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谴责 廿載繁華夢   》 第十四回 賴債項府堂辭舅父 饋嬌姿京邸拜王爺      黃世仲 Huang Shizhong    歐陽鉅源 Ouyang Juyuan

  話說周庸佑自因那姓余的虧空關庫裏五萬銀子,鬧出一場官司,因此把關庫事務,要另托一個親信人管理。當時除馮少伍因事務紛紜,不暇分身之外,就要想到周乃慈身上。因周乃慈一來是談瀛社的拜把兄弟,二來又是個同宗,況周乃慈鎮日在周庸佑跟前奔走,早拿作親弟一般看待,故除了他一個,再沒可以委托的人。這周乃慈又是無賴的貧戶出身,一旦得了這個機會,好像流丐掘得金窖,好不歡喜,故並不推辭,就來對周庸佑說道:“小弟像鼠子尾的長瘡,有多少膿血兒?怕沒有多大本領,能擔這個重任。衹是既蒙老哥擡舉,當盡力求對得老哥住。但內裏怎麽辦法,任老哥說來,小弟沒有不遵的。”周庸佑道:“俗語說:『兄弟雖和勤算數。』總要明明白白。統計每年關庫裏,愚兄的進項,不下二十來萬銀子。今實在說,把個庫書讓過賢弟做去,也不用賢弟拿銀子來承頂。總之,每年愚兄要得回銀子十萬兩,餘外就歸賢弟領了,可不是兩全其美?”周乃慈聽了,就慌忙謝道:“如此,小弟就感激不盡的了。請老哥放心,小弟自今以後,每年拿十萬兩銀子,送到尊府上的便是。”周庸佑大喜,就時立券,馮少伍在場見證,登時收付清楚。周庸佑即回明監督大人,周乃慈即進關庫裏辦事,不在話下。
  且說周庸佑自退出這個庫書席位,鎮日清閑,或在府裏對馬氏抽洋煙,或在各房姬妾處說笑,有時亦到香屏姨奶奶那裏,此外就到談瀛社,款朋會友,酒地花天,不能消說。那日正在廳子裏坐地,忽門上來回道:“外面有一個乘着轎子的,來會老爺,年紀約五十上下,他說是姓傅的,單名一個成字。請問老爺,要請的還是擋的,懇請示下。”周庸佑一聽,心上早吃一驚,還是沉吟未答。時馮少伍在旁,即問道:“那姓傅的到來,究有什麽事?老哥因怎麽大驚小怪起來?”周庸佑道:“你哪裏得知,因這個傅成是小弟的母舅,便是前任的關裏庫書。那庫書嚮由他千來,小弟憑他艱難之際,弄個小小計兒,就承受做了去。今因張督去了,他卻密地回來廣東,必有所謀。想小弟從前尚欠他三萬銀子,或者到來討這一筆賬,也未可定。”馮少伍道:“些小三二萬銀子,着什麽緊?老哥何必介意?”周庸佑道:“三萬銀子沒打緊,衹怕因庫書事糾葛未清,今見小弟一旦讓過捨弟少西,恐他要來算賬,卻又怎好?”馮少伍道:“老哥好多心,他既然是把庫書賣斷,老哥自有權將庫書把過別人,他到來好好將就猶自可。近來世界,看錢份上,有什麽親戚?他若有一個不字,難道老哥就懼他不成?”周庸佑點頭道“是”,即喚門上傳出一個請字。
  少時,見傅成轎進來,周庸佑與馮少伍一齊起迎。讓坐後,茶罷,少不免寒暄幾句,傅成就說及別後的苦況。周庸佑道:“此事愚甥也知得,奈自舅父別後,愚甥手頭上一嚮不大鬆,故未有將這筆銀匯到舅父處,很過意不去。”傅成道:“休得過謙。想關裏進項,端的不少,且近來洋藥又歸海關辦理,比愚舅父從前還好呢。”周庸佑道:“雖是如此,奈進項雖多,年中打點人情,卻實不少。實在說,自從張督帥去後,愚甥方纔睡得着,從前沒有一天不着恐慌,不知花去多少,纔得安靜點兒。因此把庫書讓與別人,就是這個緣故。”馮少伍又接着嚮傅成說道:“老先生若提起庫書的事,說來也長。因老先生遺下首尾未清,張督帥那裏今日說要拿人,明天又說要抄傢,好容易打點得來,差不多蕩産傾傢還恐逃不去的。”傅成聽說,暗忖自己把個庫書讓過他,尚欠三萬兩銀子,今他發了三四百萬的傢財,都是從關裏賺得,今他不說感恩,還說這等話,竟當自己是連累他的了。想罷,心上不覺大怒,又忖這個情景,欲望他有怎麽好處,料然難得,不如煞性嚮他討回三萬銀子罷了。徐即說道:“此事難為賢甥打點,倒不必說。奈愚舅父回到省裏,正沒錢使用,往日親朋,大半生疏,又沒處張挪。意欲賢甥賞回那三萬銀子,未審尊意若何?”
