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生活 性、爱情及其他:李银河自选集   》 第15节:中西性规范(11)      李银河 Li Yinhe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许多红军战士都是童男,他们对农家女极为尊重,因为红军纪律严明。军官全都不娶妾,也没有情人。如果一个红军士兵使一个女人怀孕,他就有责任同她结婚。尽管有许多反共宣传,"革命军队总是更偏向于过分的清心寡欲,而不是相反。"(转引自斯泰希,第148页)
  斯泰希在其关于中国妇女状况的研究专著中也论述过中国共产党的禁欲倾向,她指出:"共产党家庭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提倡严谨的性道德规范……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但是他们始终如一地要求把性活动限制在婚内,而从不允许人们的社会责任来干涉它。在整个革命时期,敌人总是把共产党人描绘为性道德堕落的人,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共产党对这种指责所做出的反应是公开把自己认同于比当代普遍盛行的标准更为严厉的性规范。……军队规定,侵犯妇女是犯罪行为,军队做出有意识的努力,抑制士兵的性冲动。"(斯泰希,第186-187页)
  斯泰希是如此分析共产党禁欲主义的原因及其对性别关系的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的禁欲主义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因为党要同反共宣传做斗争,而且从它的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必要保持严格的性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被视为对女性有利的政策。党认为,在现存的社会条件下,自由恋爱的道德标准会进一步剥削而不是解放妇女,妇女是双重标准的受害者。事实上,农民妇女在这一方面比党还要保守。妇女协会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体面'的农家女拒绝参加组织,因为它吸收'破鞋'入会……因此,中国共产党严厉的性规范也反映出它借用传统的、父权制的农民价值观的意图。"(斯泰希,第187-188页)
  除共产党的禁欲传统的影响之外,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以性为耻的思想并未退场。它对人的压抑依然存在。在中国人的性观念中,性是不登大雅的苟且之事,是只可以做不可以说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禁欲,但节欲的观念与禁欲的观念也有相当合拍的一面。在近几十年,革命团体早年的禁欲主义同中国社会中固有的节欲观念融和在一起,造成了中国的性现状,它带有浓厚的清教色彩,这一点在"文化革命"中达到顶峰。虽然在近些年有越来越宽松的趋势,但是从社会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方式中,还是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性规范的痕迹,有些刑法的规定和案件的处理显得相当荒诞。后文对这种情形有详细讨论。
  ·性规范在现代的变化
  古代哲人云:"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Terence,公元前185-159年,转引自Katchadourian,384)换言之,人所能够具有的性质,人所能够实行的行为,就不是不自然的。著名性学家金西(Kinsey)也用类似的方式表达过他对性的观点:唯一不自然的性活动是不能实行的性活动。金西的观念表达了现代社会性规范的思想精华。在进入现代之后,性观念发展变化的一个总的趋势是:认可所有的性活动方式,无论其目标是什么,形式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对象(包括性别)是什么,只要是在生理上能够实行的,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现代人的性规范与性学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关于性学的创建日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在1844年至1886年间,以两本同名书为其标志,一本是凯恩(Heinrich Kaan)的《性心理学》,另一本是艾宾(Krafft Ebing)的《性心理学》。第二种说法认为,性学的兴起是在1922年至1948年间,其标志是1922年瑞奇(Wilhelm Reich)发现他称作"快感力量的真正性质",以及在1948年及随后金西出版他的两部性学著作。
  有性学专家将艾利斯、金西、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研究称为性学的三个里程碑。艾利斯是第一个公开表达出对性的肯定态度的人。他的两个主要贡献是:第一,承认了女性性欲的存在及性快乐对于男女两性同等重要;第二,扩大了合法性行为的范畴,扩大了对异常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恋行为的容忍度。艾利斯认为,像虐恋这样包含了统治与屈从关系的异常性倾向与正常性行为仅有程度之别,性咬就是中间状态的一个例子。这一"科学"观点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即性行为中男性的统治和女性的屈从具有生理的根源,因此天然存在于一切性形式和性快感之中。推而广之,所有的正常性行为与所有的反常性行为之间的区别也仅仅是程度上的区别,而不是本质上的区别。他的这一观点成为此后性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第1节:性的中西对比(1)第2节:性的中西对比(2)第3节:性的中西对比(3)
第4节:性的中西对比(4)第5节:中西性规范(1)第6节:中西性规范(2)
第7节:中西性规范(3)第8节:中西性规范(4)第9节:中西性规范(5)
第10节:中西性规范(6)第11节:中西性规范(7)第12节:中西性规范(8)
第13节:中西性规范(9)第14节:中西性规范(10)第15节:中西性规范(11)
第16节:中西性规范(12)第17节:中西性规范(13)第18节:中西性规范(14)
第19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1)第20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2)第21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3)
第22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4)第23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5)第24节: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6)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