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周而復封筆孤本——往事回首錄   》 橘頌(3)      周而復 Zhou Erfu

  原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惠浴宇同志,他參加華東軍政委員會的會議時,我們相識。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原是行署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以後出任省長,在"浩劫"中,屬於"打倒"之列。"打"而未"倒","靠邊站",無事在傢。曾菲和他很熟,陪我去拜訪他。她介紹我的情況,並且談了到南京住在朋友傢裏。浴宇同志認為,應由政府方面出面接待纔是,那樣諸事方便,但是"下臺省長"無能為力,沒人願意聽取已經"下臺"的"省長"的話了,不過打打邊鼓還是可以的,最好讓掌握實權的負責人知道,事情就容易辦成了。有位掌握實權的負責人是我的舊相識,雖說不上"親密的戰友",但也不是一般泛泛之交,曾經有過不少交往。他們希望我給這位寫一封信,就八九不離十了。我無法婉謝朋輩的好意,但也不願"為五鬥米折腰"事權貴,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寄信衹說明已到南京現住某處表示問候之意,不提出任何要求。我對他不寄什麽希望,因為歷經滄桑,多少知道一些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四人幫"氣勢正盛,堂堂權貴,怎麽會理睬被"四人幫""打"而未"倒"的人,又怎麽會想念昔日的友誼哩!這封信轉去以後,果不出所料,如泥牛入海。我並不失望,因為原先就沒有希望什麽,反而增加我對社會的瞭解。  在南京,我數次到秦狀元巷佩芳姐姐傢去。秦狀元巷在中華路許傢巷附近,當年我上內橋青年會中學讀書,經常走過這條路,街道還是那個老樣子,沒有什麽變化。城廓依舊,人事已非。和解放南京初期,我和潘漢年、夏衍、許滌新他們路過南京去即將解放的上海不同,那時朝氣蓬勃,鬥志旺盛,迎接勝利,一派興旺之氣。現在中國的天氣出現了陰霾,陰霾是暫時的,陽光纔是永恆的。但陰霾什麽時候纔消逝呢?誰也沒法預料。  親戚當中,我的長輩大半--可以說幾乎都謝世了,同輩的素少往來,晚一輩的更少認識,衹是見了姐夫王耀珊和他的傢人,也看望了陳光耀等老同學。訪問親友的空閑,亞明安排我去參觀天文臺。從出生到第一次離開南京,一直在南京生活了18年左右,可以說,金陵的名勝古跡差不多都留下我的足跡,惟獨天文臺沒有去過,而南京天文臺歷史比較悠久,值得一看的東西肯定不少;覺得亞明的朋友認識天文臺的人,想來可能看到一般參觀者所看不到的事物,這個參觀項目值得花時間去一趟。亞明的朋友秦同志,也是畫傢,並且是亞明的入門弟子,熱情介紹我去。接待參觀的是位天文臺的青年幹部,是位"造反派""英雄人物",她一聽我的姓名,臉上的笑容頓時消逝得無蹤影,變了一副比冰還冷的面孔,指着擺在露天的幾件古代天文儀器讓我看,最初我還天真地以為先從古代天文儀器看起,然後參觀近代天文儀器,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到天空的星宿等,沒料到對方竟然說:"衹是這些。"天呀,這叫參觀天文臺嗎?我懶得理她,轉身上了小汽車,回到田蕪傢中去了。  這不是我心目中的南京,南京不可以久留,我决定離開南京,乘飛機到武漢去了。  湖北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孫耀華是我的老朋友,他歡迎我在他傢住下,知道我準備修改和續寫《上海的早晨》,給我找到了可以較長時間居住的房子,房主是張銘、李輝。他們夫婦二人,是耀華的好友,由耀華介紹,我們早就認識了。張銘和李輝都在武漢市越劇團工作,張銘主要是編劇,在江青所謂"八個樣板戲"的影響之下,使他沒什麽劇好編了。他們和子女住在三陽路新慶裏33號,在解放路租賃了一間房子不大去住,空在那裏。耀華、李輝陪我去看,雖不是獨門獨戶,同一大門的衹有一傢鄰居,人口不多,倒也安靜,附近還有個花園,寫作環境不錯。好客的主人為我略加佈置整理,便搬進去住了。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於1958年在《收穫》發表,下半年出版單行本;第二部於1961年鼕出版。第三部在1965年就寫好初稿,曾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準備像第一部第二部那樣排印徵求意見本,沒等到付排,空前的十年"浩劫"開始了。"造反派英雄"把我列為對外文委第一名走資派,第一個受到全委批判的是我,除了批判工作上的所謂"錯誤",主要是批《上海的早晨》,欽定"為劉少奇復闢資本主義鳴鑼開道的大毒草",連尚未出版的第三部也由"造反派"從出版社取來,加以公開批判。摘掉了"走資派"和"反革命修正主義"這兩頂"造反派"強加在我頭上的帽子,雖說已經"解放",但"四人幫"氣焰還盛,《上海的早晨》這樁莫須有的冤案尚未平反,"大毒草"這頂帽子還沒有摘掉,怎麽能夠說出在寫作《上海的早晨》呢?一傳出去,一頂準備"翻案"的大帽子會從天而降,大禍臨門,這還了得!我不怕"四人幫"的兇殘的高壓手段,凡是冤假錯案總是要翻的,衹是時間遲早罷了。冤案為什麽不能翻?這是哪傢的王法?但在"四人幫"的淫威之下,沒有地方可以講道理,不必以卵擊石,徒傷自己,有利於"四人幫",故我衹是說在武漢休息,閉門讀書寫作,絶不談論續寫和修改《上海的早晨》,那是"絶密"。  每天清晨3時左右起床,伏案修改第三部,直到上午9時前後,纔放下筆,漱口洗臉,到馬路上進早餐。武漢的"馬路早餐"甚為方便,大街路旁差不多都有小吃鋪,出售熱湯面,豆皮,糯米糍糕,這些可口的"快餐",有的還設有桌椅,可以坐下品嚐,多數沒有座位,就在路邊樹旁小吃一番。散步回到住處,再寫一段時間,便放下筆,到附近小飯館去進中餐,回來午睡,起床後,一般是繼續閱稿修改,經常看看書報,或者出去看望朋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香花怎樣變成毒草(1)香花怎樣變成毒草(2)在風暴雨雪中(1)在風暴雨雪中(2)
在風暴雨雪中(3)在風暴雨雪中(4)在風暴雨雪中(5)在風暴雨雪中(6)
永夜月同孤(1)永夜月同孤(2)永夜月同孤(3)永夜月同孤(4)
橘頌(1)橘頌(2)橘頌(3)橘頌(4)
橘頌(5)橘頌(6)江青迫害郭沫若(1)江青迫害郭沫若(2)
茅盾撕毀電影劇本(1)茅盾撕毀電影劇本(2)茅盾撕毀電影劇本(3)茅盾撕毀電影劇本(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