  周庸佑聽得,衹略點點頭,沉吟未答,想了想纔說道:“莫說這回舅父手頭緊,縱是不然,愚甥斷不賴這筆數。但恐目前籌措不易,請舅父少坐,待愚甥打點得來。”說罷,即拂衣入內,對馬氏把傅成的話說了一遍。馬氏道:“這三萬銀子,是本該償還他的,衹怕外人知道我傢有了欠負,就不好看了。不如先把一萬或八千銀子不等交他,當他是到來索藉的,我們還覺體面呢。”周庸佑聽了,亦以此計為然,即拈出一萬銀券來回傅成道:“這筆數本該清楚,惜前數天才匯了五六十萬銀子到香港去,是以目前就緊些。今先交一萬,若再要使用的,改日請來拿去便是。”傅成聽罷,心中已有十分怒氣。奈這筆款並無憑據單紙,又無合同,正是無可告案的,衹得忍氣吞聲,拿了那張銀券,告辭去了。
  周庸佑自送傅成去後,即對馮少伍說道:“那姓傅的拿了那張銀券,面色已露出不悅之意。倘此後他不時到來索取,臉上就不好看,卻又怎好?”馮少伍道:“任他何時到來,也不過索回三萬銀子,也就罷了,懮他則甚?”周庸佑道:“不是這樣說,自來關庫裏的積弊,衹是姓傅的知得原委,怕他挾仇發難,便不是件小事。你試想,好端端像個銅山的庫書,落到某手上,他心裏未嘗不悔﹔又因這三萬銀子的糾葛,他怎肯幹休?俗語說﹔『窮人思舊債。』他到這個田地,索債不得,就要報仇,卻恐不免發作起來了。”馮少伍道:“既是如此,就該把三萬銀子統通還了他也好。”周庸佑聽了,即把馬氏的用意,說個緣故。馮少伍道:“這也難怪。但老哥今兒是有權有勢的,還怕何人?不如就由知府銜加捐道員,謀個出身,他時做了大官,哪怕敵他不住?他哪敢在太歲頭上來動土呢?”周庸佑道:“此計甚妙,準可做去。因姓傅的是個官紳人傢,若不是有些門面,怎能敵得他過?就依此說,加捐一個足花樣的指省道員,然後進京裏幹弄幹弄罷了。”說罷,就令馮少伍提萬把銀子,再在新海防例,由知府加捐一個指省道員去。這時派報紅,換扁額,酬恩謁祖,周府上又有一番熱鬧。
  過了些時,先備下三五十萬銀子,帶同三姨奶奶香屏,即與馮少伍起程進京去。所有傢事,即由駱子棠幫着馬氏料理,大事就托周乃慈照應。先到了香港,住過五七日,即揚帆到上海那裏。是時上海棋盤街有一傢回祥盛的字號,專供給船務的煤炭火食,年中生意很大,差不多有三四百萬上下,與香港囗同是一個東主。那東主本姓梁的,原是廣東人氏,與周庸佑是個至交,周庸佑即到那店裏住下。俗語說:“好客主人多。”周庸佑是廣東數一數二的富戶,自然招呼周到,每夜裏就請到四馬路秦樓楚館,達旦連宵。一般妓女,都聽得他是有名富戶,哪個不來巴結?況且上海的妓女,風氣較廣東又是不同,因廣東妓女全不懂些禮數,衹知是自高自傲,若是有了三五月交情的猶自可,倘或是頭一二次認識的,休想他到來周旋,差不多連話兒也不願說一句。就是下乘煙花地獄變相的,都裝腔兒擺着架子,大模屍樣,十問九不應的了。惟上海則不同,就是初認識的人,還不免應酬一番﹔若當時同席上有認識的,也過來周旋周旋。這個派頭,喚做轉局,凡為客的見此情景,從沒有吃醋的。
