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广弘明集 》
卷第十五
释道宣 Shi Daoxuan
佛德篇第三
序曰。夫以。蒙俗作梗。妙籍舟师。师之大者。所谓王也。故王者往也。若海之朝宗百川焉。王之取号况于此也。然则统言王者。约缘乃多。事理两分举要惟二。初谓详事。二谓明理。故详事之王。则人王天王是也。行化在事。事止于身。身存而化行。身灭而化息。此则外计其身。而莫思其内识。故目其化。为外教也。二谓明理。则法王佛觉是也。行化在理。理在于心。心存而化行。想灭而境绝。此则内捡其心。而不缘于外境。故目其化。为内教也。所以厚身而存生。
生生而不穷。捐生而去情。情亡而照寂。致使存形之教万国同仪。练心之术千圣齐一。是则道俗两教出入升沈。俗则入有而沈形。六道以之而绵亘。道则出空而升位。三圣自此而昌明焉。自正道东流。六百余载。释蒙从信。其徒不一。独夫振虐。而坑僧击像者二三。明后重道。寺塔崇树者亦众矣。至如吴王之详佛圣。
哓天人之所归。宋君之叙佛德。明朝贤之宗奉。诸余蒙昧。无足胜言。故序现迹之祥瑞。又述颂作之盛德。随类览历。岂不昭彰心性乎。
初序梁弘明序佛德目。
晋宗炳明佛论。
大唐广弘明集佛德篇总目卷十五。
晋沙门支道林佛菩萨像赞。
晋沙门释慧远佛影铭。
宋侍中谢灵运佛法铭赞。
梁沈约佛记序(并敕答)。
晋代已来佛像感应相。
梁高祖出育王舍利诏。
梁晋安菩提树颂(并表)。
梁简言文唱导佛德文(十首)。
梁简文谢佛事启(十首)。
梁沈约佛刹塔像诸铭(十首)。
梁王僧孺唱导佛文。
隋高祖于国内立舍利塔诏(并瑞应表谢)。
广弘明集佛德篇第三之初。
佛释迦文菩萨等像赞。晋沙门支道林。
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
佛法铭赞。宋侍中谢灵运。
佛记序。梁沈约。
佛像瑞集。唐终南山释氏。
出育王舍利诏。梁高祖武皇帝。
菩提树颂。梁晋安王萧纲。
梁唱导文。萧纲在蕃作。
归佛发愿誓文。梁王僧孺。
释迦文佛像赞(并序)。晋支道林。
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然则仁义有本。道德之谓也。昔姬周之末有大圣号佛。天竺释王白净之太子也。俗氏母族。厥姓裘昙焉。仰灵胄以丕承。藉乃哲之遗芳。吸中和之诞化。禀白净之浩然。生自右胁。弱而能言。谅天爵以不加为贵。诚逸禄以靡须为足。故常夕惕上位逆旅紫诞。纡轸储宫拟翮区外。俄而高逝周览郊野。四辟皇扉。三鉴疾苦。风人励辞以激兴。乃甘心受而莫逆。讯大猷于有道。慨在兹之致淹。遂乃明发遐徵栖迟幽闲。脱皇储之重宝。希无待以轻举。
褫龙草之盛饰。贸穷岩之蓰褐。资送之俦自崖而反矣。尔乃抗志匪石。安仁以山。斑卉匡居。摧心立盟。厘安般之气绪。运十算以质心。偋运四筹之八记。从二随而简巡。绝送迎之两际。缘妙一于鼻端。发三止之蒙秀。洞四观而合泯。五阴迁于还府。六情虚于静林。凉五内之欲火。廓太素之浩心。濯般若以进德。潜七住而挹玄。搜冥鱼于六绝。齿既立而废筌。豁万劫积习。同生知于当年。掩五浊以擅曜。嗣六佛而微传。伟准丈六。体佩圆光。启度黄中。色艳紫金。运动凌虚。悠往鲦忽。八音流芳。逸预扬釆。妙览未兆。则卓绝六位。曲成已着。则化隆三五。冲量弘乎太虚。神盖宏于两仪。易简待以成体。大和拟而称劭。员蓍者象其神寂。方卦者法其智周。照积佑之留祥。元宿命以制作。或绸之以德义。或疏之以冲风。亮形摇于日新。期妙主于不尽。美既青而青蓝。逞百练以就粹。导庶物以归宗。拔尧孔之外揵。属八亿以语极。罩坟素以兴典。掇道行之三无。络聃周以曾玄。神化着于西域。若朝晖升于旸谷。民望景而兴行。犹曲调谐于宫商。当是时也。希夷缅邈于羲风。神奇卓绝于皇轩。蔚釆冲漠于周唐。颂味有余于邹鲁。信可谓神化之都领。皇王之宗谟也。年逾从心泯迹泥洹。夫至人时行而时止。或隐此而显彼。迹绝于忍土。冥归于维卫。俗徇常以骇奇。固以存亡而充之。至于灵觉之性。三果殄悴。豁若川倾。颓如干坠。黔首与永夜同幽。冥流与涸津并遗。六度与崩岑俱褫。三乘与绝轴解辔。门徒泣血而心丧。百灵衔哀而情悸。夫道高者应卑。因巡者亲誉。故不祈哭而哭。岂非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
虽灵几播越环周六合。历数终于赤县。后死所以与闻。景仰神仪。而事绝于千载。祇洹既已漂落。玉树卒亦荒芜。道丧人亡时亦已矣。遁以不才仰遵大猷。追朝阳而弗暨。附桑榆而未升。神驰在昔愿言再钦。遂援笔兴古述厥遐思。其词曰。
太上邈矣。有唐统天。孔亦因周。籧庐三传。明明释迦。寔惟帝先。应期睿作。化融竺干。交养恬和。濯粹冲源。迈轨世王。领宗中玄。堂堂洪摸。揭秀员灵。峻诞昆岳。量裒太清。大象罕窥。乃员其明。玄音希扣。文以八声。煌煌慧炬。烛我宵征。人钦其哲。孰识其冥。望之霞举。即亦云津。威扬夏烈。温柔晞春。比器以形。卓机以神。卷即烟灭。腾亦龙伸。鼓舞舟壑。灵气惟新。谁与兹作。独运陶钧。三无衷玄。八亿致远。二部既弘。双翰惟典。充以瑰奇。恬以易简。藏诸韫椟。寔之令善。令善善因。乃赞乃演。致存言往。岂伊弘阐。日月真朗。显晦周遍。生如纷雾。暖来已晞。至人全化。迹随世微。假云泥洹。言告言归。遗风六合。伫芳赤几。象罔不存。谁与悟机。镜心垂翰。庶觌冥晖。
阿弥陀佛像赞(并序)。
夫六合之外。非典籍所摸。神道诡世。岂意者所测。故曰。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每在常辄。欲以所不能见。而断所未能了。故令井蛙有坎宅之矜。凭夷有秋水之伐。故其宜矣。余游大方。心倦无垠。因以静暇。复申诸奇丽。佛经纪西方有国。国名安养。迥辽迥邈。路踰恒沙。非无待者。不能游其疆。非不疾者。焉能致其速。其佛号阿弥陀。晋言无量寿。国无王制斑爵之序。以佛为君。
三乘为教。男女各化育于莲花之中。无有胎孕之秽也。馆宇宫殿。悉以七宝。皆自然悬构。制非人匠。苑囿池沼。蔚有奇荣。飞沈天逸于渊薮。逝寓群兽而率真。阊阖无扇于琼林。玉响自喈于箫管。冥霄霣华。以阖境神风。拂故而纳新。
甘露徵化。以醴被蕙风。导德而芳流。圣音应感而雷响。慧泽云垂而霈清。觉父吸予而贵言。真人冥宗而废玩。五度凭虚以入无。般若迁知而出玄。众妙于兹大启。神化所以永传。别有经记。以录其懿云。此晋邦五末之世。有奉佛正戒。讽诵阿弥陀经。誓生彼国。不替诚心者。命终灵逝化往之彼。见佛神悟即得道矣。
遁生末踪忝厕残迹。驰心神国。非所敢望。乃因匠人。图立神表。仰瞻高仪。以质所天。咏言不足。遂复系以微颂。其词曰。
