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老滋味 》
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阮元與"滿漢全席"
近年,內地一些大酒店風行"滿漢全席",一席菜餚達一百二十多樣,體現了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之特色。由此,想起清代乾隆年間大學者阮元與"滿漢全席"之關係。
阮元是江蘇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他二十三歲時會試運捷,入翰林院任編修。清代翰林院是國傢儲備人才的機關,凡正途(科甲)出身的仕子,進入翰林院乃日後飛黃騰達第一步。阮元少年得志,進翰林院沒過幾年便遇上了"翰詹大試"。大考試題由乾隆親自命題。題目為《眼鏡》,限於押"他"字韻。這個詩題對那些泥古不化的夫子們.顯得非常生僻艱澀。因為眼鏡在當時的清代並不普及,古人詩文中均未提及,何況"他"字又是險韻,雪上加霜。而阮元詩作得最好,他的詩中有一聯是"四目何須此,重瞳不用他。"乾隆大為贊賞。原來乾隆此時雖年逾八旬,但仍耳聰目明,不戴眼鏡。阮元用"四目"、"重瞳"的典故來恭維他,意為乾隆可比堯舜,察人看事,非常清楚。無須藉助眼鏡。因此,乾隆高高興興地提拔他為一等一名。考了第一,阮元遂由編修升為"詹事府少詹"(正四品官),不久便外放為"山東學政"(與巡撫同級)。
阮元出任山東學政時,其時山東巡撫是人稱"畢不管"的畢秋帆。畢秋帆見阮元少年新進,前途無量,且阮元斷弦未娶,便為其牽綫作伐。與秋帆保媒的女傢乃山東麯阜孔府,受封為衍聖公的胞姐。
清朝自定鼎北京後,為了加強其君主統治,極為尊孔,乾隆每到麯阜孔廟祭禮,必下榻衍聖公府。孔府接待貴客自然以吃喝為第一要務,何況孔夫子提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故而飲饌非常講究,一道"府菜"大筵席,可達一百三十六樣,並定期朝貢。
孔小姐下嫁阮元時,隨孔小姐陪嫁過來的,還有四名廚師。這些廚師個個身懷絶技,深諳孔府烹飪之奧秘。阮元後來仕途一帆風順,做到如他自書的門聯那樣:"三朝閣老,九省疆臣"。由於歷任肥缺,宦囊充裕,阮元豢養着一大批清客幕賓。這些文人雅士除了陪阮元翻古紙、究倉籀、勒金石外,就是吃喝玩樂。內有名師主廚,外有雅士陪餐,此時的阮元在飲饌上也就不斷花樣翻新。他在兩廣總督任內曾以府菜為基礎發展出一道席面,雖不及府菜規模,但也遠遠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於這種席面能兼顧滿漢人員的習慣,因此人們便稱之為"漢滿全席"。
由此可見。而今流傳的"滿漢全席",便始自山東學政阮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乾隆賜匾"都一處"(1) | 第2節:乾隆賜匾"都一處"(2) | 第3節:便宜坊和全聚德 | 第4節:仿膳話當年 | 第5節:竜袍、活魚宴、聽鸝館 | 第6節:歷史悠久緻美齋 | 第7節:譽滿京華泰豐樓 | 第8節:萃華樓的雞湯菜 | 第9節:悠久美味話水餃 | 第10節:"八大樓"外又一樓 | 第11節:"八大堂"中惠豐堂 | 第12節:柳泉居與砂鍋居(1) | 第13節:柳泉居與砂鍋居(2) | 第14節:譚傢菜名重京華 | 第15節:阮元與"滿漢全席" | 第16節:恭王府畔"厲傢菜" | 第17節:"教席"之首兩益軒 | 第18節:東來順如何發跡?(1) | 第19節:東來順如何發跡?(2) | 第20節:銀錠橋畔"烤肉季" | 第21節:"清真烤肉宛"滄桑 | 第22節:譽滿京華"爆肚王" | 第23節:津門"天下第一坊" | 第24節:難忘的中立園飯館(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