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鬍雪岩的啓示 》
四 患難見真情(1)
曾仕強 Ceng Shijiang
胡雪岩的启示 四 患难见真情(1)
鬍雪岩認識王有齡的時候二十五歲,他在錢莊還衹是個出店,並沒有成為阜康錢莊的老闆。我們都知道,杭州的茶是很有名的,茶文化也是歷史悠久,人們有事無事都會去喝茶聊天,所以茶館很多。鬍雪岩有空的時候,也會到茶館裏面去坐一下。茶館裏面三教九流各路人物都有,所以各種消息都會匯集於此。一般人到茶館,要麽同人吹牛聊天,要麽閑暇無事,衹為打發時間。鬍雪岩卻不是,即便喝茶,他也會竪起耳朵聽人傢都在講些什麽。一個人眼睛要會看,耳朵要會聽。眼光銳利,用心觀察,才能看透對方隱藏的想法,才能聽出別人講話的重點。鬍雪岩能有這套本事,正是他自己平日不斷磨煉得來的。
初遇王有齡
鬍雪岩在茶館,經常看到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此人相貌堂堂,但是衣衫襤褸,氣色很差,好像傢裏很睏難的樣子,就覺得很奇怪。如果一個人的氣質,跟他的神色不能相配,這其中必有緣由。一天,鬍雪岩主動坐了過去,與那個年輕人攀談起來。
年輕人告訴鬍雪岩,他叫王有齡,是福建福州人。鬍雪岩問他為何會來到杭州。因為鬍雪岩經常出入茶館,王有齡以前也見過他,又看鬍雪岩態度誠懇和善,便一五一十地講起自己的身世來。
王有齡身世
原來王有齡本是出身於官宦之傢,曾祖父和祖父都當過不小的官,可是到了他父親這代卻官運不濟,屢試不中。在封建社會,對於讀書人來說,做官是唯一的出路。做了官就能光耀門庭,光宗耀祖。可如果做不上官,那就永無出頭之日了。科舉制度雖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最起碼它比較公正,所以他的父親雖然一心求取功名,但考不取就是考不取,一點辦法都沒有。
中國人跟外國人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一生一世心裏都有兩件事情始終不能釋懷,一件是想我對得起我的祖先嗎?一件是想我對得起我的子孫嗎?這是外國人沒有的觀念。王有齡的父親心想,祖先那樣富貴榮耀,而自己卻如此落魄凄慘,這怎麽行呢?既然自己這輩子難有功名,那一定要讓兒子有個出頭之日。可是偏偏王有齡也不爭氣,同樣是科舉無名。
我們中國人是陰陽文化,所有的事情有明一定有暗,有正道一定有負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題名當然是一條好路子,但如果實在考不取怎麽辦呢?還有另外一條路——拿錢出來買一個官,美其名曰捐官。所以王有齡的父親就把僅有的一點傢産統統變賣,然後湊錢給王有齡捐了個官,叫做????大使。
大傢會想,有錢就能當官那還得了啊?其實不然。捐的官衹是虛銜,沒有實職,就是一個頭銜,可以穿官服,跟官場的人見面比較體面,如此而已。但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願意花更多錢的話,虛銜也可以補成實缺,那樣就能真正地就任官職了。可是,王有齡的父親已經是傾其所有,哪裏還有錢再給兒子去補實缺呢?無奈之下,父子二人從福建一路北上,希望能夠找個機會,利用關係替王有齡補個實缺。可是天不遂人願,他們走到杭州,口袋裏錢已經所剩無幾,再也無力繼續北上了。
可以想象,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心情怎麽會好?心情不好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所以王有齡的父親積鬱成疾,再加上水土不服,最後客死杭州。王有齡舉目無親,又幾乎是身無分文,連父親下葬的錢都沒有。實在沒有辦法,他衹好穿上孝服,到福建人在杭州的同鄉會去,一番磕頭跪求,這纔湊了點錢將父親草草下葬。父親過世之後,王有齡心情苦悶,無處可去,一籌莫展的他常常在茶館裏長吁短嘆。因為手頭拮据,一壺茶水泡到沒有顔色了也捨不得換掉,中午兩個燒餅就算打發一頓,而這些正是鬍雪岩眼前看到的光景。
聽罷王有齡一番講述,鬍雪岩說:“你要想辦法補個實缺纔是,這樣豈不可惜了。”
王有齡苦笑着說:“話雖如此,但補實缺需要一大筆投供的錢,我現在窮睏潦倒,哪裏還敢去想這些事情。”
錢雖說不是絶對有用,但卻是有一定用處,沒有錢怎麽辦事?鬍雪岩聽了王有齡的話也不敢言語了,因為這個時候他還衹是一個出店,還衹是人傢的夥計,自己沒有資産,又怎麽能慷慨解囊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一 德行定終生(1) | 一 德行定終生(2) | 一 德行定終生(3) | 一 德行定終生(4) | 二 誠信為本(1) | 二 誠信為本(2) | 二 誠信為本(3) | 二 誠信為本(4) | 二 誠信為本(5) | 三 隨機應變(1) | 三 隨機應變(2) | 三 隨機應變(3) | 三 隨機應變(4) | 三 隨機應變(5) | 四 患難見真情(1) | 四 患難見真情(2) | 四 患難見真情(3) | 四 患難見真情(4) | 四 患難見真情(5) | 五 福禍相依(1) | 五 福禍相依(2) | 五 福禍相依(3) | 五 福禍相依(4) | 五 福禍相依(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