王猷外厘。神道内绥。皇矣正觉。寔兼宗师。泰定轸曜。黄中秀姿。恬智交泯。三达玄夷。启境金方。缅路悠迟。迂彼神化。悟感应机。五度砥操。六慧研微。空有同状。玄门洞闉。咏歌济济。精义顺神。玄肆洋洋。三乘诜诜。藏往摹故。知来惟新。二才孰降。朗滞由人。造化营域。云构峨峨。紫馆辰峙。华宇星罗。玉闱通方。金墉启阿。景倾朝日。艳蔚晨霞。神堤回互。九源曾深。浪无筌忘。鳞罕饵淫。泽不司虞。骇翼怀林。有客驱徒。两埋机心。甘露敦洽。兰蕙助声。化随云浓。俗与风清。葳蕊霄散。灵飙扫英。琼林喈响。八音文成。^8□瑶沈粲。芙蕖晞阳。流澄其洁。蕊播其香。潜爽冥华。载扬来翔。孕景中葩。结灵幽芳。类诸风化。妙兼于长。万轨一变。同规坐忘。
诸菩萨赞十一首。
文殊师利赞。
童真领玄致。灵化实悠长。昔为龙种觉。今则梦游方。忽恍乘神浪。高步维耶乡。擢此希夷质。映彼虚闲堂。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梵释钦嘉会。闲邪纳流芳。
弥勒赞。
大人轨玄度。弱丧升虚迁。师通资自废。释迦登幽闲。弥勒在神第。圣录载灵篇。乘干因九五。龙飞兜率天。法鼓振玄宫。逸响亮三千。晃晃凝素姿。结跏曜芳莲。寥朗高怀兴。八音畅自然。恬智冥徼妙。缥眇咏重玄。磐纡七七纪。应运莅中璠。挺此四八姿。映蔚花林园。亹亹玄轮奏。三摅在昔缘。
维摩诘赞。
维摩体神性。陵化昭机庭。无可无不可。流浪入形名。民动则我疾。人恬我气平。恬动岂形影。形影应机情。玄韵乘十哲。颉颃傲四英。忘期遇濡首亹亹赞死生。
善思菩萨赞。
玄和吐清气。挺兹命世童。登台发春咏。高兴希遐踪。乘虚感灵觉。振网发童蒙。外见凭寥廓。有无自冥同。忘高故不下。萧条数仞中。因花请无着。陵虚散芙蓉。能仁畅玄句。即色自然空。空有交映迹。冥知无照功。神期发筌悟。豁尔自灵通。
不二入菩萨赞。
法作菩萨赞。
乃昔有嘉会。兹日多神灵。维摩发渊响。请定不二名。玄音将谁和。法作率所情。亹亹玄心运。寥寥音气清。粗二标起分。妙一寄无生。
首闬菩萨赞。
首闬齐吾我。造理因两虚。虚两似得妙。罔象反入粗。何以绝尘迹。忘一归本无。空同何所贵。无贵乃恬愉。
不眴菩萨赞。
有受生四渊。渊况世路永。未若观无得。德物物自静。何以虚静间。恬智翳神颖。绝迹迁灵梯。有无无所骋。不眴冥玄和。栖神不二境。
善宿菩萨赞。
体神在忘觉。有虑非理尽。色来投虚空。响朗生应轸。托荫游重冥。冥亡影迹陨。三果皆勤求。善宿独玄泯。
善多菩萨赞。
自大以跨小。小者亦骇大。所谓大道者。遗心形名外。都忘绝鄙当。冥默自玄会。善多体冲姿。豁豁高怀泰。
首立菩萨赞。
为劳由无劳。应感无所思。悠然不知乐。物通非我持。浑形同色欲。思也谁及之。嘉会言玄志。首立必体兹。
月光童子赞。
灵童绥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规愍昏俗。统体称月光。心为两仪蕴。迹为流溺梁。英姿秀干竺。名播赤县乡。神化诡俗网。玄罗挚游方。丘岩积陈痾。长驱幸玉堂。汲引兴有待。冥归无尽场。戢翼栖高嵎。凌风振奇芳。
佛影铭。晋沙门释慧远。
佛影今在西那伽诃罗国南山古仙石室中。度流沙从径道。去此一万五千八百五十里。感世之应。详于前记。
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网其神虑。若以之穷龄则此生岂过。以之希心则开彻靡期。于是发愤忘寝。
情百其慨。静虑闲夜。理契其心。尔乃思沾九泽之惠。三复无缘之慈。妙寻法身之应。以神不言之化。化不以其所感。慈不以其所缘。宴怀自得。譬日月丽天光影弥晖。群品熙荣。有情同顺。咸欣悬映之在己。罔识曲成之攸寄。妙物之谈功尽于此。将欲拟夫幽极。以言其道仿□存焉。而不可论。何以明之。法身之运物也。不物物而兆其端。不图终而会其成。理玄于万化之表。数绝乎无名者也。若乃语其筌寄则道无不在。是故如来或晦先迹以崇基。或显生涂而定体。或独发于莫寻之境。或相待于既有之场。独发类乎形。相待类乎影。推夫冥寄为有待耶。
为无待耶。自我而观则有间于无间矣。求之法身原无二统。形影之分孰际之哉。
而今之闻道者。咸摹圣体于旷代之外。不悟灵应之在兹。徒知圆化之非形。而动止方其迹。岂不诬哉。远昔寻先师奉侍历载。虽启蒙慈训。托志玄籍。每想奇闻以笃其诚。遇西域沙门辄餐游方之说。故知有佛影而传者尚未哓然。及在此山值罽宾禅师南国律学道士。与昔闻既同。并是其人游历所经。因其详问乃多先徵。
然后验神道无方触像而寄。百虑所会非一时之感。于是悟彻其诚应深其位。将援同契发其真趣。故与夫随喜之贤。图而铭焉。
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回晖层岩。凝映虚亭。在阴不昧。处暗逾明。婉步蝉蜕。朝宗百灵。应不同方。迹绝而冥(其一)。茫茫荒宇。靡劝靡奖。淡虚写容。拂空传像。相具体微。中姿自朗。白毫吐曜。昏夜中爽。感彻乃应。扣诚发响。留音停岫。津悟冥赏。抚之有会。功弗由曩(其二)
旋踵忘敬。罔虑罔识。三光掩晖。万象一色。庭宇幽蔼。归涂莫测。悟之以静。
挹之以力。惠风虽遐。维尘攸息。匪伊玄览。孰扇其极(其三)。希音远流。乃眷东顾。欣风慕道。仰规玄度。妙尽毫端。运微轻素。托釆虚凝。殆映宵雾。迹以像告。理深其趣。奇兴开襟。祥风引路。清气回于轩宇。昏明交而未曙。仿□镜神仪。依俙若真遇(其四)。铭之图之。曷营曷求。神之听之。鉴尔所修。庶兹尘轨。映彼玄流。漱情灵沼。饮和至柔。照虚应简。智落乃周。深怀冥托。宵想神游。毕命一对。长谢百忧(其五)。
晋义熙八年岁在壬子五月一日。共立此台拟像本山。因即以寄诚。虽成由人匠而功无所加。至于岁次星纪。赤奋若贞于太阴之墟。九月三日乃详捡别记。铭之于石。爰自经始人百其诚。道俗欣之感遗迹以悦心。于是情以本应事忘其劳。
于时挥翰之宾。佥焉同咏。咸思好远猷。托相异闻。庶来贤之重轨。故备时人于影集大通之会。诚悲现所期。至于伫襟遐慨固已超夫神境矣。
晋襄阳丈六金像赞序。
因释和上立丈六像作。
昔众佑降灵出自天竺。托化生宫兴于上国。显迹重冥开辟神路。明晖宇宙光宅大千。万流澄源圆映无主。觉已虚凝湛焉遗照。于是乘变化以动物而众邪革心。躇神步以感时而群疑同释。法轮玄运三乘并辙。道世交兴天人攸梦。净音既畅逸响远流。密风遐扇远生善教。末年垂千祀徒欣大化。而运乖其会。弗获叩津妙门。发明渊极。罔两神影餐服至言。虽欣味余尘道风遂迈。拟足逸步玄迹已邈。每希想光晷。仿□容仪寤寐兴怀。若形心目。冥应有期幽情莫发。慨焉自悼悲愤靡寄。乃远契百念慎敬慕之思。追述八王同志之感。魂交寝梦而情悟于中。
遂命门人铸而像焉。夫形理虽殊阶涂有渐。精粗诚异悟亦有因。是故拟状灵范启殊津之心。仪形神摸辟百虑之会。使怀远者兆玄根于来叶。存近者遘重劫之厚缘。乃道福兼弘真迹可践。三原反流九神同渊。于时四辈悦情道俗高趣。迹向和应者如林。铸均有虚室之供。而进助者不以纤毫为挫。劝佐有弥劫之勤。操务者不以昏疲告劳。因物任能不日而成。功自人事犹天匠焉。夫明志莫如词。宣德莫如颂。故志以词显而功业可存。德以颂宣而形容可像。匪词匪颂将何美焉。乃作颂曰。
