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滿族民風民俗詳解: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 》
2飲食習俗禮儀
富育光 Fu Yoguang
滿族先民在漁獵時代,進食並無定製。行獵中饑則食,啃幾口肉幹,渴則飲,喝幾口泉水,名曰“打尖”。往往打圍結束日落時分,攏起篝火,燔燒獵物,共享野味,美曰“天火肉”。滿族入關後,長期穩定的農業經濟改變了飲食無時、野外進餐的習俗,逐漸養成一日三餐、室內進食的習慣。但關外鄉間滿族鼕令時節一日兩餐,這是由東北鼕季晝短夜長,幾乎不需勞作的特殊條件所致。
滿族先民在長期狩獵生涯中,形成了恭敬老人、好客重禮的優良飲食禮俗。而頗具滿族獨特風格的有宴則歌舞、喜抽黃煙和忌食狗肉。
宴則歌舞
《金史》記載了遼末頭魚宴的故事。公元1112年春天,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到女真完顔部舉行頭魚宴(女真習俗,在每年春季最早捉到的魚,要先給死去的先人上供,並擺宴慶賀,稱“頭魚宴”),宴會時,遼天祚帝要求女真部首領阿骨打為他獻舞,阿骨打被遼帝的傲慢態度激怒,憤而拒絶,幾乎引起一場血光之災。頭魚宴事件成了觸發女真反遼的導火索。這個歷史故事說明了古代女真人進餐與歌舞是緊密相連的。史料記載,滿族先民漁獵時代,打圍結束日落時分,在獵達(打獵的頭領)指揮下,攏起篝火,燔燒野物。衆獵手不分你我,共享野味,飽食痛飲後,便開始歡快、熱烈地歌舞,興足而歸。後金到清初,在宮廷筵宴上,往往有盛大的體育和文娛節目演出。大力士的“布庫”(摔跤),八旗將士的花樣滑冰,喜慶的“莽式舞”、“隆慶舞”,高昂的歌唱,都是其中精彩的內容。到了高潮時,皇帝也會舞之蹈之,歌之詠之。而近世滿族在為老人祝壽的壽宴中,不但要恭獻野味河鮮,而且族中晚輩進餐時,還要跳“吉祥舞”以助興,這些都是女真古俗和遺風。
十七八歲的姑娘叼起大煙袋
滿族,喜抽黃煙,俗稱“關東煙”。滿族以煙接客,是因為吸煙是其民族的嗜好。客人進門,年輕媳婦趕緊出迎施禮,把煙袋接過來請到屋裏。到屋後,先敬煙,後倒茶。滿族人不僅成年男女吸煙,就是十七八歲的姑娘也常吸煙,故東北舊諺“關東山,三大怪”中,有一條是“十七八的姑娘叼煙袋”。
忌食狗肉
滿族有忌食狗肉的習俗。說起滿族人忌食狗肉,有一個《黃犬救罕王》的傳說。相傳,明朝萬歷年間,占卜術士說,東北將出現腳踏七星的混竜。朝廷密令遼東總兵李成梁將其緝拿歸案。於是差兵遣將,四處詢查。一天,李總兵洗腳時,沾沾自喜地說:“我全憑腳下三個痦子走紅運,做大官。”給總兵當差的小罕(努爾哈赤的小名)在一旁天真地說:“大人三顆是黑的,我腳下長的七顆是紅的。”李成梁看了,果真不假,驚視小罕,心想:“這正是朝廷要緝拿的一條混竜。”他連夜造木籠囚車,準備送京請賞。出身貧寒的總兵小妾喜蘭得知此事,不忍小罕受害,夜深人靜時牽出兩匹駿馬,並手持出城令箭,讓小罕和同伴王杲逃生。小罕和王杲拼命奔逃,不料,馬纍死於荒野,王杲和小罕分道逃竄。王杲置靴於路,誘亂誤追,待天明逼近時,王杲吊死在樹上。李總兵見不是小罕,便折路再追。小罕見兵追來,急鑽葦叢,明軍搜尋不見,便放火燒葦。此時,跟隨小罕多年的大黃狗跳進水裏,水淋全身,在小罕身旁打滾,熄滅了大火,然而黃狗纍死了。正當明兵前來搜查時,一群烏鴉鋪天蓋地落在小罕身上,追兵以為是烏鴉叼啄死屍,於是憨王得救了。滿族崇敬自己的民族英雄,所以這個傳說在滿族中有口皆碑,演繹成禁食狗肉的理由。實際上,狗是滿族狩獵中的忠實助手,滿族愛狗心理是長期在狩獵中形成的。不少關內重要城鎮駐防的滿洲八旗,如杭州旗營、成都滿城的滿族,雖然離開故土幾百年了,但不食狗肉的禁忌卻一直謹遵未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前言(1) | 前言(2) | 1衣着(1) | 1衣着(2) | 2發式 | 3靴鞋 | 4帽子 | 5佩飾 | 1風味獨特的飲食(1) | 1風味獨特的飲食(2) | 1風味獨特的飲食(3) | 1風味獨特的飲食(4) | 1風味獨特的飲食(5) | 2飲食習俗禮儀 | 1滿族先民的住宅(1) | 1滿族先民的住宅(2) | 2滿族的住宅 | 3建房、居住習俗 | 1狩獵 | 2捕撈與海獵 | 3農耕 | 1交通(1) | 1交通(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