  可巧那一夜,周庸佑應那姓梁的請酒,認得妓女金小霞。那金小霞本是姓梁的所歡,越夜,周庸佑還了一個東兒。金小霞見了,即過來周庸佑處周旋。那周庸佑雖然從前到過兩次上海,卻因公事匆忙,也不曾在煙花上走過。今見金小霞這個情景,衹道金小霞另眼相看,好不歡喜。過了兩夜,就背地尋到金小霞寓裏,立意尋歡。那金小霞見周庸佑到來,念起姓梁的交情,自然愛屋及烏,怎敢把周庸佑怠慢?況周庸佑又是個有名的豪富,視錢財如糞土的,更不免竭力逢迎,這都是娼樓上的慣傢。周庸佑看得清楚,確當金小霞是真愛自己的,自不用思疑的了。因此在金小霞寓裏,一連流連了幾天,漸親漸熟,金小霞就把與姓梁的交情,移在周庸佑身上,周庸佑自然直受不辭。又看房中使用的娘姨,雖上了二十以上的年紀,究竟玉貌娉婷,較廣東娼寮使喚的僕婦,蓬頭大足的,又有天淵之別。周庸佑看得,就把與金小霞的十分交情,自然有三分落到娘姨去了。所以周、金兩人一男一女,已覺似漆如膠﹔那娘姨們又在一旁打和事鼓,又在馮少伍跟前獻些殷懃。自古道:“溫柔鄉裏迷魂洞。”任是英雄到此,不免魄散魂消﹔何況周庸佑是個尋煙花的領袖,好女色的班頭,哪不神迷意眩?因此周庸佑與金小霞早弄成個難解難分的樣子。
  那一日,正自囗祥盛的店子出來到金小霞的寓裏,忽又見一位雛妓在那裏,年紀約十四五上下,約少金小霞三兩歲,生得明眸皓齒,面似花飛,目如柳舞,裹着小足兒,纖不盈握。見了周、馮兩人,也隨着金小霞起迎。周庸佑問道:“這位叫怎麽名字?”金小霞答道:“這是妹子金小寶。”周庸佑聽得,隨與金小寶溫存溫存,見金小寶舉止大方,應對嫻熟,不勝之喜。金小霞道:“捨妹子的離現在迎春二,沒事兒常常到這裏談天,卻巧遇見老爺。”馮少伍急搖手道:“這會該喚周大人,不該喚老爺了。”周庸佑道:“橫竪衹是一句,隨便喚罷。”金小霞方欲說時,馮少伍恐他們不好意思,即又說道:“一見之緣,亦屬不易,若不是在這裏相見,我們的腳蹤兒從哪裏認得令妹?”金小寶謙讓一回,那周庸佑也沒有說話,衹把一雙眼兒,對着金小寶看得出神。
  娘姨們多半是心靈眼快,看得周庸佑有幾分意思,即在旁打話,一邊說金小寶好性子,一邊說周庸佑好體面,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周庸佑不移神,鎮日就留小寶在小霞寓裏,一同唱麯兒,侑金樽,叉麻雀,消遣消遣。自此當那裏是個安樂窩,縱有良朋柬請,統通辭不赴席。那姊妹們又素知周庸佑的揮霍手段,也鎮日伴着周、馮兩人,盡力款洽,從不說一個錢字。周庸佑好不感激,正懮沒處酬報,所以贈金銀、送首飾與他姊妹兩人,不下費了七八千銀子。又把銀子五百、金鐲子一對,送與娘姨。整整一月有餘,除有時回轉回祥盛,餘外日子,都在金小霞寓裏過去。因此上海人士,見金小霞姊妹月來並不出局,就紛紛傳說姊妹們嫁了人。娘姨們就聽得這點消息,即對周庸佑說知,隨說道:“外間既有此說,周大人不如煞性帶了他們回去罷。”周庸佑道:“這也不是一件難事,若他姊妹願意,沒有做不得的。”娘姨們就從中說妥,訂實他姊妹身價,統共二萬銀子,擇日帶了回去,那娘姨仍作體己跟人隨了回來。那時一番熱鬧,自不必說。這周庸佑來時,本是進京有事的,為勾留在金小霞寓裏,耽擱了數十天。這時自把他姊妹帶了回來,眼前未有所戀,就辭了回樣盛的東主,攜同傢眷,取道進京,各朋友送了一程自回。