堂堂天师。明明远度。迈群挺萃。超然先悟。惠在恬虚。妙不以数。感时而兴。应世成务。金颜映发。奇相晖布。肃肃灵仪。依依神易。茫茫造物。玄运冥驰。伟哉释迦。与化推移。静也渊默。动也天随。绵绵远御。亹亹长縻。反宗无像。光潜影离。仰慕千载。是拟是仪。
文殊像赞。殷晋安。
文殊渊睿。式昭厥声。探玄发晖。登道怀英。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将廓恒沙。陶铸群生。真风幽暧。千祀弥灵。思媚哲宗。寤言只诚。绝尘孤栖。祝想太冥。
文殊像赞(并序)。
文殊师利者是游方菩萨。因离垢之言而有斯目。非厥号所先也。原夫称谓之生盖至道与其貌。何者虚引之性彰于五德。轨世之表闻于童真。廉俗之风移则感时之训兴。故云濡首。又以法王子为名焉。夫欲穷其渊致者。必先存其深大。终古邈矣。岂言象之所极。难算之劫功高积尘。悠悠遐旷焉可为言。请略叙其统。
若人之始出也。爰自帝胄尊号法王。无上之心兆于独悟。发中之感无不由也。近壹遇正觉而灵珠内映。玄景未移遂超登道位。于是深根永构于冲壤条翼神柯而月茂。慈悲之气与惠风俱扇。三达之明与日月并耀。具体而微。固已功侔法身矣。
若乃天机将运即神通为馆宇。圆应密会。以不疾为影迹。斯其所以动不离寂而弥纶宇宙。倏忽无常境而名冠游方者也。世尊兴出乃授跃进之明。显潜德于香林。
因庆云而西徂。复龙见于兹刹。法轮既转则玄音屡唱。对明渊极辄畅发深言。道映开士。故诸佛美其称。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非夫合天和以挺作。吸冲气而为灵。舒重宵以回荫。吐德音而流声。亦孰能与于此哉。将欲摇荡群生之性宅至宗而至。开宏基于一篑。廓恒沙而为宇。若然而不悦文殊之风。则未达无穷之量。长笑于大方之寂矣。自世尊泥曰几将千祀。流光福荫复与时而升降。由是冥怀宗极者。感悲长津之丧源。惧风日之潜损。遂共表容金石继以文颂。人思自尽。庶云露以增润。今之所遇。盖是数减百年。有转轮王王阎浮提。号曰阿育。
仰规逸轨拟拟而像焉。虽真宰不存于形。而灵位若有主。虽幽司不以情求而感至斯应。神变之异屡革民听。因险悟时信有自来矣。意以为接颓薄之运。寔由冥维之功。通夫昏否之俗。固非一理所弘。是以托想之贤。只诚攸寄。思纽将绝之绪。引豪心以摽位。乃远摸元匠像夫所像。感来自衷不觉欣然同咏。
眇眇童真。弱龄启蒙。含英吐秀。登玄履峰。神以道王。体以冲通。浪化游方。乃轨高踪。流光掩映。爰暨兹邦。思对渊匠。靖壹惟恭。虚襟绝代。庶落尘对。
佛影铭(并序)。谢灵运。
夫大慈弘物。因感而接。接物之缘。端绪不一。难以形捡易以理测。故已备载经传。具着记论矣。虽舟壑缅谢像法犹在。感运钦风日月弥深。法显道人至自祇洹。具说佛影偏为灵奇。幽岩嵁壁若有存形。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庐山法师闻风而悦。于是随喜幽室即考空岩。北枕峻岭南映彪涧。摹拟遗量寄托青釆。岂唯象形也笃。故亦传心者极矣。道秉道人远宣意旨命余制铭。
以充刊刻。古铭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岂浅思肤学所能宣述。
事经徂谢永眷罔已。辄磬竭劣薄以诺心许。徽猷秘奥万不写一。庶推诚心颇感群物。飞鸮有革音之期。阐提获自拔之路。当相寻于净土解颜于道场。圣不我欺致果必报。援笔兴言情百其慨。
群生因染。六趣牵缠。七识迭用。九居屡迁。剧哉五阴。倦矣四缘。遍使轮转。苦根迍邅。迍邅未已。轮转在己。四缘云薄。五阴火起。亹亹正觉。是极是理。动不伤寂。行不乖止。哓尔长梦。贞尔沈诐。以我神明。成尔灵智。我无自我。实承其义。尔无自尔。必祛其伪。伪既殊涂。义故多端。因声成韵。即色开颜。望影知易。寻响非难。形声之外。复有可观。观远表相。就近嗳景。匪质匪空。莫测莫领。倚岩辉林。傍潭鉴井。借空传翠。激光发冏。金好冥漠。白毫幽暖。日月居诸。胡宁斯慨。曾是望僧。拥诚俟对。承风遗则。旷若有概。敬图遗踪。疏凿峻峰。周流步檐。窈窕房栊。激波映墀。引月入窗。云往拂山。风来过松。地势既美。像形亦笃。釆淡浮色。详视沈觉。若灭若无。在摹在学。由其洁精。能感灵独。诚之云孚。惠亦孔续。嗟尔怀道。慎勿中惕。弱丧之推。阐提之役。反路今睹。发蒙兹觌。式厉厥心。时逝流易。敢铭灵宇。敬告振锡。
佛赞。范光禄命作。
精粗事阻。始未理通。舍事就理。即朗祛蒙。惟此灵觉。因心则崇。四等拯物。六度在躬。明发储寝。孰是化初。夕灭双树。岂还本无。眇眇远神。遥遥安如。愿言来期。免兹沦湑。
范特进书。
卿常何如。历观高士。类多有情。吾亦许卿。以同何缅邈之过。便是末孤了幽关也。吾犹存旧情东望慨然。便是有不驰处也。见炽公阡陌。如卿问栖僧于山。诚是美事。屡改骤迁。未为快也。杖策之郡斯则善也。祇洹中转有奇趣。福业深缘森兮满目。见形者所不能传。闻言而悟亦难其人。辞烦而已。于此绝笔。
范泰敬谓。
祇洹塔内赞。因炽公相示。可少留意省之。并同子与人歌而善。
答范特进书送佛赞。
辱告慰企。晚寒体中胜常。灵运脚诸疹。此春更甚忧。虑古人有情。信如来告。企咏之结实过饥渴。山间幽阻音尘阔绝。忽见诸赞欢慰良多。可谓俗外之咏。寻览三复味玩增怀。辄奉和如别。虽辞不足睹然意寄尽此。从弟惠连后进文悟衰宗之美亦有一首。并以远呈。承祇洹法业日茂。随喜何极。六梁微缘。窃望不绝。即时经始招题在所住山南。南檐临涧北户背岩。以此息心当无所忝耶。平生缅然临纸累叹。敬惜为先继以音告。傥值行李辄复承问。二月一日谢灵运白答。
和范特进祇洹像赞。
范侯远送像赞命余同作。神道希微愿言所属。辄总三首期之道场。
佛赞。
惟此大觉。因心则灵。垢尽智照。数极慧明。三达非我。一援群生。理阻心行。道绝形声。
菩萨赞。
若人仰宗。发性遗虑。以定养慧。和理斯附。爰初四等。终然十住。涉求至矣。在外皆去。
缘觉声闻合赞。
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宝。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允三车。翻乘一道。
无量寿颂。和从弟惠连。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顾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清英。颓年欲安寄。乘化必晨征。
维摩诘经中十譬赞八首。
