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走进中国高层政要 》
第15节:开国将军廖汉生(6)
虹霓 Hong Ni
每年,廖汉生都要用一半的时间到基层去考察,听一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跑的最多的是老、少、山、边、穷地区。他从这样的地区走出来,中国革命也是从这样的地区走向胜利的。
十多年来,廖汉生差不多每隔一年就回到处于湘西山区的家乡看一看,这里早在1929年就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是湘鄂川黔苏区的中心,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出发地。站在这块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土地上,他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同时又常常慨叹:变化得太慢了,至今还没有完全脱开一个“穷”字。他着急、焦虑、发火,有时实在憋不住也骂人。特别是看到在家乡迟缓的发展变化中,领导干部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不去听、也不想听人解释这个原因、那个理由,不管碰到的是县、市、省负责同志还是中央领导,一见面就毫不客气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个干部本事再大,不经过一段时间扎扎实实的奋斗是干不出名堂的。基层干部不要像走马灯似的换,即使是来镀金嘛,也要有个程序,不能像刷墙似的,刷一层白灰两天就漏底了。要当长工,不能打短工、当临时工。”
廖汉生有一个始终生活在农村老家的大女儿。这个女儿从生下来就跟着游击队到处跑,吃过苦,挨过饿,也坐过牢,却没有跟父亲享过一天福。即使跟随在廖汉生身边的四个儿女,他也没有讲过一句要求照顾的话。然而,贫困老区的人们找上门来,他再忙也要见一面,听一听他们的反映,找机会向有关部门呼吁一番,所以,到他家做客的,大多是来自贫困地区的人们。
廖汉生常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最让他牵肠挂肚的是农村、农业、农民。1993年清明时节,他驱车冒雨跑了湘西北二十多个县,沿途一边祭扫烈士陵园,一边调查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他走一路,讲一路:“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农民的战争,我们的革命军队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构成的,没有农民的支持,我们是得不到天下的!今天我们如果不关心农民疾苦,不注意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等到农民拿着扁担来打我们,是要垮台的!”
1995年秋收时节,廖汉生又一次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洪湖苏区。如今这里几乎所有的县都已改成县级市,正在构成一个新兴的城市群。一些“亿元村”的农民则住进了美观、宽敞的小楼房,农民们把新居称作“将军楼”。望着眼前的一切,廖汉生高兴地说:“我家的将军楼可比你们的房子差远啦。农民过上了文明、富裕的好生活,我们的血没有白流!”
1997年12月,中央办公厅安排廖汉生、叶飞、杨成武等几位老将军共赴香港参观游览。廖汉生非常感慨,仅仅距离他赴南亚出访路经香港只有五年的时间,香港的上空就飘扬起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这对老将军们而言,当然是一种莫大的欣慰。站在前总督府门前,廖汉生不禁感叹到:真是换了人间啊!
2001年春节刚过,廖汉生还参观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遥想当年,1987年11月30日,他率领中国人大代表团在结束了对西班牙的访问后,开始了对葡萄牙的访问。那曾是一次为促使葡议会早日审议并批准中葡政府联合声明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站在回归后的澳门金莲花广场,廖汉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不可能的。随着伟大祖国的进一步繁荣、强盛,台湾宝岛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必将实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
|
|
第1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1) | 第2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2) | 第3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3) | 第4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4) | 第5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5) | 第6节:高层政要与经济特区创办(6) | 第7节:习仲勋在改革开放(1) | 第8节:习仲勋在改革开放(2) | 第9节:习仲勋在改革开放(3) | 第10节:开国将军廖汉生(1) | 第11节:开国将军廖汉生(2) | 第12节:开国将军廖汉生(3) | 第13节:开国将军廖汉生(4) | 第14节:开国将军廖汉生(5) | 第15节:开国将军廖汉生(6) | 第16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1) | 第17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2) | 第18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3) | 第19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4) | 第20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5) | 第21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6) | 第22节:卢嘉锡的科教情缘(7) | 第23节:谁人真识钱伟长(1) | 第24节:谁人真识钱伟长(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