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陳存仁 Chen Cunren

  第二章 意大利面食的起源
  一般記述馬哥孛羅的書籍,總是講馬哥孛羅從萬裏之外,來到中國,當中國的官,吃中國的糧,在華二十多年的事跡。
  我這篇文字,用倒敘法,先講他離開中國時,把中國的許多發明,傳入歐洲為主。因為他從歐洲到亞洲來,不過帶來一些聖堂用的香油,此外就沒有什麽歐洲的東西帶到亞洲來。而在他回到歐洲去的時候,卻帶去許多偉大發明的事物,所以我要先說他帶去的事物,作為本文的重點。
  當中國官 備受重用
  馬哥孛羅在元代忽必烈大汗(按:汗即皇帝,大汗即衆皇之皇)中葉時代,來到中國,見寵於忽必烈,先做侍從武官,後來當江南巡閱使,官府設在揚州,因為揚州是元代軍火的製造地點及儲藏庫的所在地,所以這個任務,在當時是很特殊而重要的。
  馬哥孛羅原是一個很機警的人,看見忽必烈大汗性好漁色,常常稱病不上朝,他探聽出大汗表面上稱病不朝,事實上是真的有虛弱病癥,看來會不久於人世。他想到忽必烈的下一代,將來相互奪權,勢必火並,到了那個時節,恐怕自己的腦袋都保不住,所以他就朝見忽必烈,聲稱要代忽必烈巡行邊境,再出外到交趾、暹羅和印度巡行,請皇上賜予准許,忽必烈便準如所請,並派騎兵一路保衛。
  馬哥孛羅深知中國各地官吏的陋習,他以天使身份,所到之處,必有官吏嚮他納賄,所以他在巡行期間,受賄甚多,成為他的致富捷徑。
  他的行程,北面出山海關,因為山海關的官員是一個肥缺,他表面上是視察萬裏長城,實際上是嚮關上的官吏有所需索。
  馬哥孛羅是當時朝廷的紅人,誰都想他在忽必烈大汗面前說幾句好話,哪一個敢開罪他?所以他離開北京時,獲得了許多珍珠寶貝,購買了不少日常用品,他最註重的就是中國的各項産物,如大麥、小麥、蕎麥的種子,以及中國藥物的種子,甚至連蠶産子的紙頁,也在搜羅之列,所以回到威尼斯把舊衫剖開來,不但盡是稀世之珍,而且有關船上的用品更多。
  他到外蒙古也是有用意的,他可以不斷地利用驛郵將奏章送達到大都忽必烈處,他在那邊雖然沒有獲得什麽財富,但也可以表示他對朝廷的忠誠,因此他越來越受到忽必烈大汗的信任。其實他就想利用這個機會離開中國,不受任何阻礙,而且還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馬哥孛羅確實相當勇敢,能剋服沙漠途中的饑渴,所以他帶隊在外蒙古戈壁大沙漠中,是歷時極久的艱苦旅程。
  當時元朝大汗,封了四個汗,分疆劃界,各自為王。忽必烈對這四個汗,當然常常想到,究竟他們對自己是否忠心效命?所以馬哥孛羅在大沙漠中巡行之時,大受忽必烈大汗下諭嘉奬,因此他回到大都的時候,聲勢更是日盛一日,連禦畫院中人也奉命為馬哥孛羅繪畫,記述他的艱苦行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