聚沫泡合。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豁。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焰。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新新相推移。荧荧非向我。如何滞着人。终岁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合萼不结核。敷花何由实。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莫呢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幻。
幻工作同异。谁复谓非真。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谬者疑久近。达者皆自宾。勿起离合情。会无百代人。
梦。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意状盈明前。好恶迭万变。既悟眇已往。惜为浮物恋。孰视娑婆尽。宁当非赤县。
影响合。
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一旦挥霍去。何因得像似。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浮云。
泛滥明月阴。荟蔚南山雨。能为变动用。在我竟无取。俄已就飞散。岂复得攒聚。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电。
鲦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恒物生灭后。谁复核迟速。慎勿留空念。横使神理恧。废已道易孚。忘情长之福。
佛记序。沈约奉梁高祖敕撰并敕启序合三首。
敕云。去岁令虞阐等撰佛记。并作序。序体不称。频治改犹未尽致。寻佛教因三假以寄法。籍二谛以明理。达相求宗不着会道。论其指归似未至极。乃不应以此相烦。亦是一途善事。可得为厝笔。以不故指敕。阐等结序末体又似小异。
臣约言。佛记序今谨以上呈。词义无取。伏怀自恧。谨启。
敕云记序始得看今敕缮写流布。
序曰。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莫不起乎无理而至乎无生者也。虽要终有地而原始莫闻。自非灵照特达宗极斯在。则理闭机初钻叩事绝。非惟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邈乎悠夐。有之而莫知所从者也。如来覆篑爰始言登永路起灭回环驰骤不息。去来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复三界。
只劫未足称远。积明累照念念不休。离此生灭证成妙果。固已空有兼谢。岂徒齐迁鲁变而已哉。昊昊区区。犹秉何言之称。至人无己。宁以词义为珍。盖由万惑相扇昧明代起。业假缘开事须哓达。一音所吐无思不服。义在徇物动非为己。法吼振洒于无外。甘露炳焕于龙宫。开宗阐教致之有渐。摽四谛于鹿园。辨百非于双树。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行迷复路弱丧知归。而自应回舛厥涂不一。白毫所照。遍刹土于恒沙。七步降践。壅龙堆而攸被。推极神道原本心灵。
感之所召跨无边而咫尺。缘之所乖面法城而不睹。及像教云未经记东流。热阪艰长寒山峻阻。横书左字累万方通。翦叶成文重译未哓。自此迄今千祀过半。灵迹稍启名僧间出。律藏方等行来渐至。蕴乎西国未至者多。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谛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于斯可足。而能仁礼兹大圣寔为本师。悠悠群品精灵所系。迄于前因往业多所昧略。然神化应感参差互见。又世胄名氏本国俗缘散析。
众部卒难讨究。神功妙力同出异名。降胎求道宁止一相。托生迦维本由权迹。出自北门非悟法之始。遍照东方岂通化之极。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至于经像旧录境刹遗记。开劝之功于斯自远。大权弘旷亡身以济物。应真耿介摽心非为己。分踪或异适未必同。神涂诡互难以臆辩。灵怪倜傥言语斯绝。图澄之龙见赵魏。罗什之凤集关辅。揵陀近游京洛。单开远适罗浮。虽迹与俗同而意无可察。涂出玉门法座不远。七处八会峨然在目。灵应盻蚃偏富延泽以西。光景葳蕤多见天山之表。有志奇僧每经游历。神迹昭然咸有文注。繁芜舛杂实须裁整。分五道于人天。设重牢于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此皆卷舒真俗终始名相。其圣涂玄远大。则直至道场。其徵证切近小。则开劝晚学。斯寔兼济之方舟。大悲之广路。虽复智昏视内形穷尺捶。缘动必应。又况进于此者乎。
是以至圣殷勤每存汲引。垂文见意贻厥将来。皇帝行成无始道承旷劫。十号在躬三达靡碍。屈兹妙有同此转轮。伤昏愍惑久迷正路。悱发之徒空怀钻仰。条流缅旷事难总一。志浅业劳迄用无就。非所以辟彼四衢出之火宅者也。乃诏中书侍郎虞阐太子洗马到溉后军记室周舍。博寻经藏搜采注说。条别派分各以类附。日少功多。可用辨此。名曰佛记。凡三十篇。其有感应之流事类相似。止取其一余悉不书。或复死而更生陈说经见。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阙疑。或凭人以言托想成梦。尤难信哓一无所录。若夫欲遐适者。必远记所从。欲悟道者。必妙识所宗。然后能允得其门亲承音旨。未有不知厥路莫辨伊人胶目闇践自与理合。所以引彼众流归之一源。可令莘莘含识望涂知往案。砥矢而言归。不回遑于岐路。俾厥清信之士亦有取于此云。
余以佛化堤封三千围内近对小识。且局南洲。斯则通计神州咸蒙声教神踪遗迹闭在姬初。前汉已来相从间出。刘向挍书天阁。往往见有佛经。赤县山裂水开。时时瑞像来现。或塔由地踊。或佛隆因空。事绪繁委略标十数。有未见者须显其相云。
略列大唐育王古塔历(并佛像经法神瑞迹)。
越州东三百七十里鄮县塔者。西晋太康二年沙门慧达感从地出。高一尺四寸。广七寸。露盘五层。色青似石而非。四外雕镂异相百千。梁武帝造木塔笼之。八王曰舆巡州里。今见神瑞光声圣僧。备如别传。
