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品三國下   》 無力回天(1)      易中天 Yi Zhongtian

  公元263年劉禪君臣的不戰而降,是蜀漢史上最後一個不解之謎。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有職無權的光祿大夫譙周。譙周為什麽要極力主張投降曹魏?劉禪又為什麽要聽他的?蜀漢朝野,為什麽衹有少數人主張抵抗,多數人並無鬥志?在蜀漢迅速滅亡的背後,又有着什麽樣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呢?
  這一集我們講蜀漢之亡。
  蜀漢,是三國當中最先滅亡的,這讓許多歷史學家感到睏惑。第一,史傢一般認為,和曹魏、孫吳相比,蜀漢要算是治理得最好的,怎麽反倒先亡呢?第二,蜀地有“重險之固”(《三國志·鄧芝傳》載鄧芝語),打不了別人,難道還守不住?第三,從曹魏出兵,到劉禪投降,其間衹有兩個月,蜀漢之亡為什麽如此之快?這實在讓人大惑不解。
  不過睏惑歸睏惑,思考歸思考。得出的結論,一般也有四條,即劉禪昏庸、黃皓弄權、陳祗(音支)亂政、譙周誤國。這也是有根據的。我們知道,魏軍從洛陽出發,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此年上半年為蜀漢景耀六年,下半年為蜀漢炎興元年)的八月;决定伐蜀,則是在五月。據《三國志·姜維傳》,當時姜維已經得到消息,便上表劉禪,提出佈防措施(六年,維表後主),請劉禪速派張翼和廖化分別把守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以防未然”。誰知這時劉禪衹聽黃皓的,而黃皓又衹聽巫師的。巫師說敵人不會打過來,黃皓便信以為真,讓劉禪扣下了這份公文(啓後主寢其事),結果滿朝文武都不知道大禍即將臨頭(群臣不知)。這豈不是劉禪昏庸、黃皓弄權?
  那麽,黃皓是什麽人?是劉禪寵信的宦官。衆所周知,東漢滅亡,宦官幹政是原因之一。這條教訓,可謂殷鑒不遠。所以,諸葛亮在世時,就特地安排董和的兒子董允擔任“大內總管”(任以宮省之事)。據《三國志·董允傳》,諸葛亮任命董允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帥宿衛親兵,而且在《出師表》中特別交代劉禪,要他“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董允也不負厚望,把劉禪和黃皓看得死死的(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結果,董允在任時,劉禪和黃皓都不敢鬍作非為。
  但是,董允於延熙九年(公元246)去世後,情況就變了。接替董允擔任侍中的陳祗與黃皓“互相表裏”,狼狽為姦。陳祗“上承主指,下接閹竪”,黃皓則由“始預政事”而“操弄威柄”。兩個人都排擠姜維,黃皓還暗中策劃要廢掉姜維,嚇得姜維不敢回成都,躲在沓中(一說在今甘肅省,一說在今青海省)種麥子。一個國傢,弄成這個樣子,豈非亡國之相?所以蜀漢的滅亡,除了劉禪昏庸和黃皓弄權外,還要再加上一條:陳祗亂政。
  這當然都有道理,但也不完全。第一,據《華陽國志》、《三國志·諸葛亮傳》,以及《亮傳》裴鬆之註引孫盛《異同雜記》,當時主張召回姜維,奪其兵權的,並非衹有黃皓,還有諸葛瞻和董厥。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在這次戰爭中壯烈犧牲;董厥被諸葛亮稱作“良士”,顯然也不是什麽“小人”。但他們都主張撤銷姜維的大將軍職務,也都遷就(將護黃皓(董厥還隨劉禪投降曹魏)。所以這事不可以道德論,也不能把賬都算在黃皓頭上。第二,黃皓雖然誤了事,卻也沒有幹預姜維在前方的軍事行動,仗還是姜維打的。鬍三省註《資治通鑒》時,就認為姜維對蜀漢之亡有責任。這當然也可以討論,但至少說明問題比較復雜。第三,黃皓衹是誤事,並沒有誤國,因為他並沒有主張投降。主張投降的是譙周。所以,許多人認為,蜀漢之亡還有一個原因,即譙周誤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內容簡介非常君臣(1)非常君臣(2)非常君臣(3)非常君臣(4)非常君臣(5)
非常君臣(6)難容水火(1)難容水火(2)難容水火(3)難容水火(4)難容水火(5)
難容水火(6)難容水火(7)無力回天(1)無力回天(2)無力回天(3)無力回天(4)
無力回天(5)無力回天(6)無力回天(7)殊途同歸(1)殊途同歸(2)殊途同歸(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