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何躍青 He Yueqing

    理學大師朱熹
    朱熹是先秦以來儒傢係統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國後期封建社會在文化思想領域中影響較大的一位思想傢。從學術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學最突出的代表。從他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上看,朱熹在中國古代學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數的幾位偉人之一。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仲磚,號晦庵,60歲以後自稱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婺源縣),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於福建南劍(今福建南坪)竜溪縣,卒後葬於建陽塘石裏之大林𠔌。嘉定二年(1209年)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熹這樣一位道德學問令人敬仰的大師,生前的遭遇十分坎坷、凄涼。當權派出於政治考慮,把他的學說誣衊為“偽學”,給予嚴厲地打壓、禁錮,成為南宋文化思想界最引人註目的咄咄怪事。
  宋寧宗即位後,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左右大臣竊權,引起專擅朝政的韓侂胄嫉恨,先是用“道學”之名打擊,以後又感到“道學”二字不足以構成罪狀,索性把朱熹的道學誣衊為“偽學”。朝廷大臣忌憚社會輿論,不敢過分譴責朱熹。韓侂胄的親信、監察御史瀋繼祖就捏造朱熹的“罪狀”——霸占已故友人的傢財、引誘兩個尼姑做自己的小妾,把朱熹搞得聲名狼藉。從此以後,政壇上對朱熹的攻擊日甚一日,甚至有人公然上書要求處死朱熹。
  在政治高壓下,朱熹不得不違心地嚮皇帝認罪,無奈地承認強加的罪狀:“私故人之財”、“納其尼女”。為了顯示認罪態度的誠懇,他說出了一句最不該說的話——“深省昨非,細尋今是”,徹底否定自己的過去。他的門生朋友惶惶不可終日,特立獨行者隱居於山間林下;見風使舵者改換門庭,從此不再進入朱熹傢門;更有甚者,變易衣冠,狎遊市肆,用以顯示自己並非朱熹一黨。結果當局還是羅織了一個59人的“偽學逆黨”,朱熹便是這個“偽學逆黨”的首領,令人啼笑皆非!
  慶元六年(1200年),朱熹在孤獨、凄涼的病榻上與世長辭。 這場冤案,9年之後終於得到昭雪。朝廷為朱熹恢復名譽,追贈中大夫、寶謨閣學士,他的學說不再是“偽學”,他的門生朋友不再是“逆黨”。此後朱熹學說作為官方學說,成為聲譽隆盛的顯學,流傳數百年而不衰。
  他一生以著述講學為主,學生衆多,又廣註典籍,對經史、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貢獻。《伊洛淵源錄》、《四書章句集註》、《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鑒綱目》、《楚辭集註》、《詩集傳》,《周易本義》及後人編纂的《朱子語類》、《朱文公集》等是他的主要著作。
  朱熹創立的“閩學”是理學的成熟形態,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很大。朱子之學在宋元之際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國,17世紀歐洲人開始註意朱學,18世紀初有人翻譯了朱熹的某些作品,可見,朱子之學的研究已超越了國界,朱學哲學理論已影響到整個世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第6節:新詩體楚辭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