郑州超化寺塔。在州南百余里。基^2□适今。寺院并古时石砌合缝甚密。铁为细要。其石长八尺。四面细要长一尺五寸。深五寸。石下并泥。塔南基出泉十余所。径三尺。涌而无声。永徽中有昆仑。入泉向下穷之。但有石柱罗列。竟不测其际。中有石塔在空。水凝而不及。
冀州(旧魏州者)临黄县西北三十里有育王舍利寺。近为尼住寺。有古塔。
编石为基。从水底出塔。三面水极深。惟西面通行。往足有莲藕。人畏之无敢采捕。
岐州岐山南岐山县北二十里法门寺塔在平原上古来三十年一度开。开必感应。显庆五年敕令僧智琮。往请有瑞令开蒙。光明照烛道俗通见。乃掘出进内。
龙朔二年还返故塔。其舍利如大人指节骨。长二寸许。其内孔方。色白光明。如别图状。
益州成都郭下福感寺塔。本名大石寺。隋初诜律师寻其古迹。欲寻其舍利掘至泉源。惟是一石。见于其上架九级木浮图。备有灵相。隋蜀王秀又掘之至泉。
风雨至不可及际。于傍破得一片石出。乃是瑿玉。今见存益州北百里^8□县城北郭下宝兴寺塔。其寺本名大石。其事大同福感。益州西南百余里。晋原县等众寺塔。略同于上。
闰州江宁县故都朱雀门东南古越城东。废长干寺内。昔西晋僧慧达感光。掘之一丈得三石匣。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并发爪。其发引可三尺。放则螺旋。今有塼塔三层并刹佛殿。余但榛木大虫登基秽污者被打号叫惊人。或有死者。
怀州东武陟县西七里妙乐寺塔。方基十五步并以石编之。石长五尺阔三寸。
以下极细密。古老传云。其塔基从泉上涌出。云云。
瓜州城东三里有土塔。周朝育王寺。今废。惟有遗基。上以舍覆四廊墙匝。
时见光明。公私士女往来乞福。
青州临淄城中有阿育王寺。其形象露盘在深林巨树下。昔石赵时。佛图澄知之令往取。入地二十余丈获之。
河东蒲阪有育王寺。时出光明。姚秦时掘得佛骨于石函银匣中。照耀殊常。
并州子城东育王寺者。今见尼住为净明寺。失基所在。
并州榆社县郭下育王寺小塔。见有僧住。
代州城东育王塔。
洛州故都西白马寺东一里育王塔。
甘州东百二十里删丹县城东弱水北土堆。
古老云育王古塔。
沙州城内废大乘寺塔基。云是育王塔。
晋州北霍山南士堆。古老云是育王寺塔。
已前诸塔。并是姬周初。有大轮王。名为阿育。此曰无忧。统临此洲。万有余国。役使鬼神一日而造八万四千塔。此土有之。每发神瑞。广如感应传。
扬州育王金瑞像者。吴孙皓时后园所获。皓初蔑而秽之。肿痛遍身。太史占曰。犯大神也。皓谢之。有间因尔开信。
吴郡松江浮水石像二躯。昔西晋建兴中像浮松江。有居士朱应。接而出之举高七尺。于通玄寺视背有铭。一名惟卫二名迦叶。
荆州长沙寺瑞像者。东晋太元初见于州城北。行人异之试以刀击。乃金像也。长沙寺僧迎寺。光上有梵书。云育王所造。梁武闻迎至都。大放光明。及梁灭迎上荆州。至今见在。历代光瑞不可备载。如别所显。
荆州大明寺檀优填王像者。梁武帝以天监元年梦见檀像入国。乃诏募得八十人。往天竺。至天监十年方还。及帝崩元帝于江陵即位。遣迎至荆都。后静陵侧立寺。因以安之。
杨州长干寺阿育王像者。东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见张侯浦有光。使人寻之得一金像无光趺。载顺至长干巷口。牛不复行。因纵之乃径趣长干寺。后数年东海人于海获铜趺浮水上。因送像所果同。后四十年南海获铜光于海下。乃送像所。宛然符合。自晋宋齐梁陈隋唐七代。无不入内供养。光瑞如别。今在京师大兴善寺。摸写殷矣。
凉州南百里崖中泥塑行像者。昔沮渠蒙逊王有凉土专弘福事。于此崖中大造形像。千变万化惊人眩目。有土圣僧。可如人等。常自经行。无时暂舍。遥见便行。人至便止。观其面貌。如行之状。有罗土于地者。后看足迹纳纳。今见如此。
襄州檀溪寺金像行者。东晋宁康中。沙门释道安之所造也。及成就已乃行至万山。明迎返寺。其夕又出至寺门。至山蹋石现一足相。周武灭法。镇副长孙哲。志性凶粗先欲除毁。令百人以索系颈挽之不动。哲大怒。乃至加五百人方倒。振地。哲喜落马寻卒。当毁像时。于腋下倒垂衣内铭云。此像三周甲午当灭。勘以长历。大略符焉。其所蹈石在本寺。今名启法是也。
凉州西番禾县瑞石像者。元魏太延中。沙门刘萨河行至番禾东北。望神御谷而礼曰。此山中有佛像出。若相不具国乱人苦。经八十七载。正光年初风雨震山。像出长三丈许。惟无其首。登即命造随安随落。魏道陵迟分东西矣。后四十年。州东七里涧内获石佛首。即以安之。恰然符合。周保定中。像首又落。隋初还复立瑞像寺。炀常西征过之。改为感通寺。今图写多依量莫准。
京师崇义寺石影像者。形长八寸径五寸八楞紫石英色。梁武太清中。有僧从外国将来。遇乱安庐山像顶上。隋炀在蕃镇江阳。见别记往求行之。及登储贰送于曲池日严寺。寺废入崇义寺。京师道俗咸就见之。往往不同。见佛见神。山林幢盖者前后异等。贞观七年敕迎入内。
坊州玉华宫铁矿瑞像者。周武灭法有姜明者。督事夜行。每见山上光明。旦往寻之。有卧石状如像。便斲掘四边。乃是铁矿不可伤损。举身三丈谷中有趺。
乃共村人拗举。忽然下流。迳趣趺孔。卓然特立。以状闻奏。时天元嗣。历改元大象。敕其处为大像寺。因开佛法。隋初改为显济寺。
太宗在宫时往礼谒庄严修饰。在宫东三十里大苑内。永徽中改宫立寺。阴闇之夕每放光明。
襄州岘山华严寺卢舍那瑞像者。三是周朝古像。法灭藏之得存。每有凶相以涕出为期。隋文将崩。一鼻涕出。沾污于怀金薄剥起。虽后修饰望还如涕。贞观末年四月内连涕不止。涂污胸怀方可尺许。
太宗升遐方验先兆。至六月内涕又流出。合境同惧。至七月汉水泛溢入城郭。深丈余。今见在。
陈朝重云殿飞入海者。此殿梁武所立。中安像设并是珍宝。梁谢陈登武帝既崩。须葬具欲取殿中珠帐。人力既丰四面齐至。忽见云气围绕。大雨滂注雷电震击。百工奔走。又见火列空中布焰相属。重云大殿其中佛像。一切上腾烟火相映欻然东逝。倾国上望。绝目方止。雨晴即日惟础在焉。月余有人东州来。是日见殿乘空入海。今望海者时往见之。元魏洛京永宁寺塔天震东海。其事略同。
江州庐山文殊师利瑞像者。昔晋名臣陶侃建。旟南海有渔人见海滨有光。白侃令寻之。俄见金像凌波趣船。接铭乃育王所造文殊也。送往武昌寒溪寺。后迁荆州迎像上船。船即没水。远法师迎入庐山。一无有碍。今在山东林重阁。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上有佛迹十二枚。皆长三尺阔一尺一寸深九寸。
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五步。见有僧住。
循州东北兴宁县灵龛寺北石上佛迹三十余。大者长五尺已下。
京师大兴善寺。大有灵瑞佛像佛骨佛齿等。
抚州显庆年中有潭州行像。自移来州东二十里。山中道现两迹。长三尺相去五百余里。初不知其来。有人寻山见怪。遍告远近将移就寺不动。刺史以下官人酷旱。步至像所请还州寺。三人捧之至州。隋行云布当夜大澍。遂以有年。今在抚州。
