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生健康 》 求醫不如求己 》
第15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8)
中裏巴人 Zhong Libaren
小腸經就好比一面反映心髒能力的鏡子,通過瞭解心髒和小腸經的表裏關係,我們不但能預測心髒的功能狀況,還能夠用調節小腸經的方法來治療心髒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時候,上臂內側鬆鬆垮垮的肉不是靠減肥和練習啞鈴彎舉就能夠解决問題的。好好關註你身體裏心髒的晴雨表--小腸經吧!
求醫錄 失望問: 我胸悶十幾年了,要是註意力放在別處,就沒感覺;但是一註意到了,就悶。過去在胸部不固定,現在集中在右胸部。胃倒不疼,衹是有時有腹滿的感覺。這個毛病十幾年了,也治療不好,真讓人對西醫失望!請問是什麽原因,如何施治? 中裏巴人答: 做做推腹或用手捏揉一下上臂的小腸經和三焦經走行的肌肉,若疼或刺痛就接着揉,多數胸悶會緩解(個人經驗僅供參考)。三焦是管氣的,胸悶多跟氣有關係,小腸經多和心髒供血有關。不過胸悶也可能是肝氣不疏造成,此時推腹和敲膽經、胃經就會有效。
6. 肝經上的太衝穴--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澀,視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脹痛發紅。夜裏總做噩夢,兩三點鐘便會醒來,再難入睡。
太衝穴可以伸出援手,幫你解决這如此衆多的問題。還可以在你發燒的時候幫你發汗,可以在你緊張的時候幫你舒緩,可以在你昏厥的時候將你喚醒,可以在您抽搐的時候幫你解痙。
什麽人用太衝穴好呢?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有淚往肚子裏咽的人,還有那些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種隨時可以發火、不加壓抑、發完馬上又可談笑風生的人,那麽太衝穴對你就意義不大了。揉太衝穴,從太衝揉到行間,將痛點從太衝轉到行間,效果會更好一些。
一天去朋友傢辦事,朋友請我順便幫他的太太號號脈,說她在國外讀的醫學博士,根本不信中醫,今天正好讓她見識見識。
他的太太立即嚮我伸出胳膊,雖是微笑着,目光裏卻露出些挑戰的意思。我覺得這種測試很無聊,本想拒絶,朋友卻摟住我的肩膀,說:"老鄭,你今天一定要幫我打消她的氣焰,不然她老說我信中醫是愚昧無知。"我說:"好吧,那就班門弄斧了。"我和她面對面坐着,我用3個手指點在她手腕的寸關尺上,凝目靜思,她卻始終微笑地看着我,不懷好意。號脈竟成了兩大門派的內力比拼,真有意思! 她的肝脈弦旺、心脈浮數,定是個火氣很盛、脾氣暴躁的人,而脾脈卻沉緊細澀,必有腸胃疾患,肺脈浮大而無力,時有頭痛而發。摸了大約3分鐘,已瞭然於心,我便起身坐在沙發上喝茶去了。他太太看我胸有成竹的樣子,倒有些不知所措,焦急地問:"怎麽樣?有什麽問題嗎?""沒什麽問題,就是肝火太旺,脾氣大了點。"我略帶調侃地說。"對、對、對,她這脾氣,說翻臉就翻臉,整天都和我嚷嚷!"我的朋友在旁邊搭腔。"這算診的什麽病,脾氣大也是病嗎?"她歪着頭,略帶輕衊的口氣說。我喝了口茶,慢條斯理地對她說:"脾氣大不是病,但容易引起頭痛、高血壓。"她揚了揚眉,微微點了點頭:"還有什麽問題嗎?" "脾氣大,愛生氣,最易引起脾胃受傷,按西醫說就是胃或是十二指腸潰瘍。還有就是你夜裏兩點鐘左右經常醒來,再也睡不着,白天9點鐘到11點鐘又睏得不行,並開始頭痛,但11點一過到晚上又會精神抖擻。"我娓娓道來,她目瞪口呆。"神了,神了,真神了……"她正沉浸在自言自語當中,我已經告辭出門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每當男性朋友們嚮我抱怨太太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我總會勸他們當做一件值得慶幸的好事來坦然接受。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發脾氣不是由於修養差、學問低,而是不由自主的,是體內的濁氣在作怪,它在你的胸腹中積聚、膨脹,最後爆發出來,控製不住。那麽這種氣又是如何産生的呢?從根源上來講是由情志誘發而起的。其實這種氣起初是人體的一股能量,在體內周而復始地運行,起到輸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越好的人,氣就越旺。肝幫助人體將能量以氣的形式推動全身物質的代謝和精神的調適。這種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們在它生成的時候壓抑了它,如在生氣的時候強壓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時宣發,那麽這時它就成了體內一種多餘的能量,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上火了","氣有餘便是火",這火因為沒有正常的通路可宣發,就變成了一匹脫繮的野馬,在體內橫衝直撞了,這種火上到頭就會頭痛,衝到四肢便成風濕,進入胃腸則成潰瘍。所以讓她河東獅吼,宣泄出來,豈不妙哉! 肝火旺是一種上天的稟賦,肝火旺的人有膽有識、精力充沛,常能做成大事,三國時的張飛就是這樣的人。還有的人肝火先天不旺,氣血不足,這樣的人一旦生氣,很容易被壓抑,無力宣發,衹能停滯在髒腑之間,形成濁氣;這種氣停而不走,阻礙氣血正常運行,使血液循環減緩,很容易在體內鬱結成塊,甚至形成腫瘤。所以有濁氣要及時排出,放屁、打嗝便是法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
|
| 第1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1) | 第2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2) | 第3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3) | | 第4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4) | 第5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5) | 第6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6) | | 第7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7) | 第8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 | 第9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2) | | 第10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3) | 第11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4) | 第12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5) | | 第13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6) | 第14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7) | 第15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8) | | 第16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9) | 第17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0) | 第18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1) | | 第19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2) | 第20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3) | 第21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4) | | 第22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5) | 第23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6) | 第24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7)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