潮城,蔡參謀等出城迎接入帥府坐定。劉鎮問曰:“濟南王軍兵十八萬到來,我等幾千之軍如何拒敵?”未知諸公之意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逢秋霖韓江陡漲 遭春旱潮衆大饑
第二回 劉總兵三番賑濟 義成王奏住公旗第三回 於代子縱軍肆虐 拼命虎專打不平
第四回 農傢子暗入地獄 嚴通判夢上天堂第五回 觀霜降殺害把總 司馬橋截剝潮商
第六回 司馬橋旗奴被拿 烏山寨英雄拜盟第七回 進義吳勇遭毒手 光明國璉惡貫盈
第八回 楊飛熊觀星謀叛 餘兆奇進表復明第九回 太封君教訓逆子 續順公拿捉叛臣
第十回 白玉虎受謀行刺 楊飛熊將計除姦第十一回 五營將幫同起義 兩都統徵討叛臣
第十二回 鄧花面分攻劉鎮 劉掃帚大破旗軍第十三回 劉鎮乘機圍公府 賽妃護駕往饒城
第十四回 餘世堯重整旗鼓 何元帥失敗湯溪第十五回 劉潮鎮乞援藩帥 濟南王大下旗軍
第十六回 東津救火折大將 文嶽下山救潮民第十七回 曾仲單身劫營寨 何英用計燒軍糧
第十八回 文嶽請風施法術 源深大敗回廣東第十九回 世堯固守牛屎嶺 陸雄截劫陵雲山
第二十回 瀋鸞花拜恩盡節 康親王大義滅親第二十一回 文嶽設計拔營寨 曾仲泅江請救兵
第二十二回 英雄劫取轟天炮 元帥誘殺阿書泥第二十三回 林起忠泄謀處死 徐奇亮受計獻圖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