隋时蒋州兴皇寺佛殿被焚。中丈六铜像正当栋下。及火发栋坠。像自移南五六尺许。形得安全。四面瓦土灰炭。去像五六尺。曾不尘玷。今在白马寺鸟雀所不侵凌。
简州三学山寺有佛迹。每夜神灯在空。远见近灭。至六齐夜其灯则多。
坊州玉华寺东北慈乌川。武德年中居人郝辩者。素有信向。见鹿群常居山侧异之。遂掘其处得石像一躯。高丈四五。乃移出在川中家内。其相大同玉华寺东者。古老传云。迦叶佛时。此山所藏者四十余躯。今有二现。余犹未出(凉州山现亦同)。
耶州沙河县四面铜佛者。长四尺许。隋初有人入山。见僧守护此像。因请供养。失僧所在。其人欲负将出而不动。诸处人闻助曳亦然。沙河寺僧闻之。试引辄行至寺。后人于寺侧获金一块。上有二乌形。铭云。拟镀四面佛因镀之。佛形上遍是乌影。隋后主闻有瑞迹。遣工冶铸仿之。铸卒不成。终有缺少。
经二百日乃止。今在寺中。
已前神塔瑞像开俗引凡。未深明者由兹发信。既信殊相方能摄心。披经讨论资启神解。方知四魔常扰六贼恒凌。觉而且怖超方有日。不尔沉沦还同无始。弘明之道岂其然哉。至于经卷不灰。乃符火浣之布。书空不湿便同天盖之灵。圣寺屡陈。钟声流于远近。神僧数现。受供通于道俗。斯途众矣。备于感通记中。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又牙像诏)。梁高祖。
大同四年八月。月犯五车。老人星见。改造长干寺阿育王塔。出舍别佛发爪。阿育铁轮王也。王阎浮一天下。一日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焉。乘舆幸长干寺。设无碍法喜食。诏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惨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有困穷遂臻斯滥。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往诰。责归元首寔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书不云乎。与杀不辜宁失不经。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今真形舍利复现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说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归心远近驰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因时布德允□人灵。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
大同四年七月。诏曰。天慈普覆义无不摄。方便利物岂有方所。上虞县民李胤之掘地得一牙像。方减二寸。两边双合俱成兽形。其内一边佛像一十二躯。一边一十五体。刻画明净巧迹妙绝。将神灵所成非人功也。中有真形舍利六焉。东州昔经奏。上未以为意。而胤之衔愆缧绁束治。真形舍利降在中署。光明显发示希有相。大悲救苦良有以乎。宜承佛力弘兹宽大。凡天下罪无轻重。在今月十六日昧爽以前。皆赦除之。即日散出。奉迎法身还台供养。
上菩提树颂启。梁晋安王纲。
臣网言。臣闻击辕小唱有慕风雅。巴人浅曲实仰阳春。是以葑葵细叶犹倾朝景。爝火微光不能自息。伏惟陛下。至德钦明玄猷广运。乃神乃圣道跨轩妫。正觉正真功符圆极。常住为乐法喜为甘。慈雨被于无垠。睿化覃于幽显。故八风调四气正。天下定海外安。弘龙窟之威。绍鹫山之法。无为不住实愍苍生。无相乃宣引归真域。制兹道树显此金容。使誓愿者结因。顶礼者增福。会途已一古今谁二。伏以器表承露东阿荐铭。瑞启黄龙中山兴颂。臣虽不敏实有愚心。谨上菩提树颂一首。学谢稽古思非深郁。不足以光扬盛德仿□一隅。顾恧刍言伏纸惭震。
谨启。
手敕省启。览所上菩提树颂。捃采致佳辞味清净。仰赞法王称叹道树。意思口说乃至手书。极得三业之善。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绮语过也。越疏。
菩提树颂(并序)。
窃以。因缘假有。众生之滞根。法本不然。至人之妙理。是以三界六趣绕业障而自迷。八解十智导归宗而虚豁。是以能仁大师随缘布道。愍焰宅之既焚。伤欲流之永鹜。托白净之宫。照黄金之色。居兹三惑示画箧之非真。出彼四门惊浮云之易灭。于是佛日启。法雷震。设渐教。降权迹。三宝现世一道知归。大接群苍救兹未度。法云法水之润。等世界于无边。智灯智炬之光。同虚空于莫限。物因难量化缘将息。林开白日树映青枝。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皇帝体乾元之睿德。含天地之纯诚。照玉镜之神。握太平之运。吞虞孕夏罩汉笼周。御六气而子苍生。扇二仪而布亭毒。纬乐经礼偃武修文。秋荼不设废九律之严科。春雨爱生解三驱之密网。固以咸池之灵自失。汾水之德知惭。少阳懋善于元贞。蕃臣变味于槐衮。八凯三座九棘四科之士。内宣王事运策横行。专城推毂之将。外守封强一同文轨。万方共贯。穿胸镂臆之酋。短身长臂之帅。南越铄石北极天沙。东迈日枝西踰月纪。莫不梯峰。挂迥越绳度之山。航海跨深。泛浮毛之浪。奉方入贡。进忠请职。献同心之鸟。贡比肩之兽。尔乃嘉祥竞发宝瑞咸委。灵芝谲潏露月萃郊园。义凤仁虎日闻郡国。如珠如璧。既照烛于中畿。若云非云。亦徘徊于宫雉。于是驱黎氓于仁寿。济动植于幽隍。岁乐民殷家给户足。
斑白不提挈。童稚有讴歌。从善如流应风犹草。开农务本铸刃销锋。红粒盆箱青凫委贯。上照天下漏泉。天既成矣地既平矣。天子乃均一子愍四生。示正行之因。标出要之路。广设道场大弘妙法。涅槃宝棹。接惑众于背流。慈悲光明。照群迷于未哓。法轮遍乎大千。清凉被于小叶。故天人舞凤去照园而赞善。菩萨飞象越香土而来仪。五百宝盖腾光自合。十千璎珞悬空下坠。龛室庄严国界殊特。
制三时之殿。耸四柱之台。虽汉后望神之宫轩辕待仙之观。曾何足仿□宝云仪形等觉。于是想成道之初。建菩提之树。四海呈珍百工荐巧。雕金镂碧缀镜悬珠。
制似雪山形同飞盖。四布垂阴五面盖物。名高满月恩踰普覆。并艳千光之树。运英五色之花。璧日垂釆玉带生烟。微风徐动宝枝成乐。俨然妙色荫此曲枝。显若金山尊如聚月。信女百味之初。诸天四钵之状。散漫祥草连翩青雀。伏吐电之魔。却担山之鬼。奇姿瑰质不可胜言。此实生善之妙缘进行之深福。当今盛美曩代未闻。方应照德不穷。悬诸日月。巍巍永乐万万斯年敢作颂曰。
