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今註今譯   》 梁惠王篇第一(12)      王云五 Wang Yunwu    史次耘 Shi Ciyun

  ⑤勾踐事吳:勾踐,越王名。周敬王二十六年(西紀前四九四年),吳敗越師於夫椒,勾踐以餘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夫差追而圍之,勾踐力屈求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後得歸,生聚教訓,卒於周元王三年(西紀前四七三年)滅吳。
  ⑥樂天:樂行天道也。按儒傢通天人之學,以天道好生惡殺,故大國不恃強力侵略弱小,正以樂行天道為職志也。
  ⑦畏天:敬畏天道也。按儒傢又以宇宙公例,當以小事大,弱畏強,故小國自度德量力以事大國,正行敬畏天道之法則也。
  ⑧詩:《周頌·我將》篇。
  ⑨於時:即於是。“時”,與是通。
  ⑩小勇:即血氣之勇。
  {11}惡:何也。
  {12}王請大之:謂請王好大勇。大勇,即義理之勇。惟義理之勇,乃能除暴於民以安天下。
  {13}詩:《大雅·皇矣》篇。
  {14}赫:即赫然,震怒貌。
  {15}爰整其旅:“爰”,於是。“旅”,師衆。
  {16}以遏徂莒:“遏”,止。“徂”,往。“莒”,與旅通。趙註:“言文王赫然斯怒,於是整其師旅,以遏止往伐莒者,以篤周傢之福。”
  {17}以篤周祜:“篤”,增厚。“祜”,福。
  {18}對:答也。以答謝天下仰望之心也。
  {19}書:《周書·泰誓》之篇。引文與今古文泰誓篇稍異。
  {20}作之君作之師:“之”,猶其也。言“立其君”、“立其師”。
  {21}惟我在:“我”,指君師。“在”,察也。
  {22}越厥志:“越”,縱逸也。“越厥志”,指叛逆抗命之事。“厥”,其也。
  {23}一人衡行:“一人”,猶言獨夫,指紂。“衡”,通橫。言紂橫行不法也。
  [今譯]
  齊宣王問道:“結交鄰國,有什麽好方法?”孟子答道:“有。衹有那仁德的愛好和平的國君,纔可以用大國去事奉小國,所以商湯事奉葛伯,文王事奉昆夷。衹有那英明智慧高的國君,可以用小國去事奉大國,所以大王事奉獯鬻,勾踐事奉吳國。用大國去事奉小國,是不願欺凌弱者而樂天道的;用小國去事奉大國,是不肯冒犯強者而畏天命的。凡能樂天道的,可以保有天下;畏天命的,可以保有邦國。《詩經》上說:‘敬畏上天的威嚴,於是保守住這天位!’”宣王說:“好偉大啊,先生所說的話!不過寡人有個毛病,寡人衹是好武勇。”孟子說:“請王不要好小勇,像那按着寶劍,怒目而視說:‘哪個敢抵擋我呢?’這是匹夫的勇,衹能對敵一個人。請王學那大勇。《詩經》上說:‘文王赫然震怒,於是整頓師旅,去阻止那往犯鄰境的敵人,藉以增厚周傢的福祚,來答謝天下百姓的期望。’這就是文王的大勇。文王一奮發,就能安定天下的百姓。《書經》上說:‘天降生普通的百姓,替他們立了君,又替他們立了師。’天意不過這樣說:‘要這做君師的,協助上帝教養百姓,所以光寵他,給他崇高地位,使四方都受他治理。’因此負責地說:‘你們無論有罪沒罪,皆由我稟奉天命來考察和處置。天下哪有敢懷他的私欲想叛亂呢?’所以獨夫紂橫行無道,殘虐天下的百姓,武王深以此為恥,這是武王的大勇。武王也一奮發,就能安定天下的百姓。現在王也像這樣一奮發,就能安定天下的百姓,百姓衹怕王不好武勇呢!”
  [章旨]
  此章論交鄰之道,當以仁智睦鄰,養其大勇而安天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孟子今註今譯》序(1)《孟子今註今譯》序(2)梁惠王篇第一(1)
梁惠王篇第一(2)梁惠王篇第一(3)梁惠王篇第一(4)梁惠王篇第一(5)
梁惠王篇第一(6)梁惠王篇第一(7)梁惠王篇第一(8)梁惠王篇第一(9)
梁惠王篇第一(10)梁惠王篇第一(11)梁惠王篇第一(12)梁惠王篇第一(13)
梁惠王篇第一(14)梁惠王篇第一(15)梁惠王篇第一(16)梁惠王篇第一(17)
梁惠王篇第一(18)梁惠王篇第一(19)梁惠王篇第一(20)梁惠王篇第一(2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