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荀子今註今譯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⑦順墨,姚鼐雲:墨如昏墨之墨;順墨,言順其貪欲也。姚蓋訓順為循。
  ⑧精,通情,荀書多此類。
  ⑨偷,謂苟且避事;儒,懦也;轉脫,婉轉推脫也。
  ⑩佞,口才捷利。兌,取悅也。
  {11}“而不麯”,三字不詞,劉師培雲:“而不”二字係■字之訛;■,軟也。
  {12}闢違,皆邪也。
  {13}程,劉師培謂乃“逞”之藉字。役當做“欲”。此與拘守而詳對文,故下文言不錄;錄亦謹義。《榮辱篇》“軥錄疾力”,《君道篇》“原愨拘錄”。並與拘同。亦謹錄之義也。
  [今譯]
  體貌恭敬,而內心忠信,行由禮義,而中情仁愛,如此而廣行天下,雖至僻陋之夷狄,或不免遭受窮睏,而人無有不尊貴之者。勞苦之事,搶而先人,饒裕快樂之事,退而讓人,端篤誠信,審慎有守,如此而廣行天下,雖至僻陋之夷狄,或不免遭受窮睏,而人無有不倚任之者。體貌倨傲,內心權詐多變,行徑昏貪而中情雜亂污濁,如此廣行天下四方,雖無往不通達,人無有不賤惡之者。勞苦之事,則偷懦畏避,而婉轉推脫,饒裕快樂之事,則柔顔悅媚軟麯以求取之,僻邪而無誠信,逞欲而不知自謹,如此而廣行天下四方,雖無往而不通達,人無有不鄙棄之者。
  行而供冀①,非漬淖也②;行而俯項,非擊戾③也;偶視④而先俯,非恐懼也,然⑤夫士欲獨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今註]
  ①供,恭也,拱也;冀,楊註謂當做翼,翼,敬也。
  ②淖,泥淖也。
  ③擊戾,謂有所牴觸也。
  ④偶視,兩人同視。
  ⑤然,意同乃;《莊子·天下篇》:始也,我以為聖,今然君子也。
  [今譯]
  行路而恭拱翼翼,非因泥淖浸漬也;行路而麯俯其頸,非因有所牴觸也;兩人同視,而先俯其首,非因有所畏懼也,乃君子務欲自修其身,而以體自檢,不欲因是而得罪於世俗之人也。
  夫驥一日而千裏,駑馬十駕①則亦及之矣。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其折骨絶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將有所止之②,則千裏雖遠,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鬍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識步道者③,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意亦有所止之與?夫“堅白”“同異”“有厚無厚”④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辯止之也⑤。倚魁⑥之行,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學曰⑦遲,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則亦或遲或速或先或後鬍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裏;纍土而不輟,丘山崇成⑧。厭⑨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⑩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11},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然而跛鱉致之,六驥不致,是無它故焉,或為之或不為之耳!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12}不遠矣!好法{13}而行,士也;篤志而體{14},君子也;齊明{15}而不竭,聖人也。
  [今註]
  ①駕,馬行一日為一駕。
  ②止,心所專註;譬之於射,其所射之鵠的,即所止也。《解蔽篇》:“學也者,固學止之也;惡乎止之?曰‘止諸至足’。”即此止字之義。
  ③步道,即行道。此藉行路為喻。
  ④“堅白”“同異”,此惠施、公孫竜之說。竜有堅白論,離堅白為二,謂:目視石,知其為白,不知其為堅,則謂之白石;手觸石,知其為堅,不知其為白,則謂之堅石;是堅白終不可合而為一也。故“堅白石”一詞,合空間與時間而言也。惠施無傳書,其說略見於《莊子·天下篇》;有所謂“大同異”“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無厚不可積”“有厚可積”雲雲,凡二十一事,不能遍舉。惠施、公孫竜,莊子並稱之為辯者,即《漢書·藝文志》所謂名傢者流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荀子今註今譯》自序凡例(1)凡例(2)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1)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2)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4)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5)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6)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7)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2)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3)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5)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6)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1)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3)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4)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5)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第二捲 榮辱篇第四(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