绵史载观。灵篇眇镜。宝册葳蕤。帝图掩映。鸟纪称祥。龙书表庆。九州布惠。五弦作咏。蒸哉至矣。大梁启圣。功覆众古。业高受命。金轮降道。玉衡齐政。无思不服。有意斯盛。一乘运出。五眼清净。禀识康歌。昆虫得性。舜厨灵扇。尧庭神荚。岂如道树。覆润弘浃。靡密垂光。芬芳委叠。时动百花。乍开千叶。现彼法身。图兹瑞牒。海度六舟。城安四摄。惠泽既播。淳风普叶。休明智境。清朗法泉。百神嗟仰。千佛称传。荣光动照。玉烛调年。菩提永立。波若长宣。穆穆明后。万寿如天。
唱导文。梁简文。
夫十恶缘巨易惑心涂。万善力微难感灵性。是以摩钳赴火立志道场。萨埵投身必之妙觉。众生积染流浪不归。苦海易沈慈波空荡。渴爱与生死共门。无明与结网同路。各趣百非缠兹四苦。人思戮力昭彼三明。是以如来因机致化。如大医王随病施药。当今皇化之基。格天网地。扇仁风于万古。改世季于百王。覆载苍生慈育黎首。天涯海外奉义□风。抱嗉吹唇含仁饮德。民无贤肖爱均一子。众等宜各克己丹诚澄心慊到。奉为至尊敬礼娑婆世界释迦文佛。欢喜世界栴檀德尊。
水精刹土月电如来。宝明世界山海慧佛。奉愿圣御与天地比隆。慈明与日月齐照。九有被康哉之泽。八方延仁寿之恩。玉烛之美日着遐方。击壤之歌遍闻天下。敬由心起。五体所以外恭。情发于中。六识所以遍到。故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凭法致安积善延庆。今日幸遇兹训诱。岂得不罄竭心途奉为皇太子敬礼东方宝海。南方灯明西方无量北方相德。奉愿离明内映合璧外和。玉振云浮金声海镜。日朝颜色四善流风。既擅温文之德。实着滥国之重。苍生饮德有识□仁。燮和内化事炳周经。赞德含章训高惇史。故以配正奉天。表七教于仁德。宣风缉惠阐六服于温慈。各宜摄心奉为贵嫔归命敬礼五十三佛三十五尊当来贤劫千现在百七十。奉愿月相与万善同休。金声与四时并佑。兴七觉以炳照。因十智于常乐。闺守奉仁宫储钦德。晖同叠璧焕若昆琼。
盖闻嵩高惟岳作屏皇家。宗子维城克固盘石。所以戚均鲁卫任等萧曹。三台正席坐而论道。九棘勤王恪居连事。宜各运心奉为临川安城建安鄱阳始兴豫章又南康庐陵湘东武陵诸王家国戚属六司鼎贵归命敬礼舍利形像菩提妙塔多宝踊现释迦碎身。奉愿镜凝深情岳峙洪福。克隆帝社永茂皇枝。众各一心归命三宝。三界异术五道分迳。天人植业各归一果。鬼神牵报事炳冥途。十善花果既乖正力。五浊烦心弥多恼累。虽复聪明正直。三牲之祀未亏。阴阳不测。六根之滞犹染。众等宜各露诚逮为天龙八部护塔善王乃至修罗八臂摩醯三目。尽为敬礼尊经正典清净波若究竟涅槃法花会一之文。净名不二之说。愿一切善神。永断无明长遵正本。卧处宝宫坐甘香积。帝释渊广。泛波若之舟。净居深沉。驾牛车之美。泽及三界明照四天。大悲拔苦事炳前经。弘慈与乐义高名训。是以灵权降迹。出没不同。菩萨位怀。显晦多术。无边剧恼。扇八苦于修途。有缚缠情。绕六趣于危道。金琐玉床犹念解脱。雕珠饰绮不及涂中。至如飘飖热风沧浪冰水。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铁轮碎骨铜柱焦肠。傍出刀峰撗抽剑锷。如斯众苦尤为险脆。一息不追则万劫永别。刹那暂断则千代长离。相与共托阎浮泡生幻处。危脆之质有险蜉蝣。风电之驰诚难可驻。况复三相并蹙二鼠攒危。毒箭恶蛇尤为可畏。庶凭正法拔兹累染。长享百福永断六尘。对至无强惟佛可恃。今为六道四生三途八难慈悲恳到。一心遍礼十住菩萨三行声闻礼救世观音献盖宝积西方大势东国妙音四辩净名二土螺髻珠颈善宿弥勒文殊金刚藏解脱月弃荫盖常举手十大弟子五百罗汉。愿囹圄空虚疾恼消息。域中百县方外千城。凡在幽絷一同宽荡。人协覆蛇俗化匡蚁。类服鸩之不死。同拔剑之无伤。含生不缕转死自温。渭桥日饱翳桑无饿。打塞三途填碎地狱。破魔兵众坏生死军。阎罗发十善之心。牛傍启五戒之业。如鱼少水若鸟穷林。一听法音即舍秽质。人运五体归命三尊。
礼佛发愿文(十余首)。
夫至觉玄湛本绝声言。妙虑虚通固略筌象。虽事绝百非而有来斯应。理亡四句故无感不烛。皇上道照机前思超系表。凝神汾水则心谢寰中。屈道轩丘则形劳宇内。斯乃法忍降迹。示现阎浮之境。大权住地俯应娑婆之域。故欲洗拔万有度脱群生。濯净水于宝池。荫高枝于道树。折伏摄受之仁遇缘而咸极。苦言软语之德有感而斯唱。日用不知利益莫限。众等相与增到。奉逮至尊五体归命。云云。
仰愿皇帝陛下至道与四游并运。玄风与八埏共广。反淳源于三古。舍浇波于九代。至治已睹于今日。大道复属于此时。虎豹尾而不惊。虺蛇蹍而莫噬。埋金抵玉毁契焚文。嘉禾生醴泉出。金车玉马自相晖曜。玄鹤丹凤飞鸣来往。光景之所照烛。舟车之所驱泛。莫不屈膝系颈回首革音。入侍^8□街迎拜渭水。与天地而长久。等金石而愈固。中岳可转长河有清。而我圣皇愈温愈睟。不言而化行。
无为而教肃。
夫道备监抚望表元良。察远知微贯宗包极。不劳斧藻无待审谕。况复静悟空有同观真俗。能行能说既信既持。众等齐诚奉逮储君殿下。归命敬礼。云云。
仰愿皇太子殿下厚德体于苍苍。广载侔于磻礴。前星照曜东离焕炳。淑问自远和气熏天。异才争入端人并至。玉体怡清金声妙越。
夫茂实英声道周德广。秉圭袭衮之贵。坐槐憩棠之尊。犹应共惜东暾俱吝西崦。悟蕉芦之非实。知镜月之虚炫。信秉电之不留。验画水之随合。唯宜照之智炬濯以宝澜。增此睿根成斯妙植。又各增到奉逮太尉等诸王殿下礼。云云。
仰愿诸王。既明且哲。声跨于河楚。令问令望。道均于旦奭。德贯右戚义蔼周亲。作铉则与二曜相终。临岳则与四维等固。若彭涓之遐永譬松筠之贞悦。
观夫天枝峻密常叶英芬。莫不玉振兰摇金锵桂缛。睹寸文而验锦。观一毛而测凤。并能才高铜殿辞富云台。彬彬亹亹超超灼灼。
以斯胜善奉逮诸王殿下。敬礼。云云。
仰愿诸王殿下穆穆与清风并扇。英英将白云共朗。永钟清祉长享元吉。出牧则声高民上。入朝则誉先物右。德重山王智超海藏。铿锵丽于珠树。皎镜光于玉田。
夫道流云屋德感椒闱。必以前籍胜因宿禀嘉数。况重沾法雨更披慧日。虽异姜后解珥请罪于周王。不待樊姬舍肉有激于荆后。而遵恭俭去嗜欲。弃雕玑彻靡丽。了心不滞正见无疑。众等齐诚奉为六宫眷属。归命敬礼。云云。
愿六宫眷属。业华姬日声丽妫辰。振釆镌图传芳诗史。位齐宝印行等月光。
具六神通得四无碍。
夫禀闲明之德怀深妙之心。岂非修习有木。故能依止无倦。义兴等诸公主。
忘斯华重甘此翘到并宿世之所记□。故现前所以信了。影响至真寤寐玄极。人各增到。仰为诸公主归命敬礼。云云。
愿诸公主。日增智性弥长慧根。四摄四依已尊已蹈。七善七定靡退靡辍。盛此王姬光兹帝女。长享汤沐与河山而同固。永服缇绮贯寒暑而无穷。
