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天津在中国的直辖市中是最没有特点的一个,既缺少北京那种宏伟大气的庄重,又没有上海那种城开不夜的繁华,也不像重庆那样山重水复、诡谲多姿,乍一看不过是一座放大了的石家庄。然而实际上,与一般北方城市相比,天津又颇有几分水乡的秀丽,海河等几条河道纵横全市,星星点点的湖泊分布城区周围,虽然不大,却也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姿色。
相传天津设寨时,居民才有七姓。至明代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率兵扫北,大批的随军家属和移民到天津落户,天津始成为繁华的城镇。燕王与其父朱元璋揭竿举旗发端于苏北、皖南,自然随之而来的以这一带人居多。虽然距北京不远,但天津话与北京话却颇有差异,就是因为守军及其家属多来自安徽。天津众多的居民是由退役的军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拼凑组合的。天津民间旧时曾流行着:"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所以天津的节令时俗又源于河北、河南、山东的农村。
天津建卫,长期驻扎军队,养成了天津人的尚武之风。军队总有身怀武功绝技的男儿,在天津驻守或最后老死天津,那一身的功夫也流传了下来,这是天津人对武术知多闻广的原因之一。所以,军人粗犷剽悍的性格和移民抱团的习性对后来天津民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津历来就有着分帮结伙的特点,如漕运的山西帮、广东帮、宁波帮等等。就是在同行业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抵御外部或外地势力的侵入,天津人也自发组成团伙,出现了脚行、鱼行、粮行、油行等组织。
帮会和团伙内部重义气,守信用,互助互利。早年有所谓"锅伙",合伙吃饭,平分工钱,是原始的互助互济形式。帮会与团伙之间互不相让,争利夺势,甚至武力火并。李鸿章在《续天津县志》序中写道:"顾其人情风俗轻生赴斗……盖斯民之富者,多好倡为善义行……亲上死长,勇于赴难而不屈,亦多忠义才杰之伦。"这是讲其好的一面。而副作用也不少,以土产"混混儿"出名。所谓"混混儿"皆地痞无赖亡命之徒。"混混儿"之间为了抢占地盘,除经常打架械斗外,往往还采用"自戕"的特殊方式来斗狠。当然,"混混儿"仅是个别的,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早已绝迹,但它造成的社会影响还是存在的。
清代,天津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地理位置。驻军实行屯田制,穿渠引水,开荒种田,渐渐由"军"转"农"。当政者因势利导,改军事管理为行政管理,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民风也随之一改。贵德耻争、乐善好施一时成为时尚。一人有难,众人相帮的好民风一直流传至今。敢于直言公理,乐于帮助弱者的事情总是屡见不鲜;而欺弱凌下常常会引起公愤。比如,观看球类比赛,天津人从来都是为暂时失利的一方摇旗呐喊。社会上历来有民间自行排解纠纷的风气,称排解纠纷者为"大了"。"大了"往往是德高望重极善言谈之人,他们了事一般不纠缠细节,尽量使问题简单化,要求在大的方面双方都过得去,常说:"看我的面子完啦。"所谓了结,不是评理,而是使双方找回一点"面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