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年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楚漢相爭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
柏楊 Bai Yang
趙王趙歇跟張耳,這時纔得以出鉅鹿城,嚮各國援軍致谢。張耳跟陳餘相見,張耳再度責備陳餘不肯發動攻擊;又問到張黶、陳澤在哪裏?不相信陳餘的回答,認為陳餘把二人殺掉,不斷用懷疑的口氣詢問陳餘。陳餘忍無可忍,喊叫說:“想不到你怨恨我這麽深,難道認為我忍氣吞聲,是為了這顆將軍印信?”就把大將印信交給張耳,張耳吃了一驚,沒有接受;正好陳餘起身去厠所,一位門客對張耳說:“我聽說,上天給你的東西,你如果拒絶,就會反過來受到懲罰。陳餘把大將印信交還你,你不接受,違反天意,將是一種災難,還不
趕快把它收下。”張耳於是收下印信,接收所有武裝部隊。陳餘從厠所出來,發現印信不在,對張耳竟然不曾輓留,十分痛心,於是,一直走出大廳,率領他所親信的戰士數百人,沿着滏陽河捕魚打獵。趙王趙歇遂還信都(河北省邢臺市)。
*司馬遷曰:
張耳、陳餘,舉世稱為賢才,他們的門客,甚至僕役,也都是天下的俊傑,在他們所在的國土上,紛紛取得宰相級高官。張耳、陳餘貧賤時,互相誓言為對方效死,並不是一句虛話,他們確有那種情操。可是,一旦身居高位,爭奪權力,竟至兩敗俱傷。為什麽從前相愛如彼之深,現在卻相恨如此之苛?豈不仍是勢利之徒?所以雖然擁有高名,又擁有廣大賓客,所作所為,跟吳太伯、吳季札,相差太遠。(據說:周王朝始祖太王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吳太伯、次子姬仲雍、三子姬季歷。姬亶父决定把酋長位置,傳給三子姬季歷,於是吳太伯、姬仲雍,怕老爹於心不安,就逃到蠻荒,成為吳王國的始祖。吳王國一任王吳夢壽有四子:吳諸樊、吳餘祭、吳夷眛、吳季札。老爹認為四子吳季札賢能,於是决定“傳弟”制度,命長子吳諸樊傳吳餘祭,最後把王位傳給吳季札,但吳季札謙讓,不肯接受。)
柏楊曰:
人際之間的關係,親密易,信任難,諒解尤難。張耳和陳餘的友情,並不虛假,但他們並沒有發展到絶對相信和絶對相諒的程度。所以,鉅鹿被圍之日,也就是張、陳二人友情瓦解之時。張耳日守危城,城隨時會破,人隨時會死,唯一的盼望就是陳餘那支軍力,而陳餘卻按兵不動,張耳豈不憤懣?可是陳餘瞭解,衹要出擊,軍必潰,身必亡,對局勢毫無補益。從張黶、陳澤的例證,可說明他的烏合之衆,確不堪秦軍一擊。張耳獨責備陳餘不死,而他的兒子張敖,也率軍在外,同樣一動都不敢動,置老爹的生死不顧,張耳對兒子為何不發一言?如果說陳餘背叛老友,張敖豈不是背叛老爹?形勢猶如山崩,張黶、陳澤之事,不過火上加油。司馬遷稱二人是勢利朋友,那麽,張耳、張敖,難道是勢利父子?
張耳即令相信陳餘絶不會背叛(猶如他相信他兒子張敖絶不會背叛一樣),縱然沒有那句挑撥的話,縱然不把印信收回,二人的友誼,也已無法恢復原狀。相愛越深,一旦不信不諒時,譴責也越烈。此時如果張耳拒收印信,表面上還有和解可能。然而,二人當初不過兩個光棍,如今各有各的搖尾係統,搖尾係統“效忠”到極緻,一定會煽動主子之間互相仇恨,甚至火並,以便從中取點小利。所謂主子,在搖尾係統掇弄下,身不由己,父子都能被掇弄得反目,何況已經互相生疑的朋友?
7 春季,二月,劉邦嚮北攻擊昌邑(山東省金鄉縣西北),跟彭越相遇,彭越率領他的軍隊追隨劉邦。
彭越,昌邑人,是一個漁夫,常在鉅野(山東省鉅野縣)附近湖中捕魚為生,後來當上強盜。陳勝、項梁最初起事時,湖上少年們聚集幾百人,拜訪彭越,要求彭越當他們的首領,彭越推辭說:“我不同意。”少年們一再堅持,彭越纔勉強答應。約定第二天太陽初升時集合,遲到的就以軍法處斬。第二天太陽初升時,大傢陸續報到,有十幾個人來得最晚,而最晚的一位,直等到中午纔來。彭越嚮大傢抱歉說:“我年紀已老,各位非教我當首領不可,可是約定時間,卻有很多人不肯遵守,不可能全都處斬,衹好處斬最後一位。”下令軍法官行刑。大傢笑說:“怎麽,當起真來啦。下次不敢,也就是了。”彭越立即誅殺,設立祭臺,宣告起義。大傢大為震駭,不敢擡頭亂看。於是,嚮四方奪取土地,招收各國散兵遊勇,集結一千餘人,遂幫助劉邦進攻昌邑。昌邑不易攻破,劉邦放棄,嚮西進發,經過高陽(河南省杞縣西南)。
高陽人酈食其,家庭貧苦,又找不到工作,衹好當一個街坊看門人(裏監門)。劉邦部下一位騎兵,恰好是酈食其看門的那個街坊的人。酈食其對那位騎兵說:“各國將領經過高陽的,有幾十個人,跟他們談話,全都齷齪不堪,心胸狹小,講究瑣碎禮節,沾沾自喜,以為才高一等,對視界廣阔的意見,沒有一個人聽得進去。聽說劉邦雖然傲慢,卻平易近人,喜愛大的謀略,這正是我願追隨的人,可惜沒有人給我引見。你如果見到他時,請告訴他:‘我同鄉中有酈某人,年已六十有餘,身長八尺,人們都說他是瘋子,他自己卻說他不是瘋子。’”騎兵說:“劉邦可不喜歡知識分子,有一次,一個人戴着儒傢那種帽子來見他,他拿下他的帽子,就在裏面撒一泡尿。跟人談話,常常破口大駡,可不能用知識分子那一套期待他。”酈食其說:“我知道,你姑且試試。”騎兵等有機會,把酈食其教他的話,說給劉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楚漢相爭》導讀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1)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1)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2)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3) |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1)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2)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3)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4)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5) |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6)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1)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3)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4) |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1)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2)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3)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4)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5) |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