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炉烟火   》 第15节:张建雄吃的文化      刘绍铭 Liu Shaoming

  张建雄吃的文化
  大地出版社出版人姚宜瑛在《记唐鲁孙和高阳》一文中说,关于饮食,她母亲曾经这样告诉过她:“三代做官才懂得穿衣吃饭。”她纪念的唐鲁孙,出身满洲八大贵族,姓他他拉,是珍妃的侄孙。他真的吃得到家。台北来来饭店的随园,有次出新菜,请了唐鲁孙到场“赏光”。唐先生于是约了姚宜瑛、夏元瑜和高阳作陪,一同应邀前往。
  宴罢,饭店经理、餐厅经理、领班、大厨、侍者列队上前敬酒问安。他们不是普通的美食家。就拿高阳来说吧,原名诗晏骈的“高阳酒徒”,出身书香世家,是杭州显赫的许氏家族,故居花厅内有慈禧亲书的巨匾。他懂得吃,爱吃。1991年因气喘病入院急救,人一清醒就在病床上写条子告诉姚宜瑛:“我的气喘九死一生,现可望更生,鼻孔插了两条管子,口的功能全齐,阅报知大地又出版一本好书,病中所梦所思,非酷吏即美食,嘴馋死了,《吃遍天下》请赐一本。”
  为什么姚老太太说“三代做官才懂得穿衣吃饭”呢?姚宜瑛先生一笔带过,没有解说。我们不妨以小说家言引申一番。第一,能够为官的,再清廉,也不会穷得两袖清风。要吃得讲究,少不了钱。第二,古时做官,通过科举,谅会饱读诗书。第三,做官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今天你享我以鱼翅,明天我奉你以野味。如此饮食心得,融汇百川,沛然而成华夏料理之鲁殿灵光。
  为什么要等三代才可以说懂穿衣吃饭?姚宜瑛的文章也没有交代,我们继续推演吧。吃既然是一种文化。文化不会凭空而来,要靠传统积聚,犹如紫砂茶壶里面的“茶垢”,日子有功才会凝结起来。第一代为官的人,初掌权势,难免心高气浮。如果碰巧又是个刚脱穷籍的新贵,那还用说,此时不鱼翅捞饭,更待何时。
  官宦子弟到了第二代,远离饥馑的恐惧,看到鱼翅,知道除了捞饭外,还可以老母鸡、火腿之类的东西作配料“互动”(sy?nergy)一番,tease out一些老爹老妈辛劳一生从未吃过的鱼翅滋味。
  世家子弟到了第三代,吃尽珍馐百味,厌倦仙佛跳墙,说不定从此返璞归真,家厨用料不再以鲍参翅肚为本位。姚宜瑛说:“做菜是创作,也是艺术,菜做得好,哪怕是青菜豆腐也自有风味。”此话当然有理,但听来是否有分量,得看说话人的身份。这话如果是出于第三代贵族子弟之口,顿觉空灵高蹈,几近禅境。寻常百姓拾此牙慧,说来未免显得有点寒酸了。
  宜瑛先生的令寿堂,清末民初有识见之女子也,但她的话,今天要修正了,因为不是三代为官的人,也一样懂得吃喝,像张建雄这位bon vivant就是一例。论馋,恐怕他比鼻孔插着两条管子还念念不忘《吃遍天下》的高阳还要馋。我计算过他历年馋游的记录,发觉除了南北两极和“黑色”非洲他没“吃”过外,世界各地厨房捧出来的东西,煎的、煮的、炒的、炖的、焖的、蒸的、烩的、的、烫的、熬的、炝的、煲的、煨的、烹的——you name it,他都尝过了。当然,还有“刺身”制作出来的各种美食。
  印象中,唐鲁孙等前辈在吃的品位上,是国粹派。张建雄放开怀抱,华夷兼治。据郑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所记,张德彝1866年出使欧洲,“在英国火轮船上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造成了不良反应,他在后来撰写的《海述奇》中说:船上每饭必先摇铃通知。后来几‘一闻铃声,便大吐不止。……牛羊肉皆切大块,熟者黑而焦,生者腥而硬,鸡鸭不煮而烤,鱼虾味辣且酸,一嗅即吐’”。
  唐鲁孙面对西餐,若反应像张德彝一样深恶痛绝,就无法像张建雄一样,在今天的华人社会中充当我们bon vivant的顾问了。因为爱吃的人,饮食不分国界。张建雄近作《商务午餐,巴黎佳处》除了细说小笼蒸三文鱼块的滋味外,还特别提到Grand Hotel外的Grand Cafe。他们做的鞑鞑汉堡牛排,外焦内生,令他难忘。据辞典解释,tartar steak是以牛肉糜拌以洋葱及其他佐料而成,供生吃。张德彝看到这种野蛮吃法,准昏死过去。
  来来饭店随园请唐鲁孙试莱,因为他们知道这位民俗学家举箸后,说不定随口就会告诉你桌上各种菜式的掌故。譬如说,他以故宫遗老的身份述说所谓满汉全席的由来,一定非常动听。这就是吃与文化拉上关系的例证。张建雄没有三代为官的家底,当不了白头宫女,但旧学根基深厚,若肯用情,写“食经”别有风貌。试看《京都赏樱记别离》一段:
  平安神宫前的琵琶湖疏水道上就有好去处,以木桶盛物出名的六盛,窗前可赏疏水道两旁盛开的樱树,窗内可细赏以小木桶所盛五色缤纷的十六种前菜:春笋红虾、鲑鱼蚕豆、草莓莲藕、南瓜银鱼,各有所味。品尝后送上青竹为体,萝卜为塞的容器,内盛蒸熟的冬菇椒鸭墨鱼鲜虾,风味绝佳而色香一流。
  以青竹盛着春笋红虾,是否另有滋味,不必深究。套用周作人的话,这种吃法“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神髓。对国人口味而言,鲑鱼蚕豆这种菜式,高档上海馆炮制出来也许更到家。读张建雄的“馋游”,我们在意的不在其中滋味,而是他文字引发出来的境界。境界是文化的一种面貌,也是张建雄“相吃”文字异于凡品的地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节:新版自序第2节:序第3节:目录第4节:灵魂也要按摩
第5节:张恨水的散文第6节:Punch Line第7节:鬼兄第8节:散文极短篇?
第9节:取名的艺术第10节:恍如隔世第11节:罗友彤异闻录第12节:说不完的苏茜黄故事
第13节:穿T shirt的母亲第14节:看我上云梯第15节:张建雄吃的文化第16节:Used Wife源考
第17节:现代生死学第18节:本店不打骂顾客第19节:夏志清传奇(1)第20节:夏志清传奇(2)
第21节:浪漫与偏见第22节:白先勇是这样长大的(1)第23节:白先勇是这样长大的(2)第24节:王德威如此繁华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