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李悅 Li Yue

  於丹教授先是引用了《論語·顔淵》中的一段司馬牛與子夏的對話。司馬牛遺憾別人都有兄弟,自己卻沒有。我在這一頁的空白處用紅筆寫道:“好一個小妮子於丹,真有你的!竟然在孔夫子的書中找到了一件可以拉扯為缺憾的事情。”
  於丹教授從司馬牛與子貢的對話中找到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那就是“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撼,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衹能加重你的苦痛”。
  接着於丹教授講了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這位明星就因為沒能“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而丟掉了性命。為此於丹教授警告大衆:
  一個遺憾能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註意!於丹以上所說的“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的價值觀,並不是《論語》倡導的價值觀,而是於丹教授自己的價值觀,是她強加給《論語》的。所以她在《論語》中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論據。但於丹教授畢竟是“為大衆找回孔子”的“小妮子”,她想到了一個支持個人論點並能說服大衆的好辦法:講故事——與《論語》沒一點關聯的故事。
  以故事為論據,這真是於丹教授的獨創,今後可不要再說我們的教授沒有獨創性了!於丹教授先是用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論證了不能“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的致命害處。接着又講了一個貧窮少女能夠用自信心彌補缺撼的故事,以論證“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的方法。
  於丹教授講了兩個頗占篇幅的故事之後,一定也覺得離《論語》太遠了,甚至南轅北轍了。她是倡導“道不遠人”的,當然她要設法把她的心得拉回到《論語》的道中。於是她筆鋒一轉,寫道: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裏?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那就到《論語》中去找與“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相關的孔子語錄吧!
  至此,我清晰地看出:不是於丹教授從《論語》中學到些什麽心得,而是她在用《論語》來證實她不知從何處獲得的心得。不是小妮子“為大衆找回孔子”,而是孔子為大衆找到小妮子。亂套了!
  於丹教授從《論語》中先找到的“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是《論語·憲問》中的話: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對於仁與智,孔夫子是講得再明白不過了,那就是“仁者愛人”、“智者知人”。與“淡定與坦然”似乎沒多大關聯。這一點,四歲就學《論語》的於丹教授還是不糊塗的。所以她衹能在“勇”上下功夫了。她就講開了孔子的學生子路的“好勇”,講到孔子對子路講的關於勇的話: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於丹教授尚嫌孔夫子論勇的言論重量、數量都不夠,又引用了蘇軾在《留侯論》中的“勇”。自然又講了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不過故事的主題又與“勇”無關了,主題是“見心見性”。講完故事,於丹教授怕我們指責她跑了題,特意加了一句:“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
  姑且算這個蘇軾的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但是我還是想知道這個故事與“勇”有什麽關係?這個故事與於丹教授倡導的“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又有什麽關係?風馬牛不相及也!
  於丹衹好再找一個故事當論據,這個故事是日本的故事,離我們好遠,故事又講得好長——整整用了三頁呀!講的是一個沒有武功的茶師如何製服了武功高強的浪人。
  於丹在故事之後寫道:
  是什麽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從容、篤定的氣勢。
  又講到“心靈的勇敢”,與“勇”有關係了,與“從容、篤定的氣勢”也有關係了。於丹所說的“從容、篤定的氣勢”與“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似乎也有些關係。但這一切與《論語》有關係嗎?
  於丹的名曰“心靈之道”的這一章比上一章更為混亂,主要是邏輯上的混亂。如果於丹四歲就開始學邏輯,就不至於這麽混亂了,可見西學有西學的長處。於丹之所以講得混亂不清,是因為她的所謂關於“心靈之道”的心得與《論語》根本沒有內在關係。但她為了告訴大衆,她的心得純屬是受到《論語》的啓發而生發出來。將兩件內在與外在都沒必然聯繫的事物硬是拉扯到一起,確實很難進行文本敘述,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於丹教授難以胜任,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哲學博士也要知難而退的。於丹的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可嘉,衹是效果很難令讀過《論語》者苟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