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過三四天,已到了京城,先到南海會館住下。是時京中多少官員,都知周庸佑前次進京,曾耗了數十萬,為聯元幹差之事。今番再復到來,那些清苦京曹,或久候沒有差使的,都當他是一座貴人星下降,上天鑽地,要找個門兒來,與周庸佑相見,真是車馬盈門,應酬不暇。有些鑽弄不到的,又不免布散謠言,說那周某帶賄進京,要在官場上舞弊的,日內就有都老爺參他折子,早已預備的了。這風聲一出,不知是真是假,吹到周庸佑的耳朵裏,反不免驚懼起來,就與馮少伍商酌,要打點此事。
  偏是事有湊巧,那日適是同鄉的潘學士到來拜會,周庸佑接進裏面,同是鄉親,少不免吐露真情,把這謠言對潘學士說了一遍。那潘學士正是財星入命,乘勢答道:“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盡要打點打點纔是。”周庸佑道:“據老哥在京許久,知交必多,此事究怎麽設法纔好?”潘學士低頭想了一想,說道:“此事須在一最有勢力之人說妥,便是百十個都老爺,可不必畏他了。目下最有勢力的,就算寧王爺,他是當今天潢一派,又是總掌軍機。待小弟明兒見他,說老哥要來進謁,那王爺若允接見時,老哥就盡備些禮物,包管妥當。”周庸佑道:“禮無窮盡,究竟送哪一樣方好?”潘學士道:“天下動人之物,惟財與色,老哥是聰明的人,何勞說得?”周庸佑喜道:“妙得很!小弟這回到上海,正買了兩位絶色佳人,隨行又帶了三二十萬銀子,想沒有不妥的了。”說罷,兩人大喜。正是:
  方在滬濱攜美妓,又來京裏拜親王。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就關書負擔訪姻親 買職吏匿金欺舅父
第二回 領年庚演說書吏 論妝奩義諫豪商第三回 返京城榷使殞中途 鬧閨房鄧娘歸地府
第四回 續琴弦馬氏嫁豪商 謀差使聯元宴書吏第五回 三水館權作會陽臺 十二紳同結談瀛社
第六回 賀薑酌周府慶宜男 建齋壇馬娘哭主婦第七回 偷竜轉鳳巧計難成 打鴨驚鴛姻緣錯配
第八回 活填房李慶年迎妾 擋子班王春桂從良第九回 鬧別宅馬娘喪氣 破紅塵桂妹修齋
第十回 鬧𠔌埠李宗孔爭釵 走香江周棟臣懼禍第十一回 築劇臺大興土木 交豪門共結金蘭
第十二回 狡和尚看相論銀精 冶丫環調情鬧花徑第十三回 餘慶雲被控押監房 周少西受委權書吏
第十四回 賴債項府堂辭舅父 饋嬌姿京邸拜王爺第十五回 拜恩命倫敦任參贊 禮經筵馬氏慶宜男
第十六回 斷姻情智卻富豪傢 慶除夕火燒參贊府第十七回 論寶鏡周傢賞傭婦 贈綉衣馬氏結尼姑
第十八回 譖長男驚夢惑尼姑 遷香江卜居鄰戲院第十九回 對綉衣桂尼哭佛殿 竊金珠田姐逮公堂
第二十回 定竊案控僕入監牢 謁祖祠分金修屋捨第二十一回 遊星洲馬氏漏私煙 悲往事伍娘歸地府
第二十二回 辦煤礦馬氏喪資 宴娼樓周紳祝壽第二十三回 天師局李慶年弄計 賽金樓畲老五爭娼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