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夢魘   》 初詳紅樓夢(2)      張愛玲 Zhang Ailing

  作者原意,大概是將襲人與黛玉晴雯一例看待,沒有形相的描寫,盡量留着空白,使每一個讀者聯想到自己生命裏的女性。當然無法證明全抄本不是加工刪去襲人的描寫與贊黛玉絶色的一段,衹能參考其他早本較簡的例子。
  芙蓉誄前缺兩句插筆,似是全抄本年代晚的一個證據。原文如下:
  “……乃泣涕念曰:──諸君閱至此,衹當一笑話看去,便可醒倦。──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
  這兩句夾在“念曰”與誄文之間,上下文不銜接,與前半部的幾次插筆不同。如果是批註誤抄為正文,脂批也决不會駡這篇誄文為“笑話”。但是寶玉作誄時,作者確曾再三自謙:“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竟杜撰成一篇長文……”“諸君……衹當一笑話看”一定是自批。全抄本刪去批註,因此這自批沒有誤入正文。
  所以全抄本也沒有第七十四回的“為察姦情,反得賊贓”。這八個字一直不確定是批語還是正文。“誰知竟在入畫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銀錁子來奇為察姦情反得賊贓……入畫衹得跪下哭訴真情說這是珍大爺賞我哥哥的”(庚本)回末尤氏嚮惜春說:“實是你哥哥賞他哥哥的,衹不該私自傳送,如今官????竟成了私????了。”寧府黑幕固多,如果是尤氏代瞞竊案,一定又是內情復雜,最後即使透露,也必用隱麯之筆。而一開始剛發現金銀,作者就指明是賊贓,未免太不像此書作風。──倒是點明入畫供詞是“真情”,又與這八個字衝突。這八個字想是接上文“奇”字,是批者未見回末尤氏語。
  俞平伯特別提出第七十七回晴雯去後,寶玉與襲人談話,“襲人細揣此話好似寶玉有疑他們之意”。庚本、甲辰本作“疑他”,此本多一“們”字,同戚本。“‘疑他們’者兼疑他人,便減輕了襲人陷害晴雯的責任。……關係此書作意,故引錄。”
  此外芙蓉誄缺數句,包括俞平伯曾指為駡襲人的“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同回姽嫿詞也缺兩句,顯然是抄漏的。也許因為這緣故,他並未下結論,將芙蓉誄缺“悍婦”與“疑他們”連在一起。
  寶玉與襲人談,正暗示她與麝月秋紋一黨,“疑他們”當然是兼指麝月秋紋。寶玉與襲人關係太深,不能相信她會去告密,企圖歸罪於麝月秋紋,這是極自然的反應。同時事實是這幾個人裏衹有襲人有虛心事──與寶玉發生了關係──諒她不至於這樣大膽,倒去告發惹禍,不比她手下的人,可能輕舉妄動。這層心理也沒能表達出來,不及“疑他”清晰有力。
  “悍婦”也不見得是指襲人。上句“鉗詖奴之口”是指王善保傢的與其他“與園中不睦的”女僕。寶玉認為女孩子最尊貴,也是代表作者的意見。“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回目中的“閨秀”是嬌杏丫頭。寶玉再恨襲人也不會叫她奴才。“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如果是駡她,分明直指她害死晴雯,不止有點疑心。而他當天還在那兒想:“還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來傢還是和襲人廝混,衹這兩三個人,衹怕還是同死同歸的。”未免太沒有氣性,作者不會把他的主角寫得這樣令人不齒。“悍婦”大概還是王善保傢的。
  全抄本晴雯入夢,“嚮寶玉哭道”,戚本略同,庚本作“笑嚮寶玉道”。俞平伯說“笑字好,增加了陰森的氣象,又得夢境之神。”同回芳官嚮王夫人“哭辯道”,庚本也作“笑辯道”,似乎沒有人提起過。我覺得這兩個“笑”字都是庚本後改的,回味無窮。芳官在被逐的時候“笑辯”,她小小年紀已有的做人的風度如在目前。王夫人就也笑着駁她,較有人情味,不像全抄本中她哭,王夫人笑。
  全抄本逐晴後,寫寶玉“去了心上第一個人”,這句話妨礙黛玉,所以庚本作“去了第一等的人”。
  探晴一場,補敘晴雯原係賴大傢買的小丫頭,賈母見了喜歡,“故此賴媽媽就孝敬了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大傢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在賴大傢卻還不忘舊德,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全抄本)既然是賴傢送給賈母,怎麽又“收買進來”?還要付一次身價?──“吃工食”三字並無不妥,賈傢的丫頭都有月錢可領。──“在賴大傢卻還不忘舊德”,這句也不清楚,仿佛仍舊回到賴傢。當作“對賴大傢卻還……”
  庚本稍異:“……故此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後來所以到了寶玉房裏。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乡父母,衹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此求了賴傢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傢的見晴雯雖在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為人卻倒還不忘舊,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有問題的兩句都已改去,“收買進來吃工食”變成說她表哥,不過兩次說收買表哥進來,語氣嫌纍贅。前面添出不記得家乡父母,是照應芙蓉誄:“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其實有表哥怎麽會不知道籍貫姓氏?表哥“專能庖宰”,顯已成年,不比幼童不知姓名籍貫。雖是“渾蟲”,舅舅姓什麽,是哪裏人,總該知道。庚本顯然是牽強的補筆。
  全抄本第二十四回第六頁有“晴雯又因他母親的生日接了出去了”。庚本“晴雯”作“檀雲”。我認為這是重要的異文,標明有一個時期的早稿寫晴雯有母親,身世大異第七十七回。
  “晴雯”、“檀雲”字形有點像,會不會是抄錯了?或是抄手見檀雲名字眼生,妄改晴雯?這裏寫寶玉要喝茶,叫不到人,襲人麝月秋紋碧痕與“幾個做粗活的丫頭”都有交代,解釋她們為什麽不在跟前。這句要是講檀雲,那麽晴雯到哪裏去了?所以若是筆誤或妄改“晴雯”,那就是這時期的早本沒有晴雯其人。
  如果這句確是說晴雯,那她將來被逐──如果被逐的話──是像金釧兒一樣,由母親領回去。如果正病着,有母親看護,即使致命,探晴也沒有這麽凄涼。如果不是病死,是自殺,那就更與金釧兒犯重。不由得使人疑心,早本是否沒有逐金釧這回事?這個疑問,我們在研究改寫過程的時候會有一些端倪。
  檀雲二字“夏夜即事詩”(第二十三回)與芙蓉誄中出現過:“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禦香;”“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梳化竜飛,哀折檀雲之齒。”都是麝月對檀雲。既有麝月,當然可以有個丫頭叫檀雲。
  第三十四回襲人“悄悄告訴晴雯麝月檀雲秋紋等說:‘太太叫人,你們好生在房裏,我去了就來。’”這裏檀雲不過充數而已。全抄本作“香雲”,當是筆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紅樓夢未完(1)紅樓夢未完(2)紅樓夢未完(3)紅樓夢未完(4)紅樓夢未完(5)紅樓夢未完(6)
紅樓夢未完(7)紅樓夢未完(8)紅樓夢未完(9)紅樓夢未完(10)紅樓夢插麯之一(1)紅樓夢插麯之一(2)
紅樓夢插麯之一(3)初詳紅樓夢(1)初詳紅樓夢(2)初詳紅樓夢(3)初詳紅樓夢(4)二詳紅樓夢(1)
二詳紅樓夢(2)二詳紅樓夢(3)二詳紅樓夢(4)二詳紅樓夢(5)二詳紅樓夢(6)二詳紅樓夢(7)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