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中國高端訪問2:嚮你解密文壇符號背後   》 第15節: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1)      吳志菲 Wu Zhifei    餘瑋 Yu Wei

  李瑛
  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
  李瑛,著名詩人,有"部隊詩人"之稱。1926年出生於河北豐潤,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院。歷任隨軍記者、部隊文藝工作者,《解放軍文藝》編輯組長、副總編、總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社長,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出任過中國文聯執行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理事委員、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常務理事。
  "長詩熱"已經構成了詩壇的一道風景。最近,記者在書市上便見到過好幾部,有《共和國第一旗》(5000餘行)、《鄧小平》(6000餘行)。據說,南京有位作者創作了長詩《孫中山》、廣東有幾位作者合寫長詩《百年期待》,河北有人在寫一部3萬餘行的長詩,四川一位詩人在寫關於世紀思考的長詩,4000餘行。近一段時間以來文壇上寫"長詩"的越來越多,這種久違了的"長詩熱現象"正在引起人們的關註。
  在生活節奏日漸加快、人們生活更加忙碌的今天,詩人們為何選擇了長詩的創作?或許這些詩作者正在探索一條新的詩歌創作之路,或許漫於詩壇的某些詩風(如疏遠政治、躲避崇高、怪誕晦澀、矯揉造作等)已經讓人産生了厭倦,長詩熱正好是對這種不良詩風的糾正。於長詩,如今的青年人想必並不陌生,中學課本上便有老詩人李瑛的長詩《一月的哀思》,成為人們百讀不厭的精品。今天,他又寫下了3600餘行的長篇精品《我的中國》。
  生活給詩人以糖
  回顧著名詩人李瑛多年來的作品,從表現焦裕祿事跡的《一個純粹的人的頌歌》到懷念偉人周恩來的《一月的哀思》,從紀念彭加木的《羅布泊的石子》到探討人生價值的《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直至紀念唐山大地震20周年、香港回歸的這部長詩《我的中國》,雖然創作年代不同,但詩人李瑛的詩作卻始終關註着其時最令人矚目的社會焦點。
  對此,李瑛如是說:"一個作傢應該懷有崇高的理想,一個詩人,應該時刻關心時代的變化。在我50多年的創作中,我寫過各種類型的詩,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這類政治抒情詩。著名詩人艾略特曾說過,詩人表達自己的感情,就是在寫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我覺得,真正偉大的作品,應該與時代、人民群衆的脈搏是相通的。"李瑛講,他不會"編詩"、"編故事",衹是記錄了自己看到的、內心中永遠忘不了的東西。正因為他把自己也放到了詩裏面,用真情、說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他的詩作總是那麽膾炙人口,撼人肺腑,《我的中國》這催人奮進的旋律便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對民族真摯的愛。
  李老也承認,政治抒情詩不是用新聞語言、社論語言去反映國傢、民族、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詩人要運用經過提煉的、藝術的語言,選擇比較強的、有表現力的詞彙,新鮮的意嚮,準確地反映詩人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使讀者産生感情共鳴,得到美學上的享受。"詩人的靈感來自情感的積澱,他的詩乃是"一個老人 / 含着激動的淚光 / 歌唱"。
  "時間都已死去 / 歷史卻並未失重 / 時間都已死去 / 聲音卻並未冷卻"。"我就是從一杯酒 / 認識釀造它的是 / 昆侖山頭的白雪 / 屈原的嘆息和 / 杜甫的渴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中心
第1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1)第2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2)
第3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3)第4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4)
第5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5)第6節:臧剋傢:文亦詩,人亦詩(6)
第7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1)第8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2)
第9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3)第10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4)
第11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5)第12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6)
第13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7)第14節: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8)
第15節: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1)第16節: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2)
第17節: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3)第18節: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4)
第19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1)第20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2)
第21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3)第22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4)
第23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5)第24節:舒乙:衆人稱甲的“愛國者導彈”(6)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