夫三相雷奔八苦电激。或方火宅乍拟驶河。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驻。月御日车雄才莫之能遏。其间饮苦□毒抱痛衔悲。身口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众等相与彼我齐到。忏悔业缠。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所为十恶自作教他。见善不赞闻恶随喜。焚林涸泽走犬扬鹰。穷郑卫之响。极甘旨之味。戏笑为恶倏忽成非。侮慢形像凌践塔寺。不敬方等毁离和合。自定权衡弃他计用。愧心负理昧主欺亲。虽七尺非他方寸。在我而能任其情。在人未易恣此心口。众罪所集各运丹恳。五体自投归命敬礼。云云。
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行愿具足。消三障业朗三达智。五眼六通得意自在。
忏悔礼佛文。王氏(同前)。
夫有非自有。有取所以有。无非自无。无着所以无。故有取之惑兴倏成万累。无着之念起一超九劫。是知道之所贵。空有兼忘。行之所重。真假双照。禀气含灵莫闻斯本。宵形赋影靡测由来。故发兹识窟犹绵蒙。其莫辩导此愚根。尚窈冥而未悟。茫茫有同暗海。幽幽实在危城。业风萦薄三有长骛。惑水邅回二死相属。以苦舍苦从暗入暗。寻本不离色心。即事莫非生灭。是用抱此缠盖沦回生死。恣其六爱兴其八邪。或狙诈而克昌。乍仁义而溘死。或才均智等。此贱彼豪。或共日并时。人升我坠。唯言报施寂寥。不知因对皎彻。曩缘今果过现殖在。有如符契不谬毫发。而欲以促生运其长术浮命回其冥数。当知刹那交谢瞬息不留。东扶裁吐西崦已仄。譬阅川之驶流。若栖叶之轻露。伪城易弛毒树自攻。
若非假实两明真俗俱辩。岂能写诚回向刻意修习不退不没愈坚愈固。南平大王殿下。含辰象之正气。畜海岳之淳灵。宿侍八恒早游七觉。藉妙因于永劫招胜果于兹地。若真金之愈蓥。美玉之载琢。是用未积已散。不藏而舍。故今式招灵指仰屈神仪。建此齐肃譬兹关揵。盛来缁素济济洋洋。名香遍室宝花覆地高梵宛转。
宁止震木遏云。清桴遥奕非直腾鱼仰马。仰愿四部至诚五体归命东方。云云。
愿大王殿下。五畏内遣十力外扶。百福庄严万祉周集。愕梦无干其虑。甘寝有恬其神。更辟宝衢愈兴慧业。
夫玄极凝淡非学者所窥。妙本难思岂行人能测。是以十地云睹有罗縠之疑。
三乘称见怀兕羊之惑。自非鉴穷机觉照极冥虚穷理尽性体元含一。安能济世仁寿拯物阽危。道包碧海声高赤县。昔尧曜唯在即世。舜黑不兼来果。四巡疲于禹迹。六事倦于汤身。并域中之勤劳。方内之成益。岂有度元元于苦海。拔冗冗于畏涂。运神力震法吼。究香城之妙理。穷金河之奥说。慧高龙树智出马鸣。必欲洗濯臣民奖导缁白。天覆地养水产陆生。咸降慈悲悉蒙平等。奉为皇帝陛下储君太子敬礼。云云。
仰愿皇帝陛下。景祚与七政相齐。皇基与二曜均永。地平天成乐和礼洽。玉烛道正氛氲无爽。条风祥雨膏润相属。却马偃伯铸戟销戈。南洎北临西被东渐。
洒甘雨布惠云。唯绳可结在冠已画。康哉皇哉。为导为首。又愿皇太子殿下。睿业清晖。与贞明而并烛。粹范温仪。从嵩霍而俱峻。声出姬诵道越汉庄。永沐智水长照慧日。上妙居身至仁在己。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宝城不辟慧扉方掩。而圣后骛法轮于长路。棹宝舟于遥壑。道浃人只福隆祧墠。肃事园寝虔奉宗佑。藉斯妙果奉逮七庙圣灵。归命敬礼。云云。
仰愿重明累圣。僾然如在。腾神净国总驾天宫。托化金蕖遨游宝殿。
夫诚心内恻则至觉如在。形力外殚则法身咫步。众等相与增到。为诸王兄弟妃主戚属。归命敬礼。云云。
愿诸王殿下。裂壤盛于诸姬。磐石过于隆汉。德高鲁卫义重间平。论道则百辟依风。作翰则群黎仰化。弘阐至教绍隆季象。弟内少长并膺此多福。若百华之春丽。譬万实之秋成。信解坚深翘向无怠。
夫小乘志劣事唯一己。大士意均乃包六趣。今日檀主。信等明珠。无劳傍镜。质同珽玉。不待外光。常欲物我均心怨亲等观。众等各归诚。为二十八天四王释梵人间贫病地狱辛楚。敬礼尊仪灵像菩提宝塔。云云。
大乘奥藏妙法深经。大身无边身。大力无量力。四向四果八贤八圣。愿六气氛氲四序熙穆。至治光万宇玄化洞九幽。袭介披鳞湿生卵化。八苦六穷三涂五道。俱蒙惠利并识遵依。刀林辍刃剑树摧锋。迷城开道直指四衢。闇室生明大启三曜。俱向道场同登种觉。
初夜文。
夫远自无始至于有身。生死轮骛。尘轹莫之比。明暗递来。薪火不能譬。逝水非驶。千月难保。蓼虫习苦。桂蠹喜甘。大睡剧于据梧。长昏甚于枕□。义非他召事实己招。曾不知禀此形骸所由而至。将斯心识竟欲何归。唯以势位相高。
争娇华于一旦。车徒自盛。竞驰骛于当年。莫不恃其雄心壮齿红颜缁发。口恣肥醲身安轻靡。繁弦促柱。极滔漂而不厌。玉床象席。穷靡曼而无已。谓蒙泉若木出没。曾不关人。蹲乌顾兔升落。常自在彼。殊不知命均脆草身为苦器。何异犬羊之趣屠肆。糜鹿之入膳厨。秋蛾拂焰而不疑。春蚕萦丝而靡悟。未辨先对不识因习。及其一触畏途。孟门非险。轘裂支解方斯不臻其痛。断趾凿肩比兹未极其苦。轮回起伏杳杳悠悠。是以天中之天降悲提引。壅夏河之长泻。扑秋原之猛燎。或同商主乍等医王。形遍三千教传百亿。或恣其神力。或寂诸梵境。言则三涂离苦。笑则四生受乐。乃应病投机解纷说理。制之日夜称为八关。以八正籥为法关揵。斯实出世之妙津。在家之雄行。众等相与运诚。奉逮南平王殿下礼。云云。
愿大王殿下。睿业清晖与南岳而相固。贞心峻节等东溟而共广。万累烟消百灾雾灭。巧幻所不惑。强魔莫能娆。逐惨舒而适体。随暄凉而得性。自禀仪天之气。永固缮卫之道。得六神通力。具四无碍智。
夫日在昆吾则虑繁事扰。景落蒙汜则神静志恬。璧月珠星合华相照。轻云薄雾朗然自戢。鸣钟浮响光灯吐辉。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郁馥。出重担而轻转。金表含映珠柱洞色。况复天尊端嶷威光四照。焕发青莲容与珂雪。觉只卫之咫尺。若林园之斯在。大招离垢之宾。广集应真之侣。清梵含吐一唱三叹。
密义抑扬连环不辍。南平王。体得机之敏。资入神之微。抱德含和经仁纬义。善无细而不穷。累有轻而必舍。受同虚籥照如悬镜。忘鲁卫之尊高。略棣萼之华重。建希有之胜席。临难遇之法场。相与五体归命敬礼。云云。
愿大王殿下。入不二门登一相道。德阶不动智超远行。洋溢惠声与八风而共远。优游玉体等六律而相调。餐雪山之良药。挹露城之甘味。衮服桓圭与四时而永久。朱轮缇帜贯千祀而常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 | 卷第十一 | 卷第十二 | 卷第十三 | 卷第十四 | 卷第十五 | 卷第十六 | 卷第十七 | 卷第十八 | 卷第十九 | 卷第二十 | 卷第二十一 | 卷第二十二 | 卷第二十三 | 卷第二十四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